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8)
- 2023(10387)
- 2022(9328)
- 2021(8822)
- 2020(7229)
- 2019(16934)
- 2018(16883)
- 2017(32812)
- 2016(17851)
- 2015(19968)
- 2014(20028)
- 2013(19922)
- 2012(18200)
- 2011(16390)
- 2010(16219)
- 2009(14633)
- 2008(13866)
- 2007(11979)
- 2006(10297)
- 2005(8820)
- 学科
- 济(77019)
- 经济(76951)
- 管理(48943)
- 业(45702)
- 企(37281)
- 企业(37281)
- 方法(33661)
- 数学(29420)
- 数学方法(29098)
- 地方(21085)
- 农(19420)
- 中国(17797)
- 学(15923)
- 业经(15668)
- 财(15136)
- 农业(13522)
- 地方经济(12259)
- 贸(12079)
- 贸易(12072)
- 和(12012)
- 环境(11958)
- 易(11592)
- 理论(11488)
- 技术(11241)
- 制(11118)
- 划(9864)
- 教育(9623)
- 务(9503)
- 财务(9445)
- 财务管理(9431)
- 机构
- 大学(250221)
- 学院(249204)
- 管理(102320)
- 济(96375)
- 经济(94179)
- 理学(89805)
- 理学院(88743)
- 管理学(87214)
- 管理学院(86774)
- 研究(83584)
- 中国(59151)
- 科学(54104)
- 京(53370)
- 所(41739)
- 财(40459)
- 农(39622)
- 研究所(38581)
- 业大(38381)
- 中心(37414)
- 江(34629)
- 范(34575)
- 师范(34295)
- 北京(33483)
- 财经(33475)
- 农业(30861)
- 院(30805)
- 经(30452)
- 州(29053)
- 师范大学(27955)
- 经济学(27533)
- 基金
- 项目(180482)
- 科学(141902)
- 研究(132426)
- 基金(130348)
- 家(113816)
- 国家(112904)
- 科学基金(96797)
- 社会(81954)
- 社会科(77538)
- 社会科学(77517)
- 省(70740)
- 基金项目(70621)
- 自然(63799)
- 自然科(62263)
- 自然科学(62249)
- 自然科学基金(61081)
- 教育(60126)
- 划(59823)
- 编号(54959)
- 资助(52977)
- 成果(43756)
- 重点(40326)
- 部(39328)
- 发(39256)
- 创(37381)
- 课题(37217)
- 创新(34837)
- 科研(34387)
- 教育部(33413)
- 项目编号(33398)
- 期刊
- 济(102850)
- 经济(102850)
- 研究(70468)
- 中国(42726)
- 学报(39543)
- 科学(37255)
- 农(35851)
- 管理(35196)
- 大学(29334)
- 教育(28696)
- 财(27571)
- 学学(27514)
- 农业(25471)
- 技术(21530)
- 融(17606)
- 金融(17606)
- 业经(17300)
- 经济研究(15417)
- 财经(14967)
- 图书(14555)
- 问题(13465)
- 科技(13087)
- 资源(12808)
- 经(12622)
- 理论(12599)
- 业(12411)
- 技术经济(11851)
- 实践(11830)
- 践(11830)
- 现代(11096)
共检索到348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海平
通过对中部六省与东部沿海十个省市区位条件、合作牵引力及衰变路径的实证分析,探寻中部各省最优的东部沿海合作省份和合作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立"以开放促进一体化,通过一体化带动发展"的中部和东部合作战略、在中部边缘区域培育新的"增长次极"、建立国家级的"中部和东部区域协调发展和区域合作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跨区域板块的区域合作模式和路径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地区 东部沿海 合作牵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丽刚
中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红色旅游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两大区域红色旅游资源集中度、知名度都相对较高,绿色、古色、民俗、海洋、现代城市等旅游资源适应了红色旅游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产品支持。但东、中部经济发展、交通等基础实施、市场意识、人员素质的非均衡性导致红色旅游发展的失衡;区域合作倚重政府,导致旅游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体制与地方保护主义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此,应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各地区红色旅游信息和人力资源的交流;强化区域红色旅游法律约束机制,提升合作的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建立区域协商制度,共建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恒山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就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言,总体水平仍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和空间,需要进一步努力,把开放合作推向更高层次。一、开放合作已成为影响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因素(一)深化开放合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1.承力借势、扩权拓利。通过开放合作,能够突破行政地域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和配置生产资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恒山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不断走向深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就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言,总体水平仍比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和空间。当前,开放合作已成为影响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因素。综合分析,改善中部地区开放合作相对不足状况,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条件:一是整体态势有利;二是政策环境优越;三是现实基础较好;四是支撑条件良好。同时,中部地区深化对外开放合作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制约:从中部地区自身看,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二是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从区域比较的角度看,一是发展基础造成的比较劣势的影响,二是地理环境造成的比较劣势的影响。中部地区深化开放合作要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庞英 张晖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然而,技术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这是导致当今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章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定量分析后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沿海区域技术进步高度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很好地促进区域技术的进步。这对于今后制定引资政策、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慧霞 刘斯文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英,叶依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国家商务部联合课题组
作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沿海地区,其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近60%,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88%,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6%,商品出口占全国的90%以上。目前,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叶依广 庞英 张全景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我国的农业必须实现由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变到主要依赖技术进步的集约型增长模式上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已相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在科技反哺土地生产力上应率先进行。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运用C D生产函数定量分析了东部沿海地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能力、潜力空间。结果显示:科技进步率平均为4 29%,近20年波动较大,最低年份为1989年的-13 93%,最高年份为1987年的43 07%;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份额最高年份1985年达869 76%,最低年份1999年为-100 68%,大部分年度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崔莉
本研究以浙江沿海区域为例,基于CLUE模型,揭示了未来规划情景与生态保护情景下区域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与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生态保护情景下森林与湿地景观的空间连续性和规模较规划情景下都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利用生境质量指数对历史时期和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并据此遴选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敏感区,识别出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下降区和生态系统健康潜在威胁区。最后,依据未来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以及生态系统健康敏感区,提出了浙江沿海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系和保护措施。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园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趋紧,企业商务成本升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沿海地区产业有向中部地区转移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要求。本文在回顾产业区域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梯度转移 生命周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蕲冈 卢才瑜
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将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一些地方承接产业转移中,仍存在机遇意识不强、承接原则把握不准、承接方式创新不够、承接重点不明等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丹 程伟 龚鹏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采用因子评价模型对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进行发展差异评价,采用协调度函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了协调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长江沿线城市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在城市群层面和城市圈内部都具有显著差异,部分区域有两极分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在空间上划分为强协调(0.81.0)、较协调(0.60.8)、弱协调(0.50.6)、较不协调(0.20.5)和极不协调区(00.2),根据协调组合情况划分了5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靖宇 王元 周宜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付荣霞
区域内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有限的淡水资源会限制和制约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用水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从河北沿海区域淡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出发,分析其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产业布局不合理会降低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文章提出了扩大淡水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调整和科学规划区域内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等一系列对策与保持区域内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