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9)
- 2023(10566)
- 2022(8786)
- 2021(7527)
- 2020(6137)
- 2019(13359)
- 2018(12841)
- 2017(24813)
- 2016(13220)
- 2015(14192)
- 2014(13800)
- 2013(14045)
- 2012(13271)
- 2011(12062)
- 2010(11899)
- 2009(10687)
- 2008(9970)
- 2007(8858)
- 2006(7983)
- 2005(7034)
- 学科
- 济(80626)
- 经济(80572)
- 管理(37313)
- 业(32068)
- 方法(25955)
- 数学(23703)
- 数学方法(23598)
- 地方(23079)
- 企(22468)
- 企业(22468)
- 农(18592)
- 学(16532)
- 中国(16448)
- 环境(16341)
- 地方经济(14767)
- 业经(14298)
- 农业(13606)
- 财(12868)
- 贸(11212)
- 贸易(11208)
- 易(10783)
- 经济学(9824)
- 制(9796)
- 划(9457)
- 融(9150)
- 金融(9149)
- 和(9053)
- 资源(8879)
- 发(8810)
- 产业(8673)
- 机构
- 学院(195451)
- 大学(193921)
- 济(94882)
- 经济(93316)
- 研究(73777)
- 管理(72922)
- 理学(63644)
- 理学院(62856)
- 管理学(61922)
- 管理学院(61573)
- 中国(53362)
- 科学(45997)
- 农(39965)
- 京(39191)
- 所(38087)
- 财(37611)
- 研究所(35065)
- 业大(33220)
- 中心(32777)
- 农业(31461)
- 经济学(30701)
- 财经(30598)
- 江(29352)
- 经(27863)
- 经济学院(27546)
- 院(26286)
- 省(25065)
- 范(24117)
- 科学院(24044)
- 师范(23788)
- 基金
- 项目(137934)
- 科学(109090)
- 基金(101820)
- 研究(94643)
- 家(91375)
- 国家(90670)
- 科学基金(76851)
- 社会(64978)
- 社会科(61772)
- 社会科学(61756)
- 省(56456)
- 基金项目(54675)
- 自然(49634)
- 自然科(48431)
- 自然科学(48413)
- 自然科学基金(47518)
- 划(45923)
- 教育(40673)
- 资助(39621)
- 编号(34702)
- 发(32916)
- 重点(31856)
- 部(29638)
- 创(28600)
- 国家社会(27986)
- 创新(27001)
- 计划(26763)
- 科研(26491)
- 发展(26104)
- 展(25754)
共检索到287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绍洲 林屾 王班班
本文综合运用厂1'anio脱钩模型、面板协整检验、滞后期工具变量法和碳排放峰值预测.使用1995-2012年的18年长面板数据.研究中部六省经济增长方式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思路是先用TaDio脱钩模型考察中部各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强度之间的关系.找到中部各省的个体差异和共性.接着检验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在确定两者存在长期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滞后期工具变量具体考察中部六省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对外贸易和技术进步与碳排放总量和碳强度的关系.归纳经济增长方式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根据回归方程和中部六省的基础数据预测碳排放峰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义青 姚连宵
提高碳生产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测算1997—2007年、2007—2017年两个阶段的我国省域碳生产率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据碳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低碳型、中碳型和高碳型。通过对比前后两个阶段的碳生产率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高碳型为主转向中碳型和低碳型为主。"十四五"时期,应以提高碳生产率为主线,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实现由中碳型和低碳型为主全面转向低碳型为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邵晖
西电东送是协调东西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本文以广东为例,从西电对于广东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环境压力的缓解、降低电力投资风险三个方面来分析西电东送过程中对于广东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文章利用历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得出较为明显的正效应结果,这些效应也说明了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其结果不仅仅表现各方的经济利益的损益上,还表现在对区域发展的更加长远和深刻的影响上。
关键词:
西电东送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明元 尤萌萌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角度考察了韩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并构建了以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韩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韩国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合理化相对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为持续;而到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则更为稳定,并且这种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逆向反弹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的加深,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韩国逐渐走上低能耗、低碳排放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萍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对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影响大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内部各省,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小。本文的政策结论是:技术进步政策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艳 刘治国 刘培林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1978~2005年中国省区、三大地区间经济增长源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年际、省际变化比较大,要素投入的贡献高于TFP的贡献,但在不同的时期内,要素投入和TFP对经济增长效应不一;1990~1995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而技术效率的贡献自1978年以来一直比较低;1978~2005年要素投入和TFP对三大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顺序都是东部、中部、西部,并且年际变化不大,技术进步的贡献高于技术效率的贡献,并且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罗军
金融发展是决定东道国吸收FDI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文章梳理了FDI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既实证考察了FDI对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也检验了FDI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投资和人力资本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金融发展程度的提高,FDI对人均实际GDP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增加;在金融发展程度较低地区,FDI主要通过促进国内投资及增加物质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中等地区,FDI可以通过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FDI既可以通过提高...
关键词:
FDI 金融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积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发龙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成本,控制经济增长于合理规模,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系统总收益持续为正,是生态文明背景下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其途径是:第一,通过科技进步带动区域要素结构调整,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管理创新;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带动区域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第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翔 邓峰
将区域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者纳入区域经济研究框架下,把创新分为本地创新和周边地区创新,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地区创新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进而使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优化是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间传导环节,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更大;同时区域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关系。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间尤其是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家廷 冉茂盛 罗富碧
借鉴Martin β收敛模型的构建思路,文章建立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收敛度的实证检验模型,并以此模型为依据,运用Panel data固定效应估计技术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收敛度进行实证检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天君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实质是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于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信平
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定量分析了资本投入、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各种增长源泉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书茂 李通屏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庆前 李治宇
碳达峰和碳中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增加了新的约束条件。为此,将碳排放数据纳入绿色增长分析模型,采用基于估算的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SBM-DEA模型测算各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考察碳排放约束下区域经济绿色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因素对区域绿色增长有着显著促进作用,能耗效率和绿色投资以及外贸产品结构等是制约绿色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将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更紧密结合,推进金融政策创新,发挥技术创新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区域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关键词:
碳排放约束 创新发展 绿色发展 绿色增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作培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区域经济政策选择姜作培一区域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旨在促进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控制地区间差距过分扩大,以协调区域关系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区域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和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