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7)
2023(9925)
2022(8862)
2021(8365)
2020(6827)
2019(16240)
2018(16152)
2017(31493)
2016(17192)
2015(19240)
2014(19293)
2013(19199)
2012(17424)
2011(15651)
2010(15458)
2009(14028)
2008(13365)
2007(11404)
2006(9957)
2005(8436)
作者
(49306)
(40774)
(40424)
(38467)
(26057)
(19550)
(18392)
(16130)
(15527)
(14383)
(14052)
(13545)
(12731)
(12660)
(12559)
(12249)
(12206)
(12112)
(11613)
(11366)
(10032)
(9769)
(9739)
(9235)
(9053)
(8962)
(8929)
(8915)
(8131)
(8056)
学科
(70376)
经济(70300)
管理(47887)
(44238)
(36381)
企业(36381)
方法(32565)
数学(28310)
数学方法(27993)
中国(19419)
地方(18178)
(17527)
(15306)
(15175)
业经(14696)
农业(12074)
环境(11673)
理论(11634)
(11215)
(11133)
贸易(11128)
(10688)
技术(10297)
(10176)
(9639)
财务(9582)
财务管理(9567)
(9559)
地方经济(9173)
教育(9080)
机构
大学(242212)
学院(239950)
管理(99636)
(91638)
经济(89403)
理学(87408)
理学院(86378)
管理学(84932)
管理学院(84502)
研究(79369)
中国(55951)
(52349)
科学(51433)
(39394)
(38991)
业大(36614)
(36133)
研究所(35982)
中心(35533)
(33163)
师范(32902)
北京(32791)
财经(32771)
(32698)
(29833)
(29390)
农业(28331)
(27650)
师范大学(26952)
经济学(26553)
基金
项目(173998)
科学(136770)
研究(126849)
基金(126145)
(109812)
国家(108938)
科学基金(94005)
社会(78848)
社会科(74651)
社会科学(74630)
基金项目(68758)
(67151)
自然(62318)
自然科(60838)
自然科学(60826)
自然科学基金(59699)
教育(57269)
(57167)
编号(52127)
资助(51034)
成果(41430)
重点(38369)
(37809)
(37015)
(35784)
课题(35221)
创新(33321)
科研(33059)
教育部(32317)
大学(32053)
期刊
(96253)
经济(96253)
研究(69630)
中国(39410)
学报(37330)
科学(35501)
管理(34187)
(32146)
大学(27856)
(27353)
学学(26156)
教育(25920)
农业(22916)
技术(20050)
(16175)
金融(16175)
业经(15715)
财经(14764)
经济研究(14563)
问题(14409)
图书(14062)
(12449)
理论(12358)
科技(12255)
资源(11863)
实践(11612)
(11612)
现代(11417)
技术经济(11224)
(11172)
共检索到332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雪斌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实践,已表明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为此,根据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应采取打破体制障碍、加强立法保障、深化产业分工、强化地区协作、拓展对外合作、完善城市体系、培育副级城市等措施来整合"汉昌沙"城市群经济圈,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统筹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童中贤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现象。通过城市群空间整合,将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引导城市群在空间上的协调有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部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应因群制宜采取不同的空间链接模式,并把握好中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博  
智慧城市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新模式,已经成为国内一些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分析智慧城市群的内涵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群建设战略和关键机制作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我国智慧城市群建设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童中贤  
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三城市群说、四城市群说、五城市群说、六城市群说等几种观点,且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概念、空间范围差异很大。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成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带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天祥  
文章基于创新型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管理与制度创新、环境支撑和网络协同创新等六大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结果表明:中部城市群创新能力偏低,内部差距较大,呈二级梯队分布;科技投入偏低,知识和技术创新力较弱等。相对珠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仅在人力资源、产业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等局部方面略有优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磊  李成丽  
多中心城市群是要素在经过多重集聚扩散后形成的空间均衡,已成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目标。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时间较短,地区差异较大,因此需结合具体城市群的发展阶段研究其空间优化问题。基于2005~2014年中部六大城市群的市域数据,从人口规模分布和产业空间布局两个维度出发,定量分析其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城市群人口空间结构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即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2)产业布局的空间集中对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对中部地区如何合理有效引导要素等资源流动来拓展发展新空间、优化发展新格局和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和城镇化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政策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序斌  周绍森  
中部崛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数,反映的是中部各地区崛起进程中的相对位置。主要由经济发展指数、资源环境指数、科教文化指数、民生保障指数等4个分项指数层,经济发展指数的规模、速度、结构维度,资源环境指数的资源、生态、环保维度,科教文化指数的科技、教育、文化维度,民生保障指数的民生、社保、安全维度等12个维度层,以及经济发展指数的22个指标、资源环境指数的25个指标、科教文化指数的19个指标、民生保障指数的20个指标,共86个指标层构造而成。指标权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专家咨询法进行确定,测量模型运用解释力强的线性加权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中部各地区的相对崛起进程进行跟踪应用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阳  党兴华  
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发展引擎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普遍存在因创新能力低下而导致无法实现良性发展的问题。基于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内涵、要素特征等理论分析,界定了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太原都市圈区域创新要素空间分布现状的评价,从都市圈城镇节点网络化、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机制参与主体网络化等方面提出太原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优化路径,以对中部地区城市群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永太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源远流长,但旅游商品生产经营的现状与旅游业的发展形势不协调。现代旅游商品的生产经营应从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融入现代经营业态,拓宽旅游商品的视野等方面着手,不仅能使中部城市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与经营焕发出新的生机,也有利于中部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进而促进中部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牛波  李慧民  常静  
首先,分析多个项目群管理的已有定义,在得出项目群管理特点基础上,提出新的定义和分类;其次,说明项目群管理办公室在项目群管理中的协调、控制、支持和评价四大职能和项目群管理成功的关系;最后,分析两种类型的项目群组织架构,指出成功的项目群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理念和能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婷婷  冯德连  
对中部城市群2002~2009年期间利用外资的总体状况如利用外资的规模、利用外资的方式、利用外资的结构(包括来源地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中部城市群利用外资效率和潜力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说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deap2.1软件,求解Malmquist指数的DEA模型,从中部城市群整体、中部城市群内部以及核心城市三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必须从中部城市群整体和六大城市群自身角度考虑,提高利用外资效率和潜力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