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3)
2023(7064)
2022(6101)
2021(5808)
2020(4642)
2019(10410)
2018(10161)
2017(19481)
2016(10365)
2015(11073)
2014(10463)
2013(10002)
2012(9491)
2011(8520)
2010(8927)
2009(8294)
2008(8159)
2007(7606)
2006(6974)
2005(6113)
作者
(26903)
(22641)
(22401)
(21291)
(14637)
(10687)
(10081)
(8502)
(8466)
(8345)
(7544)
(7415)
(7382)
(7197)
(6995)
(6902)
(6748)
(6578)
(6535)
(6489)
(5655)
(5464)
(5316)
(5240)
(5145)
(5095)
(5012)
(4920)
(4612)
(4466)
学科
(37701)
经济(37669)
(36914)
管理(36359)
(31349)
企业(31349)
技术(15407)
(12818)
中国(12233)
方法(11867)
技术管理(11761)
地方(11224)
(10693)
业经(10125)
(9816)
数学(9814)
数学方法(9631)
(8731)
农业(8597)
(7770)
贸易(7762)
(7524)
银行(7516)
(7513)
(7277)
(6842)
金融(6841)
理论(6550)
(6502)
及其(6112)
机构
学院(139485)
大学(135866)
(60653)
经济(59401)
管理(57190)
理学(48738)
理学院(48218)
管理学(47599)
管理学院(47294)
研究(47225)
中国(36742)
(29074)
(27904)
科学(26159)
(22880)
(22563)
中心(22102)
财经(21833)
研究所(20082)
(19709)
(18541)
(18470)
师范(18361)
(18226)
经济学(17689)
北京(17650)
(17344)
业大(16775)
财经大学(15900)
经济学院(15745)
基金
项目(90443)
科学(73564)
研究(71559)
基金(64979)
(55335)
国家(54818)
科学基金(48340)
社会(46211)
社会科(43829)
社会科学(43821)
(36795)
基金项目(33970)
教育(32851)
(30406)
自然(29530)
编号(29183)
自然科(28913)
自然科学(28907)
自然科学基金(28428)
(25367)
资助(25057)
成果(24353)
创新(22570)
课题(21210)
(21057)
重点(20261)
(19886)
国家社会(18763)
(18459)
(18133)
期刊
(71696)
经济(71696)
研究(46036)
中国(31917)
管理(24826)
(21390)
教育(19951)
(17877)
科学(17105)
(16958)
金融(16958)
学报(14756)
技术(13703)
业经(12434)
大学(12100)
农业(11978)
经济研究(11445)
学学(11149)
财经(10532)
科技(9192)
(9166)
问题(8559)
技术经济(8178)
(7887)
论坛(7887)
(7676)
现代(7050)
国际(6705)
(6667)
(6647)
共检索到220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凌云  苏娜  
一国内部不同区域的全局地位是动态演进的。当前,中部地区已经具备从发展支持区转变为基本经济区的条件。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全面崛起以及建设成基本经济区的要求,需要在中部地区现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基础上,增加"五区"的内涵,即建成国内市场密集区、对外开放拓展区、创新驱动示范区、四化协调先行区和生态文明核心区。与此相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指导思想、战略与政策需要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天祥  
文章基于创新型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环境支撑和网络协同创新等六大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偏低,内部差距较大,呈二级梯队分布;科技投入偏低,知识和技术创新力较弱等。相对珠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仅在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等局部方面略有优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刚强  江洪  
当前,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城镇体系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有必要将农业和工业放在同一个市场系统里、城镇和农村放在同一生态系统里、大城市和小城镇放在同一个空间系统里、农民和市民放在同一个公共权利系统里、市场和政府放在同一个改革体系里,构建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思路。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德显  
从人才是第一资源概念出发,较详细的论述了人才资源属性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部地区人才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加快人才资源化开发是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强化人才资源化过程中的机制创新则是实现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大区和经济大区走向人才资源强区和经济强区的必须过程。最后对区域人才资源化的机制和体制创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鹏  李健  张亮  
本文通过构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部地区2007—2009年各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认为中部地区各省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提升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应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加大研发投入、推行产学研合作战略以及合理承接国际及东部产业转移等方面入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毛磊  王清  
选取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基于涵盖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4个方面并包括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一步对中部6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中部各省构建区域创新系统和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远低于东部地区,但略高于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中部6省中,湖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河南次之,湖北、安徽、山西,江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国华  
缩小中部地区与我国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既是中部地区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缩小差距的关键在于,努力实现中部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格局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忠泽  
中部地区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紧密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冉  马丁  
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出发,采用改进的四阶段DEA方法对中部六省2007-2012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中部产业转移对效率的影响,定量分析各省产业转移状况,研究表明:第一阶段中部各省的绿色创新效率普遍较低;科技创新环境、环保规制强度、产业结构以及产业转移状况对绿色创新均有显著影响,对投入变量松弛量进行调整后的第四阶段中部各省绿色创新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最后,文章从选择承接转移产业、改善以及创新环境方面为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提出了参考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鹏  郭永芹  
本文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运用1998-200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该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数对我国中部地区的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都产生了正面影响;环境规制水平对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则产生负面作用,但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熊燕斌  刘震华  
目前中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仅落后于国内发达地区,更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且面临着十分紧张的融资困境。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民营合作制)模式是有效地吸引国内外民营资本参与建设的创新途径,值得推广和应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梅  
本文利用1998-2007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入中部地区的FDI能带来中部地区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显著增长,表明中部地区FDI流入对中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部地区人力资本与FDI的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但是贡献程度不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琼  王少朋  
本文基于工业化中期的视角,采用2008—2016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检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性,并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了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影响的产业转型升级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制度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大于技术创新的作用。创新对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效率整体没有达到最优水平,主要是由规模效率较低导致,应当扩大创新活动规模,增加创新政策供给。制约产业转型升级效率的因素在各个省份之间具有差异性,各地应当依靠自身区位优势选择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慧  曹兴  李星宇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2010—2017年中部地区6个省的面板数据,从创新目标、资源配置和知识转移等方面测度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结果表明,中部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协同创新水平较低,且6个省的协同度差异较大。湖北省和安徽省的协同度呈现有序增长趋势,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协同度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资源配置和知识转移是制约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强创新网络中主体之间合作研发资源的投入和整合,规范协同创新主体间合作模式,加速新兴技术知识的转移、吸收和再创造,进而提升新兴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协同度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