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8)
- 2023(9574)
- 2022(8593)
- 2021(8230)
- 2020(6837)
- 2019(16049)
- 2018(16124)
- 2017(31253)
- 2016(17175)
- 2015(19279)
- 2014(19326)
- 2013(19159)
- 2012(17495)
- 2011(15694)
- 2010(15519)
- 2009(14071)
- 2008(13546)
- 2007(11603)
- 2006(10079)
- 2005(8620)
- 学科
- 济(68080)
- 经济(68006)
- 管理(48609)
- 业(44774)
- 企(36828)
- 企业(36828)
- 方法(32472)
- 数学(28017)
- 数学方法(27698)
- 农(18417)
- 地方(16758)
- 学(16654)
- 中国(15948)
- 财(15350)
- 业经(14779)
- 环境(14440)
- 农业(12618)
- 和(12136)
- 贸(11579)
- 贸易(11574)
- 理论(11410)
- 易(11189)
- 划(10547)
- 技术(10460)
- 制(10081)
- 务(9711)
- 财务(9654)
- 财务管理(9639)
- 教育(9443)
- 企业财务(9134)
- 机构
- 大学(241828)
- 学院(240066)
- 管理(98938)
- 济(91021)
- 经济(88960)
- 理学(86809)
- 理学院(85792)
- 管理学(84306)
- 管理学院(83888)
- 研究(79484)
- 中国(56456)
- 科学(52290)
- 京(51983)
- 所(39941)
- 财(39264)
- 农(38456)
- 业大(38030)
- 研究所(36976)
- 中心(35775)
- 范(33014)
- 江(32956)
- 北京(32892)
- 师范(32724)
- 财经(32489)
- 农业(30140)
- 经(29507)
- 院(29103)
- 州(27743)
- 师范大学(26657)
- 经济学(26037)
- 基金
- 项目(173471)
- 科学(135592)
- 研究(126583)
- 基金(124957)
- 家(109180)
- 国家(108299)
- 科学基金(92638)
- 社会(77696)
- 社会科(73477)
- 社会科学(73456)
- 基金项目(67830)
- 省(67648)
- 自然(61544)
- 自然科(60002)
- 自然科学(59990)
- 自然科学基金(58871)
- 划(57395)
- 教育(57103)
- 编号(52145)
- 资助(51144)
- 成果(41542)
- 重点(38581)
- 部(37781)
- 发(37140)
- 创(35758)
- 课题(35168)
- 创新(33275)
- 科研(33263)
- 教育部(32004)
- 大学(31879)
共检索到3326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陈炜 谢珍珍
通过计算中部6省1990~2009年的生态足迹,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通过计算中部生态承载力,以分析各省生态赤字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中部各省生态足迹总量正快速增长,个别省份如山西省、河南省不仅生态足迹总量大且增长率也较高;同时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远远高出平均水平;从生态需求结构看,山西省能源生态足迹占总比最大,占总生态足迹的85%,河南省其次,均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技术改进。各省的生态赤字情况不同,其中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生态赤字情况比较严重。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中部地区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建立IOWHA组合预测模型,基于水足迹视角预测了2025—2050年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中部地区水足迹及其各类水足迹、人均水足迹、水足迹土地密度、水资源匮乏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足迹增长率和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标先增加后下降,水足迹强度和水足迹废弃率一直下降,水资源承载力先下降后增加,水资源进口依赖度和可用水资源增长指数整体趋于提高,水资源自给率趋于下降。相对2025年,2050年水资源利用量降幅比较明显,水资源利用结构优化,清洁利用水资源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改善,但水资源进口依赖度提高,水足迹自给率下降,水资源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甄翌
构建基于碳足迹测算和生态足迹测算两种方法的生态效率评估模型,以张家界为实例,分别测算2012年张家界旅游活动各环节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具有高效性,旅游收入与生态环境负荷没有线性关系。基于碳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益主要是要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旅游活动尤其是交通、住宿环节的碳排放。基于生态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除了节能减排外,提高生物性生产土地的生产力尤其是耕地也是关键。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张家界 碳足迹 生态足迹 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涂立桥 黄小荣 陈峰
基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框架,从产学研合作规模、合作水平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个维度构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体系。以2011-2015年中部地区的湖北、安徽、河南和湖南,发达地区的上海、广东和江苏等省市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省际间横向比较方法,比较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结果显示,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在3个维度上均好于中部地区,湖北、江苏两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分别在中部地区和发达地区领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是中部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制约因素。由此,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系统性改进建议。
关键词:
高校产学研合作 绩效评价 横向比较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新桥,张仁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费罗成 程久苗 沈非 张明锋
科学分析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份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有利于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对1997—2006年中部地区六省份相关评价数据进行全局主成分分析,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得出中部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中部地区六省份近10年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状态,但各省上升幅度不一;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其中,河南、山西两省可划为集约利用类,安徽、湖北、湖南三省可划为中度利用类,江西省可划为低度利用类;部分省份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对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雪峰 王远智
文章通过梳理《中国统计年鉴(2011-2014)》中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相关的指标统计数据,从比较内容维度和时间维度两方面出发,对中部图书馆和东部图书馆间的差距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提出了中部图书馆的优先发展策略。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发展问题 比较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丽霞 任志远 薛亮
文章选择延安地区为实证案例,采用生态安全与生态足迹方法评价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延安地区在区域尺度上处于不可持续或不安全发展态势。其中,生态安全度综合评分值为0.404,属于较不安全;人均生态足迹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0.474 6 hm2的人均生态赤字。同时,就实证分析过程对2种研究方法的应用特点及适用范围予以评价,以期为探讨更真实、全面、客观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生态足迹 对比研究 延安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宁 粟晓玲
【目的】分析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全球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对关中地区及各地市1994-2008年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并与陕西省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核算期内,陕西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比较稳定,平均为0.704 5hm2/人,各市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平高低依次为咸阳>渭南>铜川>西安>宝鸡>杨凌;在核算期内关中地区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大,平均为0.196 0hm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艳红 楚新正 金海龙
文章对艾比湖地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艾比湖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为4.222 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为3.193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029 hm2。表明艾比湖地区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从该区人均生态足迹的供给需求结构看,耕地、建筑用地、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出现人均生态赤字,表明艾比湖地区经济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消耗当地土地和能源资源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水域、草地虽出现人均生态盈余,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生态供给丰富,主要与地方采取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措施等有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璇 倪晋仁 毛小苓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 ,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生态足迹提出于 2 0世纪 90年代 ,是一种新颖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 ,它计算简明 ,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迄今为止 ,人们已在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 ,并评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红莲 邓超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金融发展速度滞后、经济外向度不高、政策性溢出严重、法制环境不健全、信用环境缺失等造成了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失谐。因此,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完善金融生态法制体系、优化金融信用环境、加快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对优化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实现中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至关重要。
关键词:
区域金融 金融生态 环境优化 中部崛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人文发展导向的生态效率研究是对经济发展观向人文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演变的响应。基于生态效率概念演变并对其概念框架进行人文发展导向的拓展,建立生态效率的概念模型便是这一响应的具体体现。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计算中部6省的环境负荷,进而对1990—2008中部地区省级尺度人文发展的生态效率进行定量评价,以此提出提高中部地区人文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人文发展 生态效率评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武 常燕 李云峰
文章首先对2009年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接着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足迹的国际比较,继而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的国际比较情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合林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各省都在谋求发展。通过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河南的优、劣势及其在中部崛起中的目标定位,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原崛起 比较分析 中部地区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