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74)
2023(7834)
2022(6052)
2021(5509)
2020(4266)
2019(9571)
2018(9575)
2017(19142)
2016(10680)
2015(11705)
2014(11863)
2013(11320)
2012(10461)
2011(9533)
2010(9774)
2009(8997)
2008(8875)
2007(8187)
2006(7828)
2005(7104)
作者
(29140)
(24335)
(24225)
(23291)
(15732)
(11422)
(11018)
(9392)
(9291)
(9036)
(8278)
(7988)
(7961)
(7863)
(7739)
(7564)
(7294)
(7098)
(7077)
(7056)
(6318)
(5961)
(5957)
(5591)
(5559)
(5554)
(5463)
(5375)
(4928)
(4829)
学科
(43947)
经济(43908)
管理(29497)
(28322)
(20602)
企业(20602)
(17212)
中国(15504)
地方(13692)
方法(12256)
业经(11529)
农业(11232)
(10886)
数学(10573)
(10432)
数学方法(10397)
(9777)
(7929)
贸易(7923)
(7800)
(7668)
(7375)
银行(7369)
及其(7303)
(7191)
(7116)
(6906)
金融(6905)
环境(6837)
(6821)
机构
学院(144973)
大学(142304)
(64189)
经济(62744)
研究(54885)
管理(53746)
理学(44888)
理学院(44362)
管理学(43608)
管理学院(43322)
中国(42157)
(31253)
科学(30980)
(30606)
(27382)
中心(24971)
(24619)
研究所(24374)
(23870)
财经(22896)
(20717)
(20618)
师范(20467)
(20147)
北京(19585)
经济学(19395)
(19140)
业大(18962)
农业(18153)
(17674)
基金
项目(91580)
科学(72779)
研究(71734)
基金(65286)
(56204)
国家(55700)
科学基金(47457)
社会(46009)
社会科(43516)
社会科学(43507)
(35649)
基金项目(33245)
教育(32340)
编号(30411)
(29841)
自然(28131)
自然科(27461)
自然科学(27453)
自然科学基金(26955)
资助(26157)
成果(26134)
(22162)
课题(21797)
重点(20944)
(20348)
国家社会(19184)
(18879)
(18697)
发展(18589)
(18291)
期刊
(80287)
经济(80287)
研究(49778)
中国(34842)
(24088)
(23018)
管理(21872)
教育(19840)
科学(18958)
学报(18467)
(18350)
金融(18350)
农业(16065)
大学(14707)
业经(13810)
学学(13670)
技术(13329)
经济研究(12857)
财经(11243)
问题(10531)
(9794)
(8670)
(8026)
国际(7862)
现代(7523)
世界(7193)
(7149)
论坛(7149)
技术经济(7054)
图书(6769)
共检索到239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亨明  
本文尝试从2000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以来中部地区的工业化现状,分析其特点及发展趋势,根据其出现的问题,简要说明阻碍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因素,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中部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忠江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基地。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6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能源资源等优势转化为工业发展优势,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基础日益雄厚,整体发展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如何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新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重要任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樊彩跃  
一、基本思路扩大内需,特别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开始向1万美元过渡期间,恩格尔系数将明显下降,居民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国胜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目前,隐性户籍门槛、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与城镇住房保障等仍然制约着农民工市民化。"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诉求将更为强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压力将更为突出;因此要以均等化享受公共服务为制度创新的重点,充分发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积极性,重点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这就需要创新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制度、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健全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完善覆盖农民工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付保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总量增长将推动城镇化加快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将对城镇化产生双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将不断加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中国发展近代工业,是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10%左右。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70%。按照前苏联的传统说法,工业比重达到工农业总产值的70%,就算实现了工业化。中国在此后的很长时间里没有再提工业化的口号。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这涉及对工业化的理解问题。所谓工业化,实质上是从传统的农业社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韩俊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是:加快农业经营方式"两个转变",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求平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普惠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体管所课题组  聂高民  李振京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和应对国际经济格局调整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攻坚阶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文  蒯茗  张旭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经济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但是必须看到,所有这些改革都是初步的,只有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最近在视察南方时强调指出,当前是我们加快经济建设的有利时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并精辟地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价格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关键,当前,我们要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转换价格形成机制,保证改革和发展的持续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阶段出现的新群体。2008年,我国农民工规模达到2.2亿人。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即将迈入"十二五"时期作出的加快推进农民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勇  
一、"十二五"时期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十二五"时期,应进一步明确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基本目标,调整和转变扶贫重点区域的扶贫方式,建立健全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一)脱贫致富的基本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现代化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阮陆宁  邹美凤  
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服务业与工业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也被许多经济学家证明。本文在对中部地区服务业与工业特征描述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分析了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对该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影响;使用Granger因果分析法,论述了中部六省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之间的因果关系;根据实证结果,结合中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中部地区服务业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阳  
运用中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工业增长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以国有工业经济主导的工业化进程是实现经济赶超战略的有效措施,但是这种工业增长必然伴随于金融抑制政策。在先天发育不足的情况下,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不仅得不到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反而因工业经济的发展滞后而阻碍了金融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小勇  尹继东  
通过对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中部地区工业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对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机制障碍较多、工业发展质量不高以及工业结构趋同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措施:一是转变工业化发展思想,实现工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转变工业发展路径,实现新型工业化产业创新;三是转变工业发展结构,实现工业产业的联动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静波  
纺织业是我国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但近年来,其发展却面临产能过剩,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贸易壁垒等诸多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纺织业,应更加积极主动"走出去",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