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6)
- 2023(8984)
- 2022(7482)
- 2021(7062)
- 2020(5542)
- 2019(12594)
- 2018(12238)
- 2017(24105)
- 2016(13103)
- 2015(14266)
- 2014(13916)
- 2013(13820)
- 2012(13055)
- 2011(11986)
- 2010(12364)
- 2009(11400)
- 2008(11287)
- 2007(10534)
- 2006(9818)
- 2005(8722)
- 学科
- 济(58027)
- 经济(57981)
- 农(49777)
- 业(44519)
- 农业(33191)
- 管理(29836)
- 企(22603)
- 企业(22603)
- 业经(18238)
- 地方(17542)
- 方法(16105)
- 中国(15560)
- 数学(14287)
- 数学方法(14079)
- 策(13813)
- 农业经济(12506)
- 制(12219)
- 发(11809)
- 财(11713)
- 及其(10704)
- 学(10190)
- 贸(10046)
- 贸易(10040)
- 易(9723)
- 发展(9684)
- 展(9674)
- 政策(9658)
- 村(9614)
- 农村(9585)
- 方针(9282)
- 机构
- 学院(188362)
- 大学(180563)
- 济(81483)
- 经济(79712)
- 管理(71725)
- 研究(69529)
- 理学(61692)
- 理学院(60936)
- 管理学(59891)
- 管理学院(59525)
- 中国(54628)
- 农(51859)
- 科学(41888)
- 农业(39093)
- 京(37911)
- 财(35393)
- 所(35093)
- 业大(33441)
- 中心(33189)
- 研究所(31702)
- 江(30547)
- 财经(27071)
- 范(26567)
- 师范(26404)
- 院(24645)
- 经(24536)
- 州(23874)
- 省(23704)
- 农业大学(23669)
- 北京(23202)
- 基金
- 项目(124656)
- 科学(99484)
- 研究(94311)
- 基金(90847)
- 家(79351)
- 国家(78589)
- 科学基金(67055)
- 社会(60958)
- 社会科(57426)
- 社会科学(57415)
- 省(49509)
- 基金项目(48660)
- 自然(41908)
- 划(40944)
- 自然科(40890)
- 自然科学(40884)
- 教育(40364)
- 自然科学基金(40149)
- 编号(39960)
- 资助(35123)
- 成果(32094)
- 农(30425)
- 发(30074)
- 重点(28078)
- 部(27625)
- 课题(27010)
- 创(25476)
- 国家社会(25265)
- 发展(24703)
- 性(24690)
- 期刊
- 济(102193)
- 经济(102193)
- 农(58167)
- 研究(56195)
- 中国(39993)
- 农业(39445)
- 科学(29127)
- 学报(27585)
- 财(23493)
- 业经(23290)
- 融(22443)
- 金融(22443)
- 管理(22222)
- 大学(22122)
- 学学(21350)
- 业(18011)
- 教育(16636)
- 农业经济(15005)
- 问题(14750)
- 农村(14709)
- 村(14709)
- 技术(14352)
- 经济研究(13031)
- 财经(12209)
- 世界(11721)
- 资源(11593)
- 版(11417)
- 经济问题(10738)
- 经(10406)
- 现代(9696)
共检索到291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没有农村的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中部农村在多个方面均存在“塌陷”,且塌陷的空间分异显著。实施因地制宜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以及加大农村的科技和教育投入是促进中部地区农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农村塌陷 空间分异 中部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唐永
2000年是我国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拐点。2000年开始,三大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增幅略显“中部塌陷”迹象,人均GDP水平格局亦存在“中部塌陷”的趋向;三大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中部塌陷”格局已经形成。可见,自2000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中部塌陷”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就中部地区内部而言,各省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所表现出的“塌陷”特征及程度不尽相同,但总体上的“塌陷”趋势是明显的。中部地区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还是从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供给,市场需求等方面看,以及其空间区位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大影响看,都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
关键词:
中部塌陷 经济发展 中部地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雷万鹏 钱佳 马红梅
运用省级统计数据,本文探讨了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塌陷问题。研究发现:(1)中部地区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师收入等方面相对均衡,但义务教育投入的生均指标显著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水平塌陷"与"低水平均衡"现象;(2)计量分析表明,东、中、西区域内部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存在"增长塌陷"并有可能长期陷入"低水平陷阱"。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看,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强化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是扭转中部地区"教育塌陷"的必由选择。
关键词:
中部地区 教育投入 水平塌陷 增长塌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玲,魏晓,陈威
在东部开放、西部开发的现实背景下,中部塌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中部省份之一的湖南,如何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文章分析了湖南经济发展的现状,重点对湖南与中部省份之间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加快实现湖南经济崛起的对策。
关键词:
中部塌陷 中部崛起 湖南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敦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蒋桂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中部塌陷,而人才东流和教育投资不足造成的人才资源短缺是塌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阻止中部塌陷,促进中部崛起,必须防止人才外流,利用好现有人才;加大教育投资,大力开发本地人才资源;不惜代价,引进外来优秀人才;送出去,培养造就新人才;实施人才合作战略,使各类人才相得益彰。
关键词:
中部塌陷 人才资源 人才东流 教育投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朱红
本文从分析中部地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探究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瓶颈以及金融弱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中部六省的省级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总量、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城镇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能够为中部崛起提供有利的支持,但在短期则无明显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中部崛起与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塌陷 金融弱化 中部崛起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庚 周若依
农村公共阅读空间构建是推动农村阅读服务转型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及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空间视角阐释农村阅读服务问题,建立空间生产、空间参与、空间获得三维度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农村公共阅读空间呈弱化特征。空间生产维度上,物理资源基本齐备,制度和文化生产相对式微;空间参与维度上,农村居民阅读参与的能力、意欲和实践“三低”,主体能动性不强;空间获得维度上,低质的功能体验、浅层的价值获得和阅读身份认同不足并存。这些特征由体制性、技术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等因素引致,需因应施策。农村公共阅读空间的优化,应以需求为本位调整空间生产逻辑,以效用拓展为目标实现空间功能复合化和布局网络化,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基础形构内嵌式空间结构,以数字技术变迁为引领构建虚拟阅读空间,以内生需求激发为旨归促进村民文化资本积累。表3。参考文献43。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光栋,李余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启楠 张凡凡 曾咏梅 陈学军 李福夺
本文基于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农村贫困程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相关性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大多属于临近区域与本区域属性值均未发生改变的跃迁类型,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并表现出从西部地区向中部和东部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但其涓滴效应并非总是成立,经济增长与贫困程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目前几乎所有地区的GDP减贫效果均存在下降趋势,未来的减贫工作势必强调其他政策手段的重要性;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应充分发挥有利的"被扩散"的区位优势,制定具有区域联动特点的空间扶贫开发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罗莉在《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部六省的建设和发展速度。但随着中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技术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才培养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更是在提高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首先指出,要客观定位服务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继斌
中国27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是伴随着中部地区逐步"沉陷"而来的。中部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本的主要承担者。中部地区为全国提供的廉价能源、廉价粮食和廉价劳动力,大大地降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本,却使中部地区自身陷入困境。中部"沉陷"已成为和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部陷阱。解决这一问题,使中部地区重新崛起需要中央政府施行强有力的区域援助和制度保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薛慧芳 陈虹 王国霞
采用投资效益系数、变异系数并结合地理探测器等方法,以我国中部地区六省80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探析2016年中部六省投资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点与规律,辨析影响各省投资效益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投资效益在中部地区呈现出东西高、南北低、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异特征,各省投资效益的地区差异显著;影响因素的作用力在全区空间尺度相对均衡,但在省际空间尺度有分化,表现出既有大方向的一致性又存在各自的发展特征;基础设施条件是最重要的投资效益影响因素,但长期来看,劳动力因素和产业政策对未来投资效益影响深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尚伟伟 陆莎 李廷洲
基于2004—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和时序数据,本文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中部塌陷"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多项生均指标明显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塌陷"状况具有时间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剧态势,这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短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的国家政策支持不足对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塌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改善"中部塌陷"的关键在于加快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保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造血"源;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与支持,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教育资金资源配置,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