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91)
- 2023(2506)
- 2022(2323)
- 2021(2277)
- 2020(1883)
- 2019(4654)
- 2018(4572)
- 2017(9585)
- 2016(5372)
- 2015(5796)
- 2014(5951)
- 2013(6058)
- 2012(5899)
- 2011(5201)
- 2010(5455)
- 2009(5158)
- 2008(5342)
- 2007(4909)
- 2006(4704)
- 2005(4584)
- 学科
- 济(26301)
- 经济(26274)
- 业(14752)
- 管理(14686)
- 企(11058)
- 企业(11058)
- 方法(9193)
- 地方(8624)
- 数学(8221)
- 农(8193)
- 数学方法(8071)
- 财(7344)
- 中国(7313)
- 制(6661)
- 农业(5426)
- 业经(5316)
- 结构(5311)
- 学(4991)
- 地方经济(4977)
- 体(4673)
- 产业(4600)
- 贸(4343)
- 贸易(4339)
- 银(4305)
- 银行(4298)
- 务(4291)
- 财务(4278)
- 财务管理(4265)
- 易(4158)
- 融(4092)
- 机构
- 学院(78784)
- 大学(78500)
- 济(35866)
- 经济(35130)
- 研究(29813)
- 管理(27832)
- 中国(23831)
- 理学(23107)
- 理学院(22770)
- 管理学(22318)
- 管理学院(22168)
- 科学(17758)
- 财(17290)
- 京(17285)
- 所(16085)
- 研究所(14145)
- 中心(13531)
- 财经(13221)
- 江(13057)
- 农(12675)
- 经(11820)
- 经济学(11520)
- 北京(11476)
- 范(11364)
- 师范(11264)
- 州(10703)
- 院(10557)
- 经济学院(10364)
- 业大(10356)
- 省(9929)
- 基金
- 项目(47453)
- 科学(37296)
- 研究(35429)
- 基金(34198)
- 家(29734)
- 国家(29507)
- 科学基金(24726)
- 社会(22798)
- 社会科(21602)
- 社会科学(21596)
- 省(18213)
- 基金项目(18022)
- 教育(15998)
- 划(15434)
- 自然(15180)
- 自然科(14796)
- 自然科学(14793)
- 资助(14616)
- 自然科学基金(14530)
- 编号(14076)
- 成果(12374)
- 发(11490)
- 重点(11301)
- 部(10868)
- 课题(10365)
- 国家社会(9445)
- 发展(9387)
- 性(9311)
- 教育部(9282)
- 展(9277)
共检索到129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巢剑雄
根据投入产出分析 ,研究了各产业的比较收益 ,找出了对国内生产总值和资产收益有明显影响的产业。该结果为银行支持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本框架。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比较收益 金融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宏伟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本文对目前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出现的问题和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中部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出现的具体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农村金融 市场缺陷 政府职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燕 林汉川 王建秀
基于产业结构转换与地区工业化进程,构建地区工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模型,运用PCA分析法测算2000~2010年三大地区工业结构转换能力指数,考察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变动趋势、趋同性、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三大经济地区的工业结构转换能力按东、中、西顺序依次递减;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转换能力有所提升,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差距,潜力较大;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转换能力有其特殊的影响因素,存在"政策诱导效应"、"空间集聚效应"、"制度改进效应"、"投资结构失衡效应""、结构惯性依赖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乔海曙
中部地区近年来工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存在如下问题:中部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中部地区产业组织偏小,缺乏规模经济与运行效率;中部地区产业技术升级缓慢,面临技术瓶颈制约;中部地区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中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两大层面:制度层面的产业组织改革、技术层面的产业技术升级。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工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与货币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鸿卫
工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 ,基目的是竞争能力的提高 ,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必须同时进行。金融拥有的以资金流此导实物流进行资源配置的功能 ,能在以上两方面对工业结构调整提供金融支撑。鉴于中部地区工业结构呈现典型的“锁定”效应 ,利用金融发展来安排反锁定是必要的。而中部地区现有的金融发展水平尚不能满足工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已成为该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金融瓶颈”。因此 ,需要利用超经济规模金融资源的聚集和大量的金融服务创新来安排反锁定 ,以价值流引导实物流来不断进行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忠江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6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能源资源等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日益雄厚,整体发展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如何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阳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以国有工业经济主导的工业化进程是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有效措施,但是这种工业增长必然伴随于金融抑制政策。在先天发育不足的情况下,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不仅得不到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反而因工业经济的发展滞后而阻碍了金融发展。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工业化 金融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陆宁 邹美凤
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服务业与工业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也被许多经济学家证明。本文在对中部地区服务业与工业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分析了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对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使用Granger因果分析法,论述了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实证结果,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中部地区服务业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锦云
制约中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因素既有全国皆有的一般因素或共性因素,更有中部自身原因造成的特殊或个性因素。主要体现在中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落后、经济总量和总体发展水平低、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及市场化水平低、第三产业欠发达限制工农的双向联系等个性因素上。为此,中部地区工业反哺农业要有新思路:实施多元化的工业反哺农业模式;中部城市劳动密集型工业中心要下移,为建设新农村做贡献;中部城市工业要积极参与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工业反哺农业 特殊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腾云 刘卫东 胡智勇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拉开了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新一轮发展的序幕。全面、深入地研究中部地区的原材料工业发展环境条件及其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的发展水平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问题及其发展的经济政治环境因素分析认为,矿产资源种类多、优势矿种储量大、分布集中等有利的资源环境条件构成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我国所处的环太平洋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程度高,在越来越好的国际环境条件下,可以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补充;国内外产业转移、全球经济发展趋好以及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等将为中部地区原材料工...
关键词:
原材料工业 发展 环境条件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树印 蔡基宏
本文提出了国家政策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界定原则、必要条件、选择标准和量化指标,并对中部31个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最后对国家政策支持的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出了分批压茬进行等政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小勇 尹继东
通过对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中部地区工业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对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机制障碍较多、工业发展质量不高以及工业结构趋同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措施:一是转变工业化发展思想,实现工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转变工业发展路径,实现新型工业化产业创新;三是转变工业发展结构,实现工业产业的联动效应。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工业化水平 发展方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王艳华 张洁 冯海龙 苗长虹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研究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对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对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部地区8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度模型,定量研究了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时空耦合。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中部地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度整体上呈现"倒U型"趋势,经历了低水平耦合、趋向拮抗并最终走向协调发展的变化过程;②中部地区内部,湖北耦合度最高,河南耦合度最低,山西和河南耦合度变化趋势较为相似;③中部地区人口与产业结构系统耦合可以划分为协调型耦合、磨合型耦合、拮抗型耦合和低水平协调耦合等四种类型,不同地区耦合类型空间异质性明显,四种类型城市的比重为5.9%、16.6%、19.1%和58.3%;④人口与产业耦合度空间分布以低水平耦合类型为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阮陆宁 刘珍
通过选择1989~2008年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金融发展程度和物价指数为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评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金融发展并没有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中部地区应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中介效率,才能更好地推动其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金融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