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68)
- 2023(9394)
- 2022(8520)
- 2021(8122)
- 2020(6571)
- 2019(15596)
- 2018(15559)
- 2017(30274)
- 2016(16527)
- 2015(18678)
- 2014(18666)
- 2013(18429)
- 2012(16787)
- 2011(15003)
- 2010(14862)
- 2009(13395)
- 2008(12686)
- 2007(10869)
- 2006(9347)
- 2005(7977)
- 学科
- 济(65872)
- 经济(65804)
- 管理(45352)
- 业(43725)
- 企(35685)
- 企业(35685)
- 方法(31563)
- 数学(27463)
- 数学方法(27174)
- 农(17753)
- 中国(17484)
- 地方(16133)
- 财(14703)
- 学(14630)
- 业经(14259)
- 农业(12363)
- 贸(11161)
- 贸易(11156)
- 理论(10802)
- 易(10777)
- 和(10770)
- 环境(10605)
- 技术(10125)
- 制(9662)
- 务(9395)
- 财务(9337)
- 财务管理(9323)
- 教育(9010)
- 划(9008)
- 企业财务(8835)
- 机构
- 大学(231715)
- 学院(230262)
- 管理(95620)
- 济(88213)
- 经济(86241)
- 理学(84083)
- 理学院(83103)
- 管理学(81694)
- 管理学院(81295)
- 研究(75667)
- 中国(53583)
- 京(49658)
- 科学(49275)
- 财(37686)
- 所(37650)
- 业大(35572)
- 农(35474)
- 研究所(34834)
- 中心(33909)
- 范(31902)
- 师范(31659)
- 财经(31301)
- 北京(31284)
- 江(31177)
- 经(28511)
- 农业(27818)
- 院(27633)
- 州(26330)
- 师范大学(25834)
- 经济学(25353)
- 基金
- 项目(166690)
- 科学(130906)
- 研究(122151)
- 基金(120664)
- 家(105063)
- 国家(104197)
- 科学基金(89669)
- 社会(75273)
- 社会科(71220)
- 社会科学(71199)
- 基金项目(65742)
- 省(64765)
- 自然(59554)
- 自然科(58155)
- 自然科学(58143)
- 自然科学基金(57068)
- 教育(55492)
- 划(54842)
- 编号(50657)
- 资助(49019)
- 成果(40375)
- 重点(36842)
- 部(36339)
- 发(35320)
- 创(34429)
- 课题(34115)
- 创新(31958)
- 科研(31797)
- 项目编号(31093)
- 教育部(31062)
共检索到318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伯娜 殷李松 贾敬全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中部地区就业格局演进轨迹。结果表明:中部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方面,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轨迹演进的86%,历程为:1981-1984年为"V"形,1987-1996年为复杂波动,1996-2011年为"长U"形,2012-2015年为低幅波动,2016-2020年由4.47升至5.66,并在2021-2030年下降并维持在4.00以上,中部用工荒在2016年进入潜伏,2024年左右爆发。中部内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直至2011年,除1983
关键词:
就业格局 自然就业增长率 拥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敬全 田伟 殷李松
文章从系统角度构建地区就业格局演变模型,解构就业数据,研究西部内外就业格局演进。结果表明:(1)西部23年前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能解释就业自然增长率演进的95%,历程为:前者的"V"形波动(1957—1963年)与"长L"回落(1964—1990年),引发了后者的"近似V"形(1980—1986年)与"平缓长L"回调至平稳(1984—2014年);西部在2013—2020年处于自然就业相对繁荣,2021年进入用工荒潜伏期,2027年用工荒爆发。(2)西部内部就业格局演进方面,1994年进入支持状并持续至20
关键词:
就业格局 自然就业增长率 支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鑫磊 陈斐 王海萍
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加权重心模型、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近20年的经济重心偏移、经济差异与集聚、经济增长等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加以分析。研究表明:(1)1991年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重心总体上呈现出"北→西南→西北→南"方向"M型"偏移的趋势,中部地区西部与北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要优于东部和南部;(2)中部各地区经济水平相似的地区集聚现象明显,热点主要集中在武汉、郑州等省会城市,并与周边区域形成城市群与经济增长极;(3)中部各地区经济增长聚现象明显,1998-2005年更强烈,2006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维敢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萍
中部地区崛起已从战略启动期进入战略机遇期。从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宏观要求和中部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中部地区须探索内源型和外向型相结合,以内源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内源型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国内资源、国内技术和国内资本的发展模式,中部地区要将内源型发展和外向型发展有机结合,形成有中部特色的发展模式,最终达到与沿海以外向型为主的发展模式的互补和互动,推进全国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内源型发展 中部崛起 中部模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叶仁荪 王芳
在中部六省中,江西省无论是失业率增长还是下岗职工年末数增长都位于首位,与中部其他五省存在相当大差距。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状况。解决江西就业问题,一要发展地方经济,特别是要着力发展第二产业;二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三要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就业 失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兵,金凤君,董晓峰
采用1986~2000年TM和ETM+影像数据,计算景观生态指数得出整个地区景观生态空间格局,通过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时空变化分析.实现空间格局和地理时间变化过程的小尺度区域有机结合.对干旱半干旱脆弱生态环境下城镇较为密集地区的人地关系研究具有典型意义。研究表明:低、中覆盖度草地构成本地区基质,沟谷河谷与交通通道是联系乡村和城市的主要廊道.本地区属于人类影响渐强区.在干旱半干旱自然条件下,城镇用地扩张是整个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因素.农业结构调整在空间上改变着空间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简萍 彭贤伟 吴清婷 廖佶慧
本文重点分析中部地区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现象。根据"供给+需求+城市特征"的三维理论,建立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格局影响因素在内的特征价格模型,并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城市住宅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与空间集聚性;(2)对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城市住宅的供给、需求及城市特征均对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为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燃气普及率、城区人口,这说明对城市住宅的需求和城市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较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打破行政界线和市场分割,优化空间格局是我国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借助人口加权变异系数、ESDA技术、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中国中部经济地理格局及相应的演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部地区经济核心区域的增长是以牺牲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率或发展水平为代价;第二,设定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揭示出要素的不同作用轨迹。其中,地理距离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而经济距离则强化了这种正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本地拉动作用较强,而对周围区域较弱甚至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打破行政界线和市场分割,优化空间格局是我国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借助人口加权变异系数、ESDA技术、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中国中部经济地理格局及相应的演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部地区经济核心区域的增长是以牺牲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率或发展水平为代价;第二,设定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揭示出要素的不同作用轨迹。其中,地理距离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而经济距离则强化了这种正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本地拉动作用较强,而对周围区域较弱甚至产生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距离上会拉动范围内区域发展,而在经济上对周围的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或会造成周围区域产业衰退现象。投资水平对周围区域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第三,人口密度、FDI水平对区域经济产生波动的效力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禹 李纯厚 陈国宝
为初步了解南澳岛白沙湾海藻养殖区鱼类资源状况,利用便捷式分裂波束式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于2015年4月28日、12月2日与2016年4月19日对该海域进行3次声学调查,结果显示,3次调查中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分别为3.45/1.38×105、0.63/1.45×105、3.67/2.98×105尾/n mile2。藻区内春季鱼类资源量显著高于冬季,资源丰度密度随季节变化显著;藻区外资源丰度密度变化较小且均匀;藻区内、外鱼类资源丰度密度最高值出现于26 m水层,68 m次之,表、底层最小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戴晓峻
随着开发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不断增加,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却仍然处在探索阶段。一些企业建成投产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十分理想,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解决。目前开发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体制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开发区现行的外商投资企业管理体制,随着企业的增加,其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丽
中部地区覆盖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份,以占全国约1/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超过全国1/4的人口,创造了近1/5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一)中部地区亟须扩大经济规模长期以来,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必须提高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0年,中部地区年底总人口3.6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6.8%,是国内消费的重要力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陈炜 谢珍珍
通过计算中部6省1990~2009年的生态足迹,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通过计算中部生态承载力,以分析各省生态赤字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中部各省生态足迹总量正快速增长,个别省份如山西省、河南省不仅生态足迹总量大且增长率也较高;同时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远远高出平均水平;从生态需求结构看,山西省能源生态足迹占总比最大,占总生态足迹的85%,河南省其次,均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技术改进。各省的生态赤字情况不同,其中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生态赤字情况比较严重。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中部地区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