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3)
- 2023(12236)
- 2022(10254)
- 2021(9229)
- 2020(8063)
- 2019(18469)
- 2018(18202)
- 2017(36199)
- 2016(19676)
- 2015(21864)
- 2014(21976)
- 2013(22314)
- 2012(20861)
- 2011(18744)
- 2010(19063)
- 2009(18249)
- 2008(18571)
- 2007(17329)
- 2006(15267)
- 2005(13759)
- 学科
- 济(96842)
- 经济(96740)
- 业(92216)
- 企(74391)
- 企业(74391)
- 管理(66302)
- 农(47277)
- 方法(41712)
- 数学(33083)
- 数学方法(32873)
- 业经(32168)
- 农业(31397)
- 财(28226)
- 中国(21362)
- 务(20343)
- 财务(20327)
- 财务管理(20297)
- 地方(19917)
- 制(19301)
- 技术(19224)
- 企业财务(19213)
- 贸(16798)
- 贸易(16792)
- 易(16283)
- 和(15905)
- 策(15806)
- 体(14903)
- 划(14605)
- 学(14407)
- 理论(14105)
- 机构
- 学院(298673)
- 大学(289648)
- 济(132944)
- 经济(130614)
- 管理(120872)
- 理学(104208)
- 理学院(103208)
- 管理学(101877)
- 管理学院(101332)
- 研究(95528)
- 中国(75582)
- 农(64197)
- 京(59682)
- 财(58475)
- 科学(56934)
- 农业(49458)
- 所(48891)
- 业大(47690)
- 江(46902)
- 财经(46684)
- 中心(45179)
- 研究所(43993)
- 经(42103)
- 经济学(40219)
- 北京(36933)
- 经济学院(36738)
- 州(36574)
- 经济管理(35776)
- 范(34680)
- 师范(34359)
- 基金
- 项目(192815)
- 科学(153169)
- 研究(142993)
- 基金(140487)
- 家(120692)
- 国家(119521)
- 科学基金(103785)
- 社会(93642)
- 社会科(88616)
- 社会科学(88589)
- 省(78106)
- 基金项目(75583)
- 自然(65266)
- 自然科(63718)
- 自然科学(63699)
- 划(62906)
- 教育(62659)
- 自然科学基金(62639)
- 编号(58608)
- 资助(55943)
- 成果(45327)
- 发(44442)
- 创(43158)
- 部(43056)
- 业(42819)
- 重点(42686)
- 创新(39571)
- 课题(38581)
- 国家社会(38562)
- 制(37020)
- 期刊
- 济(156127)
- 经济(156127)
- 研究(83127)
- 农(65666)
- 中国(53929)
- 财(47826)
- 管理(44723)
- 农业(44170)
- 学报(42573)
- 科学(42495)
- 大学(33015)
- 业经(32634)
- 学学(31952)
- 融(28679)
- 金融(28679)
- 技术(26722)
- 业(23496)
- 财经(23489)
- 经济研究(22772)
- 问题(21796)
- 经(20412)
- 教育(19925)
- 技术经济(18627)
- 世界(16175)
- 商业(15912)
- 版(15167)
- 农村(15044)
- 村(15044)
- 经济问题(14929)
- 现代(14923)
共检索到441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然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中部五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软化情况,并与全国的整体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部五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软化度差异较大,有的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有的则低于这一水平;但是如果只考虑现代服务业的投入,中部五省则全都远低于全国整体水平,其中尤以河南省为甚。因此,中部地区应该重点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农业生产投入结构中的比重,并以此推动本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农业 产业结构软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吉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但是农产品总体品质不高,结构不甚合理,区域性结构雷同的现象也较严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业经济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新形势下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化的重要意义和集群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化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
农业产业 区域集群 困境 发展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珍琴 邓宏亮
FDI作为推动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1990~2008年中部六省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函数响应分析方法,探讨FDI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FDI 技术外溢 产业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张安军
采用产业结构变化率与变动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数、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指数对中部地区煤炭城市的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横向动态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部主要煤炭城市在近8年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率总体显著。(2)所有城市的第二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所在城市经济增速,而第三产业则慢于城市经济增速。(3)产业结构偏离度在1997—2007年整体在下降,但在近6年却呈缓慢上升态势。(4)偏离-份额指数显示中部各主要煤炭城市第二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占优,但对于第一与第三产业不同城市偏离效益表现不同;同时,各煤炭城市相应产业部门对所在城市经济区域的促进作用以及在产业区域经济结构效果和竞争效果指数方面均存在...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效益比较 煤炭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阮陆宁 康柳婷 熊玉莹
基于劳动生产率,以各次产业的劳动份额作为权重测度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再利用偏离—份额法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部各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基本一致,高级化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分别处于工业化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层次。三次产业的高级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按照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顺序递减;从经济总体的视角来看,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但三次产业的结构高级化效应存在明显差别,即第一产业的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影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文哲 孔庆洋 郭斌
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一直是相互冲突又相互协调的两大主题。在中国政府"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指导下,选取中部地区1997—2017年相关面板数据,对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地区产业调整的门槛效应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有效的倒逼作用,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不一。随着正式环境规制强度逐渐增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大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过程。提出了正式环境规制多样化、加强非正式规制的力量和制度创新、规范环境规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 门槛效应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武军 黄炳南
目前,中部地区经济呈现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低于西部的"塌陷"危机。笔者运用偏离—份额法及其空间与时间拓展模型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区域协调能力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演进需要政策的强力引导。据此,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应制定符合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引导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建设,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晓东 谢莉娟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须重视流通业在促进就业增长中的特殊贡献。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对比分析表明,流通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吸纳作用凸显,而在中部地区其就业贡献相对于产值贡献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结构偏离。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中部地区2003-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经济增长及城镇化未能有效带动就业增长的情况下,流通业发展是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的有效产业因素,但依然面临弹性不足的问题。推动中部地区流通业就业效应的发挥,应将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视为关键环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德智 邵慧敏 秦超
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尽管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显露出较大的地区性不平衡。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DSSM),以2005年为基期,分别对四大地区2006-2012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四大地区种植业产业结构相对较好,但渔业、牧业、林业产业结构相对较差;四大地区中,东、中部地区渔业产业结构最不合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不合理的是牧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
农业产业 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永穆 马雪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二者具有联动效应 ,促进这种联动效应将极大地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为此 ,应树立全局观念和联动意识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市场的导向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信息的服务作用和科技的支撑作用 ,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联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金芳 金荣学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既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体现,更是政府财政支农政策引导的结果。本文在厘清财政支农的结构调整效应基础上,以1997—2016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将农业产业结构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财政支农对二者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还是高级化指数,在空间上均存在明显的依赖特征,且后者略强于前者;财政支农整体上对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但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尤以邻近地区财政支农对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最大;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是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且邻近地区的财政支农、工业化、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显著影响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鉴于此,本文建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并发挥财政支农的"挤入效应",以更好地推动农业内部细分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合理布局,以及各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玲
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技术,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角度,探究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四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内部诸因素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各项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玲
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技术,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从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角度,探究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四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内部诸因素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各项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晓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经营机制,是我国农村第二轮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这是一个亟待加以深入系统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冰莉 张红岩
应用非参数的DEA方法,对中国中部六省1990~2008年间的农业生产效率,包括综合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农业的综合效率发展主要与技术效率的提高有关,而与规模效率关系不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做出贡献,且存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缺失并存的现象。中部地区今后的农业生产应该以提高规模经营和加大科技投入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