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6)
2023(11183)
2022(9457)
2021(8590)
2020(7219)
2019(16592)
2018(16277)
2017(31627)
2016(17111)
2015(19308)
2014(19439)
2013(19613)
2012(18784)
2011(17301)
2010(17602)
2009(16748)
2008(16412)
2007(15376)
2006(13905)
2005(12542)
作者
(51708)
(44280)
(44108)
(41921)
(27605)
(21262)
(19777)
(17384)
(16535)
(15681)
(15286)
(14556)
(14015)
(13879)
(13716)
(13609)
(13291)
(12865)
(12689)
(12504)
(11109)
(11052)
(10767)
(10206)
(10143)
(10056)
(9701)
(9450)
(9050)
(8970)
学科
(100352)
经济(100280)
(50477)
(49939)
管理(41231)
农业(33602)
方法(33545)
数学(30118)
数学方法(29915)
(27938)
企业(27938)
地方(25755)
业经(23157)
中国(22593)
(17836)
(16722)
(15673)
地方经济(14481)
(14292)
(14281)
贸易(14275)
(13770)
农业经济(12571)
环境(12188)
(11693)
(11652)
金融(11648)
(11521)
银行(11491)
(11365)
机构
学院(262874)
大学(258617)
(122534)
经济(120268)
管理(97583)
研究(94499)
理学(84090)
理学院(83096)
管理学(81778)
管理学院(81295)
中国(72499)
(64145)
科学(56908)
(53568)
(50282)
(49396)
农业(49244)
研究所(44678)
业大(44529)
中心(43732)
(40731)
财经(39877)
经济学(38422)
(36031)
经济学院(34499)
(34185)
师范(33903)
北京(33468)
(31831)
(31707)
基金
项目(168980)
科学(132524)
研究(124489)
基金(122325)
(106274)
国家(105309)
科学基金(89084)
社会(81836)
社会科(77077)
社会科学(77054)
(66907)
基金项目(65470)
(54775)
教育(54602)
自然(54573)
自然科(53246)
自然科学(53228)
自然科学基金(52262)
编号(51062)
资助(48711)
成果(41164)
(39706)
(37854)
重点(37792)
(35791)
(34387)
课题(34376)
国家社会(34242)
发展(32665)
创新(32230)
期刊
(148891)
经济(148891)
研究(77952)
(68119)
中国(53625)
农业(46035)
学报(42188)
科学(39732)
(37287)
大学(32559)
学学(31404)
管理(31202)
业经(28126)
(26435)
金融(26435)
经济研究(22298)
技术(21709)
(21539)
问题(20591)
财经(20370)
教育(19536)
(17694)
世界(16209)
农村(15313)
(15313)
技术经济(15309)
农业经济(15244)
(15101)
经济问题(14478)
资源(13321)
共检索到401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文  
基于统计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等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的战略贡献和实践价值。中部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就必须积极采取各种促进措施,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快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产业非农化,扩大城乡就业空间;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劳动力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匡小明  
本文针对中部六省提出了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承接产业转移两个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傅伯仁  李爱宗  张亮  王波  
甘肃中部地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从未有过的"五化"(整体人口低能化、劳动者队伍的老龄化、村庄凋敝化、公共管理弱化、男性鳏夫化)现象。通过对该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创新农地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着力推进农村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序、较快推进农村城镇化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伟  
农村劳动力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由农业部门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方式,且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构建四地区六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据2000和200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与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已由2000年的1.054%增加到2007年的5.565%,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明显,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增长的幅度最大,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正在由负向正转化;相对于区域内转移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使东中差距、东西差距、西中差距分别增加5.738%、6.668%、12.627%,比2000年各地区的差距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各地区非农产业部门附加值上升,农业部门附加值下降,其中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服务业部门的影响较大,对西部地区重工业部门的影响最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竹  赵永乐  俞宪忠  张新岭  
当边际生产率大于零时,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会减少农村总产出,增加城市总产出,而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应为两者的代数和。文章通过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城市和社会三者的经济影响,证明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数量存在最佳值,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一阶段,即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社会总体经济效应增加,所以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工业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性,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道路所证实。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都曾经或必将面对的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和机制是十分复杂的,从成本收益的经济学视角,运用局部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非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和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胜  薛继亮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检验了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丽君  王玉学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行新的解读。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乡格局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农村劳动力的不足等诸多困境,为此应该加大工业对农村的反哺,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秀梅  田维明  
生产要素从边际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流动是提高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本文利用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估计我国不同部门劳动力配置的边际生产率,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由从事农业转向从事非农产业导致农村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的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文辉  李小红  
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看待农民的经济行为与经济意识,并解释农村劳动力为什么会发生转移,以及向何处转移的问题,进而提出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盈盈  
本文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有关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不仅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而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的基本设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学功  申怀飞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学功  吴国玺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采用变率偏差度和贡献率两个指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域内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引转移作用弱,弱作用将延缓中原城乡一体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强  
中部地区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需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而正确测算中部地区剩余劳动力数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是制定劳动力转移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从农业生产角度和城市化二个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测算,并对未来几年的剩余劳动力变化趋势作了具体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