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5)
- 2023(13163)
- 2022(11517)
- 2021(10744)
- 2020(8937)
- 2019(20650)
- 2018(20450)
- 2017(39250)
- 2016(21739)
- 2015(24222)
- 2014(24377)
- 2013(24334)
- 2012(22564)
- 2011(20280)
- 2010(20301)
- 2009(18652)
- 2008(18255)
- 2007(16149)
- 2006(14237)
- 2005(12562)
- 学科
- 济(93845)
- 经济(93746)
- 管理(61089)
- 业(57360)
- 企(47063)
- 企业(47063)
- 方法(39794)
- 数学(33651)
- 数学方法(33287)
- 地方(26922)
- 中国(25700)
- 农(24424)
- 学(21103)
- 业经(20787)
- 财(20075)
- 农业(16910)
- 理论(15898)
- 贸(15526)
- 贸易(15515)
- 和(15226)
- 制(15144)
- 环境(14972)
- 易(14911)
- 地方经济(14030)
- 技术(13321)
- 划(12767)
- 教育(12588)
- 融(12516)
- 金融(12512)
- 银(12003)
- 机构
- 大学(315079)
- 学院(312056)
- 管理(124017)
- 济(121669)
- 经济(118789)
- 理学(107370)
- 理学院(106011)
- 研究(105996)
- 管理学(104275)
- 管理学院(103676)
- 中国(76106)
- 科学(67922)
- 京(67668)
- 财(54138)
- 所(53533)
- 研究所(48988)
- 农(48908)
- 中心(47580)
- 江(46544)
- 业大(46419)
- 范(45432)
- 师范(45087)
- 财经(43885)
- 北京(42530)
- 经(39774)
- 院(38641)
- 州(38234)
- 农业(38193)
- 师范大学(36750)
- 经济学(36112)
- 基金
- 项目(216683)
- 科学(170713)
- 研究(159325)
- 基金(156298)
- 家(136075)
- 国家(134938)
- 科学基金(115912)
- 社会(99971)
- 社会科(94607)
- 社会科学(94579)
- 省(85758)
- 基金项目(84060)
- 自然(75360)
- 自然科(73564)
- 自然科学(73549)
- 自然科学基金(72188)
- 教育(72130)
- 划(71757)
- 编号(65243)
- 资助(63122)
- 成果(53014)
- 重点(48533)
- 发(47356)
- 部(47169)
- 课题(45174)
- 创(44341)
- 创新(41348)
- 科研(40689)
- 国家社会(40390)
- 教育部(40156)
- 期刊
- 济(135315)
- 经济(135315)
- 研究(93932)
- 中国(57868)
- 学报(50142)
- 科学(46552)
- 管理(44037)
- 农(43793)
- 财(39079)
- 大学(37466)
- 教育(37285)
- 学学(34959)
- 农业(30541)
- 技术(26310)
- 融(23673)
- 金融(23673)
- 业经(21833)
- 财经(21639)
- 经济研究(19735)
- 问题(19597)
- 经(18471)
- 图书(18336)
- 资源(16372)
- 业(15731)
- 科技(15459)
- 理论(15389)
- 技术经济(14999)
- 现代(14617)
- 版(14296)
- 实践(14269)
共检索到455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卓 景振华
为进一步提升宜昌城市竞争力,本文通过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法,对中部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竞争力水平开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地区省域副中心中排名第三,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细分领域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由此提出相应对策: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省域副中心城市 城市竞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罗红梅
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核心指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等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出若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俊成 杨益明 黄继发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部地区多中心竞争是限制竞争力、协调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合作与互动是中部地区整合优势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区域经济、产业、要素流等方面提出了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等培育竞争力与协调发展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新海 王勇
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主线,以市县关系为切入点,从城市管治的角度重点探讨地区中心城市行政区域经济强化而中心城市本体实力和综合功能却相对弱化的原因,从制度创新和非制度因素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王博
本文通过构建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统计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北京、伦敦、纽约、巴黎、东京5个世界中心城市的城市文化竞争力及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进行比较,重点分析北京在5大中心城市中的优势和特色、劣势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世界中心城市 文化竞争力 熵权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薛晴 郑灵燕 霍有光
省际交界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多为民族文化交汇之地,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另一方面也往往因地理位置的边缘化和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发展滞后。在全球城市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以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来带动和促进省际交界区区域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全面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
关键词:
省际交界区 区域中心城市 文化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俊成
本文在参考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研究和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产业资源力、产业结构力、产业创新力、产业效率等四个一级指标,共20个二级指标,利用归一化法对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了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祖金
银行竞争力是一个银行生存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越来越引起国内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中部地区银行的分支机构,如何适应当地经济环境、提升自身竞争力呢?本文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银行 竞争力 提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晓 韩增林 郭建科 赵林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的城市金融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环渤海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辐射网络,金融一体化还不成熟,仍有金融盲区的存在;各中心城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宝英 李军军
副省级城市在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先锋作用,其创新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和发展经验的复制推广对我国城市群建设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创新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系统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深刻揭示副省级城市创新竞争力的特征及其相对差异性。为各城市贯彻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创新竞争力 创新驱动 副省级城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芝青 林晔 楼菁华
本文根据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内涵,遵循科学性、均衡性、可操作性、规范化原则,构建了中国副省级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结合各城市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测算分析,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2006—2010年科技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研究,并结合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的协调性分析,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海丰 黄河东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但当前,还存在诸多制约广西中心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各中心城市总体规模小、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城市规划和品牌意识弱、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底子薄。因此,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精英人才、融入区域经济合作,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关键词:
广西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城市竞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在梳理、总结国家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特征,从城市自身及其与城市群协同发展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家中心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级。将郑州市与其他层级国家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势及制约因素等问题。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新瑜 刘君
长江中上游地区横跨我国中西部两大板块,其经济影响力在整个长江流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