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2)
- 2023(15924)
- 2022(13571)
- 2021(12473)
- 2020(10456)
- 2019(23935)
- 2018(23669)
- 2017(45162)
- 2016(24267)
- 2015(27218)
- 2014(27299)
- 2013(27088)
- 2012(25462)
- 2011(23284)
- 2010(23380)
- 2009(21603)
- 2008(21072)
- 2007(18764)
- 2006(16575)
- 2005(15134)
- 学科
- 济(122122)
- 经济(122011)
- 管理(65054)
- 业(63277)
- 企(48498)
- 企业(48498)
- 方法(46960)
- 数学(41583)
- 数学方法(41102)
- 中国(33081)
- 地方(31565)
- 农(31360)
- 财(24755)
- 业经(24670)
- 学(23284)
- 农业(21871)
- 贸(19478)
- 贸易(19467)
- 制(19243)
- 易(18735)
- 地方经济(18203)
- 融(17588)
- 金融(17583)
- 环境(17495)
- 银(17332)
- 银行(17294)
- 行(16671)
- 和(16291)
- 发(15516)
- 理论(15119)
- 机构
- 学院(351952)
- 大学(350819)
- 济(154572)
- 经济(151496)
- 管理(132940)
- 研究(126042)
- 理学(113785)
- 理学院(112393)
- 管理学(110433)
- 管理学院(109764)
- 中国(94875)
- 科学(75968)
- 京(74672)
- 财(67661)
- 所(64587)
- 农(58788)
- 研究所(58417)
- 中心(57646)
- 财经(53585)
- 江(53481)
- 业大(50609)
- 经(48477)
- 经济学(48279)
- 范(47617)
- 北京(47346)
- 师范(47153)
- 农业(45799)
- 院(44989)
- 经济学院(43212)
- 州(42784)
- 基金
- 项目(232130)
- 科学(183140)
- 研究(169688)
- 基金(167919)
- 家(146319)
- 国家(145108)
- 科学基金(124199)
- 社会(109040)
- 社会科(103365)
- 社会科学(103341)
- 省(91158)
- 基金项目(88546)
- 自然(78934)
- 教育(77565)
- 自然科(77073)
- 自然科学(77052)
- 划(76878)
- 自然科学基金(75649)
- 编号(68647)
- 资助(68640)
- 成果(55550)
- 发(55330)
- 重点(52946)
- 部(51277)
- 创(47863)
- 课题(47749)
- 国家社会(45411)
- 创新(44844)
- 发展(44279)
- 科研(44278)
- 期刊
- 济(177063)
- 经济(177063)
- 研究(106543)
- 中国(71290)
- 农(53914)
- 学报(52834)
- 财(52117)
- 科学(50455)
- 管理(49270)
- 大学(40117)
- 学学(37893)
- 农业(36726)
- 教育(35924)
- 融(33336)
- 金融(33336)
- 技术(32892)
- 经济研究(28848)
- 业经(28124)
- 财经(26793)
- 经(23182)
- 问题(23136)
- 业(19565)
- 技术经济(19041)
- 统计(18537)
- 贸(17911)
- 资源(16975)
- 世界(16554)
- 商业(16543)
- 策(16507)
- 版(15923)
共检索到536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变化指标不相一致;中部六大城市群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变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导致迁移人口高度集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格局变化 区域经济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霞
基于第五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中部六省10年的人口迁移进行格局分析研究,探讨人口迁移格局变化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在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中的迁出地地位并无较大变动,迁移人口仍集中流向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但集聚地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中部地区内部远距离省际迁移人口规模增长快速,六大城市群对迁移人口的集聚作用非常显著并有增强态势,尤以皖江城市带人口集聚变化最为突出。10年间中部地区迁移人口在3个主要集聚地的分布变化与集聚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就业弹性有一致性,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产值等经济总量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格局变化 区域经济 中部地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根据这一点,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应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定量考察和分析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区域经济因素中经济收入与经济规模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关系及其特征。研究发现:经济规模因素对人口迁移(量)的影响比较大,经济收入因素的影响相对比较小;经济规模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出,经济收入因素主要是影响人口的迁入;经济规模因素对迁出人口的供给及迁移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影响,经济收入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流向选择及其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导引、定型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豫新 程谢君
文章在对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互动机理及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探讨了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联动效应。结果显示,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二者空间关联也从相离走向相合;民族地区经济差异的逐渐扩大与迁移动力不足源于宗教文化与市场文化的难以调适,也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量不重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位、城乡二元结构稳固及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有关。政府不合理地干预市场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偏离地区比较优势的倾向,削弱了地区经济整体实力并扩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豫新 程谢君
文章在对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互动机理及空间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探讨了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联动效应。结果显示,民族地区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差异呈现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二者空间关联也从相离走向相合;民族地区经济差异的逐渐扩大与迁移动力不足源于宗教文化与市场文化的难以调适,也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量不重质"、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位、城乡二元结构稳固及人力资本存量不足有关。政府不合理地干预市场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偏离地区比较优势的倾向,削弱了地区经济整体实力并扩大了区域差异;民族高度聚集区居民幸福感高涨是其"固守本土"的主要内因,而无上限的政府扶持则放大了民族地区人口的迁移惰性;城镇化进程的不合理使其在吸引剩余劳动力、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上表现出边际收益递减效应。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韶 饶旻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群已在部分地区逐渐形成,并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群的形成和日趋成熟一方面满足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对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速经济结构转型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将重点研究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城市群中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进行描述,第二部分对城市群中农村劳动力流动方向及流动规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揭示城市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第四部分根据研究所得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农村劳动流动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国力,季任钧
本文以经济发展迅速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应用托达罗人口迁移经济模式分析其人口迁移机制,对广东省人口迁移省际省内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区际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陈志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志国 郑文龙 段文婷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国家逐渐放宽了对人口迁移的限制,无论是对于迁入地还是迁出地,迁移人口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主要针对我国迁移人口进行现状分析,从东、中、西三大地带和净迁入、净迁出、迁入迁出都存在的省际人口迁移来探索省际人口迁移与各地区GDP的关系,并对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从而提出人口迁移方面的建议,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胡得佳
人口的大规模迁移流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流动态势与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趋势相耦合。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例,分析迁移对省内各地级市的经济地区差距的影响。通过运用泰尔指数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证明了迁移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建立的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的结果显示:1991-2004年期间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大于3%的条件收敛。并且人口迁移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唐家龙 马忠东
人口迁移的选择性一直以来都是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利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重点考察了1990年代后期在转型社会中中国人口迁移的选择性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较强的年龄选择性和教育选择性,但青年迁移者中,女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且呈现出高于男性迁移风险的态势。同时,户籍制度是影响迁移决策和决定迁移类型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丽华 冷宣荣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具有不同于一般招商引资的显著特点,其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面临产业升级、资金瓶颈和技术与创新压力的中部地区尤其如此。深入剖析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在中部地区崛起中的重要性,并据此分析在引进区域性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中部地区制定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区域性战略投资者与地区经济的双赢,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区域性战略投资者 区域经济 中部地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纪韶 朱志胜
本文利用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长表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24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模式,并运用基尼算法测算人口流动前后城市群人口与经济发展平衡性演化。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之间及内部人口流动规模庞大,人口流入和流出均呈集中趋势,人口流入集中特征尤为明显。2.城市群流动人口分布呈现"极化"和"属地化"特征,东部城市群和所在经济区内城市群是主要人口流入区域,东部城市群大规模的人口流入与流出并存,且绝大部分流入人口来自城市群覆盖省份以外。3.珠三角城市群仍为我国最重要的人口强势流入中心,江淮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则构成我国的人口强势流出中心。4.我国城市群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平衡状况总体较为合理,...
关键词:
城市群 流动模式 平衡性 基尼算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区域经济发展与劳动力迁移南开大学经研所博士生高国力劳动力迁移作为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客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都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因素。在影响劳动力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夏兴园 胡俊超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显示,中部地区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中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强的后发优势以及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都使得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为此,根据“统筹区域发展”的新的发展观的要求,政府必须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