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7)
2023(11940)
2022(9604)
2021(8682)
2020(6693)
2019(15167)
2018(14535)
2017(27325)
2016(14823)
2015(16159)
2014(15541)
2013(15249)
2012(13978)
2011(12801)
2010(12452)
2009(11257)
2008(10683)
2007(9304)
2006(8325)
2005(6644)
作者
(43920)
(37101)
(36734)
(34910)
(23094)
(18094)
(16568)
(14283)
(14258)
(13074)
(12722)
(12499)
(11928)
(11416)
(11260)
(11239)
(11202)
(10703)
(10623)
(10345)
(9337)
(8952)
(8902)
(8507)
(8443)
(8188)
(8182)
(7929)
(7621)
(7476)
学科
(62588)
经济(62527)
(39621)
管理(35876)
(31434)
(25085)
企业(25085)
方法(22777)
农业(21458)
数学(20827)
数学方法(20668)
地方(19384)
业经(17514)
中国(16400)
(13211)
(12172)
(11713)
贸易(11710)
(11321)
(10925)
环境(10793)
(10362)
地方经济(9298)
农业经济(8842)
技术(8676)
产业(8524)
发展(8227)
(8126)
(8117)
收入(8103)
机构
学院(207132)
大学(202743)
(83405)
经济(81765)
管理(76666)
研究(73099)
理学(67612)
理学院(66702)
管理学(65505)
管理学院(65124)
中国(53907)
(50524)
科学(48430)
(41735)
农业(39037)
业大(38899)
(37163)
研究所(34500)
中心(34342)
(33703)
(30899)
(28816)
师范(28439)
财经(27390)
农业大学(26396)
(26198)
经济学(25673)
(25508)
(24993)
北京(24778)
基金
项目(153347)
科学(120344)
基金(111433)
研究(107022)
(100439)
国家(99548)
科学基金(84238)
社会(70850)
社会科(66906)
社会科学(66885)
(62142)
基金项目(60803)
自然(54784)
自然科(53485)
自然科学(53469)
自然科学基金(52543)
(51681)
教育(47087)
资助(42169)
编号(41822)
(35424)
重点(34987)
(32433)
(32203)
成果(31507)
创新(30366)
国家社会(30136)
计划(29529)
科研(29390)
课题(29123)
期刊
(92398)
经济(92398)
研究(53819)
(51538)
中国(40860)
学报(40391)
科学(36008)
农业(34642)
大学(30262)
学学(29089)
(23731)
管理(23142)
业经(19772)
(17224)
金融(17224)
教育(17095)
(16112)
技术(14724)
经济研究(13998)
(13115)
资源(13054)
问题(12921)
业大(12562)
财经(12329)
科技(11042)
农业大学(11014)
(10653)
农村(9749)
(9749)
农业经济(9310)
共检索到294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宁宁  郭炎  李志刚  许红梅  
乡村生产要素(人—地—资本)协同转型,即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资本循环协同演进,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要素协同转型的理论框架,探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揭示了要素转型发展水平,探究了要素协同的时空演化;从内生和外源两个维度,探讨了协同水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基于要素转型会由"失配"转向"协同"的理论假说,实证发现:劳动力转移水平远高于农地流转和资本循环,三者空间分异显著;要素协同程度不高但在增强,空间集聚明显;坡度、耕地资源禀赋、距县城的距离、政府农业农村投入分别是关键的内生与外源解释因素,除距县城距离仅有正向影响外,其余因素正、负向影响并存。政策举措应因地制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宁宁  郭炎  李志刚  许红梅  
乡村生产要素(人—地—资本)协同转型,即劳动力转移、农地流转、资本循环协同演进,对乡村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构建了要素协同转型的理论框架,探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揭示了要素转型发展水平,探究了要素协同的时空演化;从内生和外源两个维度,探讨了协同水平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基于要素转型会由"失配"转向"协同"的理论假说,实证发现:劳动力转移水平远高于农地流转和资本循环,三者空间分异显著;要素协同程度不高但在增强,空间集聚明显;坡度、耕地资源禀赋、距县城的距离、政府农业农村投入分别是关键的内生与外源解释因素,除距县城距离仅有正向影响外,其余因素正、负向影响并存。政策举措应因地制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又铭  郭炎  李志刚  李文姝  林赛南  
快速城镇化下,我国乡村人、地剧变形成留村、外出、回流三大村民群体及村庄物质、社会、经济环境的地域分异。立足人-地情感关系和主观乡村性的已有成果,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探究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研究表明:(1)乡村依恋水平总体高于环境感知,留村村民乡村环境感知水平最高,外出村民乡村依恋程度最高。(2)乡村环境感知对乡村依恋有独立、显著的正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影响最强。就群体而言,留村与回流村民的依恋均受3个维度环境感知的显著影响,但前者多于后者;外出村民依恋的感知因素仅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乡村人居环境优化应着眼于不同群体和环境的不同层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宾伟华  
本文运用经济金融相关系数法和民间资金供需模型,对岳阳民间融资规模从广义口径和狭义口径分别进行了测算,揭示了岳阳民间融资发展时序特点,通过测算发现:岳阳民间融资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自2010年开始,岳阳民间融资加速发展,2012年达到峰值。而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都非常关注的狭义民间融资规模,约占广义民间融资规模的2/5左右。民间融资的过快发展将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一定负面效应,后段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的是民间融资领域的相关风险,加强民间融资领域的规范和管理,使其平稳有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亚男  王青  
构建中国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使用2009—2018年中国30省面板数据,基于个体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计量模型(SDM)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09—2018年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和各维度水平均有明显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局部空间集聚格局空间相关性显著,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农林水财政支出、金融发展水平、产业集聚、老龄化水平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是影响乡村振兴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果认为,促进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协调发展应从上述影响因素入手,推动落后地区乡村振兴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构建乡村振兴科学平衡的空间格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兰红梅  蒋小佳  
上半年,中央继续坚守"房住不炒"的定力,保持着房地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土地出让"两集中"政策的推出,加上"三道红线"的降杠杆要求,对房地产企业融资进一步限制;房地产集中度政策随后跟进,从银行资金供给端加快了房地产去金融化的脚步。重拳之下,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有效调控,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风险点。调查显示,岳阳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市场软、融资难、压力大"的特点。对购房者、房企、银行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冰冰  赵威  杨慧  杨嫚  
从外资、外贸、外经三方面入手,测度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探讨其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5~2015年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异系数呈下降趋势,区域差距在缩小。(2)低水平区和较低水平区范围缩小但始终占据绝对优势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较高水平区、高水平区数量较少且分散,外向型经济逐渐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3)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 HH区数量大幅提高,LL区波动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外向型经济发展热点区主要集聚分布在东南部,冷点区分布在西南—东北一带。(4)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影响因素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城镇化率、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与最近一级海港或内河港口的距离、第三产业比重、口岸数量占全省比重、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与最近中心城市的距离、人均财政收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湖南岳阳市现有村居委会3257个,农村人口40828万人。平原地区,如华容、湘阴、岳阳沿湖地区、村庄以村民小组为范围,沿排灌渠道、公路及大堤成线成点布局。村庄之间有明显的界限,每一个村落一般为30—40户。山丘区如平江、汨罗、临湘及岳阳县农村,则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并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影响因素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经济驱动和政府调控,并且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佘丽敏   邱永胜  
[目的] 研究2000年以来山东省县域乡村收缩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可以丰富我国乡村收缩的研究内容,并为山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第五、六和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2000—2010年与2010—2020年两个时期山东省90个县域乡村收缩的时空格局演变,利用“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数据通过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剖析乡村收缩主导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 (1)2000—2020年山东省县域乡村人口收缩总体表现为中度收缩,且呈收缩加剧趋势,中度收缩县域广泛分布在山东省各地区,塌陷和重度收缩县域从鲁南、鲁西北转移和扩散到除鲁南以外的其他地区,轻度收缩县域从“胶东半岛”向“鲁西北和鲁南地区”转移。(2)山东省县域乡村收缩演变类型以加速收缩型与持续收缩型为主,胶东半岛地区乡村收缩形势最为严峻,其次是鲁中和鲁西南地区。(3)两个时期乡村收缩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并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城镇化水平对两个时期的乡村收缩均产生重要影响,但其负向作用程度在逐渐减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形起伏情况和医疗服务水平影响前一时期乡村收缩,其影响由西向东递减;地方财政状况、教育服务水平、村庄人口中心度和区位条件正向影响后一时期乡村收缩,地方财政状况和村庄人口中心度的影响分别呈现由南向北向东和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教育服务水平和区位条件的影响由中部向两侧递减。[结论] 山东省县域乡村人口已进入全面收缩阶段,乡村收缩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对乡村收缩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且社会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日趋明显,自然因素影响日趋减弱,现状乡村收缩格局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晖  张嘉望  李博阳  
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区位商指数分析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变动态势,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距离两个不同角度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蔬菜生产集聚度影响因素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蔬菜生产集中水平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特征相近的省域之间在蔬菜生产上也具有相互依赖性,但相互依存程度低于地理上相互邻近的省域。相邻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等)具有高聚集的良性发展态势。影响蔬菜生产集聚的因素有:技术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晖  张嘉望  李博阳  
利用2002-2013年中国内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区位商指数分析我国蔬菜生产集聚的变动态势,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地理距离和社会经济距离两个不同角度定义空间权重矩阵,对我国蔬菜生产集聚度影响因素和空间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蔬菜生产集中水平具有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经济特征相近的省域之间在蔬菜生产上也具有相互依赖性,但相互依存程度低于地理上相互邻近的省域。相邻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外溢效应且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等)具有高聚集的良性发展态势。影响蔬菜生产集聚的因素有:技术条件、市场需求规模、自然资源及交通运输成本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远  张旭东  江泽平  周金星  汤玉喜  吴立勋  黄玲玲  高升华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数值波动在-2~2 mg.m-2.s-1之间。生长季NEE的变化特点为:早上7点开始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吸收CO2,到午时(11:00—13:00)NEE的值较为稳定,日落(18:30—19:00)开始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占主导,而晚上NEE的值变化不大。CO2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NEE同时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节(4-9月)NEE多为负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春程  罗小龙  
改革开放初期,小城镇引领的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然而由于1990年代以来乡村工业的衰落,小城镇发展的繁荣景象也不复存在,尤其在我国中部地区小城镇发展一直不太理想。随着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作为连接城乡纽带的小城镇,理应被赋予乡村城镇化的重要地位,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值得关注。论文以岳阳市为例,分析了中部小城镇发展现状特征及困境,进而对其在乡村城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小城镇“边缘化”趋势明显,已难以引导乡村地区自下而上城镇化。中部地区在审慎选择建设中心镇的同时,为乡村地区提供日常公共服务是小城镇的主要建设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杨可欣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域,在2010—2019年湖南省十年入境旅游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基尼指数、首位度指数和泰尔指数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湖南省近十来年入境旅游时空差异和格局演变,并运用SPSS24.0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法与地理探测器对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做了相关分析。得出结论:1)近十年来湖南省各市州的入境旅游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湖南省入境旅游发展不均衡的格局比较稳定,各市州区域差异较大,且从2013年起呈现出进一步扩大的趋势。3)湖南省入境旅游时空差异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在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旅游资源禀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