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2)
2023(11987)
2022(10282)
2021(9214)
2020(7676)
2019(17623)
2018(17242)
2017(33050)
2016(17930)
2015(20287)
2014(20689)
2013(20852)
2012(20177)
2011(18753)
2010(19183)
2009(17940)
2008(17745)
2007(16230)
2006(14573)
2005(13638)
作者
(55672)
(46689)
(46599)
(44353)
(29799)
(22473)
(21352)
(18188)
(17621)
(16701)
(16091)
(15608)
(15048)
(15037)
(14664)
(14547)
(13950)
(13862)
(13457)
(13426)
(11931)
(11716)
(11404)
(10762)
(10644)
(10565)
(10392)
(10344)
(9555)
(9313)
学科
(101798)
经济(101717)
管理(45467)
(43766)
方法(34474)
(31778)
企业(31778)
数学(30374)
数学方法(30147)
地方(29667)
中国(27233)
(25382)
业经(19911)
(19611)
地方经济(17665)
农业(17657)
(17309)
(15734)
贸易(15723)
(15357)
(15039)
(14812)
金融(14809)
环境(14669)
(14255)
银行(14226)
(13857)
(13811)
(13185)
理论(11113)
机构
学院(273505)
大学(272069)
(123710)
经济(121159)
研究(104449)
管理(97765)
理学(82273)
理学院(81134)
管理学(79826)
管理学院(79289)
中国(78774)
科学(63547)
(59418)
(55298)
(53551)
研究所(49901)
(48781)
中心(46476)
(43406)
财经(41783)
经济学(39176)
业大(39144)
(38522)
北京(38417)
师范(38174)
农业(38097)
(37570)
(36837)
经济学院(35040)
(34700)
基金
项目(171799)
科学(133955)
研究(126745)
基金(121722)
(106220)
国家(105321)
科学基金(88131)
社会(80727)
社会科(76446)
社会科学(76425)
(68160)
基金项目(64158)
(57452)
教育(56750)
自然(54140)
自然科(52760)
自然科学(52743)
自然科学基金(51777)
编号(51719)
资助(49723)
(44373)
成果(42838)
重点(39790)
(37652)
课题(36877)
发展(36056)
(35489)
(35015)
国家社会(33388)
创新(32920)
期刊
(150734)
经济(150734)
研究(87419)
中国(58870)
(45782)
学报(42082)
(40341)
科学(39352)
管理(35884)
大学(31041)
农业(30954)
学学(29224)
教育(28946)
(28206)
金融(28206)
技术(24709)
经济研究(24600)
业经(23598)
财经(21378)
问题(19746)
(18596)
(16520)
技术经济(15757)
(15419)
世界(14236)
资源(13888)
统计(13883)
商业(13740)
国际(13573)
经济问题(12815)
共检索到433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可  栾贵勤  王海龙  
运用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以及人口为权数的Theil指数,对1997-2007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和构成进行分解,实证分析表明:①从人均GDP的极差和标准差来看,1997-2007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呈现较为明显的扩大趋势,但从相对极差和加权变异系数来看,十一年间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差异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同时远远低于同期全国经济差异水平。②对Theil指数分解发现,中部六省省际间经济差异逐步扩大,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逐渐缩小,1997-2004年中部地区总体经济差异主要由各省内部经济差异造成,2004-2007年这种差异主要由省际间经济差异造成。③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可能导致中部地区省际间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其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面临产业升级、资金瓶颈和技术与创新压力的中部地区尤其如此。深入剖析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重要性,并据此分析在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中部地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与地区经济的双赢,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This paper uses GDP per capita,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urba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o depict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which,the inequality index GEM and polarization index TW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nation,belt and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3.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When measures are made to decrease the national inequality,that in coast region should be concerned especially.Moreover,polices applied to reduce disparities should be made on lower level.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变化指标不相一致;中部六大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迁移人口高度集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继东  许丽  
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发展集群经济是中部崛起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了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效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中部地区集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胡俊超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显示,中部地区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根据“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  谭术魁  
建立经济运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主成分投影的不同组合,比较和研究了中部6省的经济运行路径。研究显示①中部地区省域经济运行的差异关键在于经济水平及经济推动、资源环境支撑和经济结构协调3个因子;②中部省份在3个主成分投影上差异很大,其经济运行路径不仅取决定于对单个动力因子的依赖上,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这3个因子的相互匹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华  徐小平  杜建国  
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矫卫红  
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利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地理加权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空间相关性与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的初始经济状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键  邱国斌  
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针对中部地区的经济特征和物流发展现状,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物流与贸易集成运营的现代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认为中等地区物流发展要从基础设施,合作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方面入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作为一种创新性概念,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也正是基于这些显著特点,使其能产生强大的外溢效应,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经济发展面临技术研发创新滞后、产业结构欠合理、企业竞争力偏低三大瓶颈制约的中部地区,区域性战略投资者的外溢效应尤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钟新桥  钟炎君  曾祺林  
在深入研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基本成因,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了中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国民待遇”;将武汉建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增长极”;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跳跃式的发展战略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汤尚颖  
20世纪后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态势,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城市聚集区(城市群、带)等区域空间形态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它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区域空间形态创新为主导的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的快速发展,笔者在总结中国中部地区区域空间形态创新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推进为主要内容的中部地区区域空间形态创新分层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