- 年份
- 2024(6548)
- 2023(9420)
- 2022(8106)
- 2021(7377)
- 2020(5902)
- 2019(13340)
- 2018(13221)
- 2017(25022)
- 2016(13545)
- 2015(15502)
- 2014(15851)
- 2013(15950)
- 2012(15791)
- 2011(14553)
- 2010(15284)
- 2009(14452)
- 2008(14307)
- 2007(13257)
- 2006(12504)
- 2005(12011)
- 学科
- 济(83318)
- 经济(83227)
- 管理(35328)
- 业(33461)
- 地方(26544)
- 中国(23945)
- 企(23693)
- 企业(23693)
- 方法(22324)
- 农(20924)
- 数学(18972)
- 数学方法(18674)
- 业经(16982)
- 地方经济(16362)
- 学(15427)
- 农业(14762)
- 财(14099)
- 制(13885)
- 融(12996)
- 金融(12995)
- 银(12808)
- 银行(12794)
- 行(12474)
- 发(12450)
- 贸(11682)
- 贸易(11669)
- 环境(11154)
- 易(11082)
- 和(9618)
- 体(9487)
- 机构
- 学院(210389)
- 大学(208352)
- 济(96334)
- 经济(94224)
- 研究(82791)
- 管理(71497)
- 中国(64941)
- 理学(58376)
- 理学院(57548)
- 管理学(56463)
- 管理学院(56070)
- 科学(48585)
- 京(46737)
- 财(44208)
- 所(44061)
- 研究所(38900)
- 中心(36602)
- 江(34884)
- 农(34741)
- 财经(33165)
- 北京(31296)
- 范(30889)
- 师范(30628)
- 经济学(30610)
- 经(29632)
- 院(28912)
- 州(28574)
- 经济学院(27003)
- 业大(26909)
- 省(26732)
- 基金
- 项目(121655)
- 科学(94351)
- 研究(91875)
- 基金(84994)
- 家(73346)
- 国家(72656)
- 科学基金(60572)
- 社会(59076)
- 社会科(55821)
- 社会科学(55809)
- 省(48077)
- 基金项目(43631)
- 教育(40958)
- 划(39873)
- 编号(37182)
- 资助(35949)
- 自然(35436)
- 自然科(34533)
- 自然科学(34526)
- 自然科学基金(33863)
- 发(33252)
- 成果(32397)
- 重点(27932)
- 课题(27745)
- 发展(27511)
- 展(27073)
- 部(26308)
- 国家社会(24336)
- 创(23895)
- 性(23485)
- 期刊
- 济(130110)
- 经济(130110)
- 研究(75584)
- 中国(51035)
- 农(34858)
- 财(33213)
- 学报(30465)
- 管理(30204)
- 科学(29063)
- 教育(25828)
- 融(25687)
- 金融(25687)
- 大学(23428)
- 农业(23425)
- 学学(21823)
- 经济研究(20981)
- 业经(20100)
- 技术(19637)
- 财经(17831)
- 问题(16741)
- 经(15687)
- 贸(13135)
- 世界(12295)
- 技术经济(12196)
- 国际(12061)
- 业(11646)
- 统计(11154)
- 经济问题(10711)
- 商业(10386)
- 经济管理(10149)
共检索到362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姜长云
一、小康的衡量评价对居民家庭或一国(区域)是否实现了小康的衡量与评价,需要借助指标(体系)来进行。我们认为,中等发达地区小康指标体系的设置,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综合性和主体性原则。中部地区的小康指标体系,要能综合反映相应区域内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小康指标的选择,又应以能否反映居民生活状况为主要依据,不宜扩展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龙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指标体系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婧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形成较大差距。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扩大企业融资,尤其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要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高科技企业创新和实现中部地区经济产业化发展服务。
关键词:
融资 金融服务 资本市场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新桥 钟炎君 曾祺林
在深入研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基本成因,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了中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国民待遇”;将武汉建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增长极”;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跳跃式的发展战略等。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经济发展 现状成因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洋 罗建敏 王健康
中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塌陷",通过分析发现,这与中部地区缺乏合适区域政策、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趋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等因素有关。因此,中部地区应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识,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形成,进而促使该地区经济崛起。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芳 张文斌 栾贵勤
文章指出了三大地带的协调发展 ,离不开中部地区中坚作用的发挥 ,同时阐明了目前影响中部地区发挥“承东启西”作用的主要因素及其解决方案。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中坚作用 协调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程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唐永
2000年是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拐点。2000年开始,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增幅略显“中部塌陷”迹象,人均GDP水平格局亦存在“中部塌陷”的趋向;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部塌陷”格局已经形成。可见,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各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表现出的“塌陷”特征及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塌陷”趋势是明显的。中部地区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看,以及其空间区位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影响看,都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
关键词:
中部塌陷 经济发展 中部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圣云 单梦静 谭嘉玲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动态比较,并对2020年中部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组合预测。研究发现:(1)"七五"末至"十二五"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1995年得到整体提升,2000年降低,此后逐步增长,大致呈折线"N"型提升态势;2006年之后中部地区经济逐步增长,但与广东的经济差距趋于扩大,而与贵州的经济差距整体趋于缩小。(2)"八五"时期中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趋于缩小。"九五"时期中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栋 刘小瑜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发展质量测度的理论基础,构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10—2018年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探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时空格局,并分解其区域差距。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相关性明显,皖东地区为热点区,长江中游地区为次热点区,豫北和赣南地区为次冷点区,湘西、豫南、皖北、晋南和晋北地区为冷点区。(3)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差异变化较大,层次间的差异大于层次内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卫鹏鹏
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中,使中部地区经济走出“中部塌陷”的阴影,是摆在中部地区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剖析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东西夹击 战略定位 对策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梁满艳 吴湘玲 曾平
县级政府角色错位,导致中部地区县域发展滞后。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主要承担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的谋划者、县域市场秩序的规范者、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推动者、县域内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扶持者和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角色。这需要牢固树立对人民负责的权力观念,强化政府能力建设,塑造先进县级行政文化。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县域经济 政府角色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华荣
文化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应重视文化的作用,充分认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化的必然要求,对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等一系列文化观念,更好地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文化观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作为一种创新性概念,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些显著特点,使其能产生强大的外溢效应,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经济发展面临技术研发创新滞后、产业结构欠合理、企业竞争力偏低三大瓶颈制约的中部地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外溢效应尤为显著。
关键词: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 中部地区 外溢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新安
中部崛起对我国宏观经济全局意义重大。中部地区现有的高投入、高消耗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中部地区综合优势的发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由之路。其关键在于提高人力资本与R&D资本等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终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技术创新 投资效率 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国斌 马慧敏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首先分析什么是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接着分析我国中部六省基于技术创新的经济发展现状,揭示中部地区技术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状况。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经济增长的统计模型,运用中部地区六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估计,揭示中部地区劳动生产效率的差异。最后结合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从怎样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生产效率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