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6)
2023(9763)
2022(8250)
2021(7354)
2020(6447)
2019(14976)
2018(14356)
2017(28308)
2016(15115)
2015(17057)
2014(17066)
2013(17079)
2012(16090)
2011(14420)
2010(14577)
2009(14055)
2008(13147)
2007(11883)
2006(10230)
2005(9220)
作者
(43710)
(36536)
(36247)
(34867)
(23006)
(17695)
(16746)
(14282)
(13877)
(12981)
(12275)
(12250)
(11593)
(11439)
(11419)
(11343)
(11244)
(10684)
(10673)
(10467)
(9029)
(8989)
(8873)
(8483)
(8338)
(8154)
(8039)
(7987)
(7359)
(7326)
学科
(67461)
经济(67405)
(42723)
管理(41290)
(33430)
企业(33430)
方法(31702)
数学(28946)
数学方法(28750)
(26645)
金融(26643)
(24235)
银行(24214)
(23443)
中国(23114)
(19405)
(19190)
地方(18872)
(14950)
业经(14068)
农业(13461)
(13275)
贸易(13267)
(12873)
(12331)
财务(12306)
财务管理(12278)
(11821)
企业财务(11726)
中国金融(11194)
机构
学院(215178)
大学(214214)
(95049)
经济(93119)
管理(82630)
理学(71405)
研究(71095)
理学院(70671)
管理学(69555)
管理学院(69164)
中国(60258)
(43935)
(43210)
科学(42635)
(38968)
中心(36048)
(36040)
财经(35336)
(32986)
业大(32907)
研究所(32782)
(32001)
经济学(30970)
农业(30644)
经济学院(28436)
北京(26623)
(26441)
(26418)
财经大学(26313)
师范(26151)
基金
项目(144437)
科学(113530)
研究(105354)
基金(104910)
(90304)
国家(89548)
科学基金(77120)
社会(68252)
社会科(64936)
社会科学(64912)
(59664)
基金项目(56153)
自然(48596)
(47903)
教育(47774)
自然科(47505)
自然科学(47490)
自然科学基金(46654)
资助(43034)
编号(42484)
成果(33632)
重点(32665)
(32624)
(32228)
(30894)
课题(29180)
创新(29000)
科研(28208)
国家社会(28161)
教育部(27730)
期刊
(98749)
经济(98749)
研究(62123)
中国(41012)
(35426)
金融(35426)
(35251)
(34154)
学报(33172)
科学(29714)
管理(26834)
大学(24941)
学学(23811)
农业(22785)
技术(17773)
财经(17432)
教育(17073)
业经(16514)
经济研究(16295)
(14927)
问题(13637)
(12296)
理论(11456)
技术经济(11313)
(11039)
统计(10816)
商业(10425)
实践(10381)
(10381)
(9963)
共检索到319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金融、经济、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与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针对金融协调宏观量化研究的不足,本文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个方面剖析中部六省金融成长状况。前者反映中部各省区金融发展差异与综合竞争力的大小,后者的贡献弹性和排名的历史演变提供了这种差异的现实解释,从而为剖析中部各省区金融协调发展的短板,寻找各区域相对薄弱的分力和分力要素,为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中部六省的金融协调发展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霖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不仅意指金融系统自身的协调,也涵盖了金融、经济和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和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针对金融协调量化研究的不足,文章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个方面剖析区域金融的成长,分别反映狭义区域金融系统与广义区域金融系统的协调状况,从而为金融协调定量化研究范式的确立以及剖析各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短板提供参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韩岩博  
在金融包容覆盖广度、金融包容使用深度的基础之上,将风险容忍度和数字金融指标纳入金融包容的指标体系,同时较为创新地将金融包容影响因素细分为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社会因素。采用变异系数和欧式距离法,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31个省份在2011—2015年的金融包容指数以及各省份需求指数、供给指数和社会指数。通过剖析各维度指数的内在差异,解读各地区在金融包容的需求、供给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区域差异性及内部不平衡性。通过实证分析"三度统一"的金融包容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寻找影响各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进而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以及促成金融需求和供给有效匹配等角度为金融包容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健  魏欣  
文章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机理,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以中部六省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集聚与空间联动特征;当前,湖北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处于高水平的良性共振;山西和河南处于低水平的互相制约;安徽、江西和湖南已初步形成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湖南处于乡村振兴领先、数字普惠金融滞后阶段;安徽和江西则处于数字普惠金融领先、乡村振兴滞后阶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宜庆  毛华  张艺唯  罗子嫄  
本文在众多关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金融辐射力的研究基础上,以中部六省核心的16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赋权法与隶属度函数法计算出各城市2009~2011年3年金融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数,以对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排名,再采取威尔逊模型,计算出具有辐射效应的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以定量分析其对周边城市的金融辐射效应。实证得出,六大省会城市具有金融辐射效应,尤以武汉的金融辐射半径最大,金融竞争力最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磊  
基于中部六省构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质量型城镇化、信息化以及绿色化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变异系数法、熵权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部六省"五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划分其协调发展所属类型,然后创新性地引入了市场化程度变量指标,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15年中部六省"五化"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阶段性发展特征明显;2)中部六省"五化"耦合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呈现出"中间强两边弱、南强于北"的格局;3)市场化程度对"五化"耦合协调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因此在提升"五化"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市场化水平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颜洪平  陈平  
本文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理学上的耦合协调模型,对中部六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部六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差异较大,河南和湖北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安徽、湖南和山西属于中级协调,江西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安徽、河南和湖北属于同步发展型,湖南和江西属于金融集聚滞后型,山西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宾伟华  
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此,笔者对岳阳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及其金融需求进行了专题调查。现代农业金融需求呈现新特点"链条式"全过程金融需求增加。与传统农业的"片断式"金融需求不同,现代农业金融需求贯穿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收购、加工各个环节。据调查,2015年末,岳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信贷资金需求高达100亿元以上;生产资料方面的金融需求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雷泽珩  
当前,继续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健康增长,增强最终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作用,释放内需潜力,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关键词: 贷款余额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联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已是金融大国,但与金融强国目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明确发展目标,着重强化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将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作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首要工作,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强化内外金融利益关联,大力发展跨境金融基础设施、跨境金融业务和国际金融中心;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实现长期、包容、内外互动的高质量发展,使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相互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瑜  
加强扶贫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扶贫对象需求,引领金融机构精准投入,增加扶贫攻坚有效供给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截至2015年末,广西贫困人口仍有452万人,排全国第四,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8.1%;贫困发生率10.5%,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2016年需要完成减贫120万人,实现1000个贫困村、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万。因此,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金  董希淼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消费者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与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其中,金融产品售后服务缺失是短板之一。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险消费者权益,银行业应建立健全金融产品售后服务制度,从重视产品售前、售中的销售导向服务向重视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服务转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德旭   龚云   郑联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金融强国应当具备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等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我国已建成全球第二大金融体系,已是金融大国,但是距离金融强国要求仍有短板,包括资产扩张驱动发展模式亟待改革、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亟需加强、金融体系国际化水平总体偏低、国际金融公共产品提供能力较弱。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市场机制、强化金融监管、夯实基础条件、做强主权货币、扩大金融开放、保障金融稳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范大路  武安华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强监管严监管基本形成、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和金融脱媒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商业银行传统的价格优势和渠道优势正逐渐消失,追求规模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调整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成为必然选择,转型零售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当前,城商行对零售业务发展日益重视,转型成效显著,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显   潘妍   吴非  
本文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对象,实证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结果表明:第一金融科技的发展能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这种影响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更加显著;第二,金融科技通过促进企业提升优化风险配置、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和改善ESG表现这三条作用路径,产生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效果;第三,金融科技在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上表现出了“补短板”效应,在金融集聚程度、市场化程度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低的区域环境下,金融科技的驱动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制定差异化引导政策,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针对环境“短板”采取精准支持措施,更好满足企业绿色创新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