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95)
2023(17223)
2022(14676)
2021(13553)
2020(11104)
2019(25362)
2018(25028)
2017(48182)
2016(25804)
2015(28764)
2014(28920)
2013(28843)
2012(26791)
2011(24392)
2010(24927)
2009(23228)
2008(21800)
2007(19243)
2006(17366)
2005(15959)
作者
(75641)
(62556)
(62146)
(59166)
(39984)
(29962)
(28324)
(24450)
(23986)
(22340)
(21393)
(21302)
(19980)
(19949)
(19530)
(19260)
(18428)
(17973)
(17883)
(17877)
(15738)
(15386)
(15047)
(14405)
(14181)
(13992)
(13889)
(13640)
(12720)
(12284)
学科
(123195)
经济(123080)
管理(70830)
(67907)
(54106)
企业(54106)
方法(44762)
中国(38872)
数学(38596)
数学方法(38236)
地方(33494)
(29786)
(28363)
金融(28361)
(27042)
银行(26996)
业经(26308)
(26138)
(25732)
(24976)
(22115)
农业(21066)
(19013)
贸易(18994)
环境(18492)
(18256)
地方经济(18156)
理论(17874)
(17042)
(16631)
机构
大学(368652)
学院(368328)
(157006)
经济(153547)
管理(141524)
研究(133091)
理学(120809)
理学院(119361)
管理学(117456)
管理学院(116789)
中国(103713)
科学(80345)
(80327)
(70483)
(67424)
研究所(61025)
中心(59984)
(57729)
财经(55634)
(55052)
业大(51673)
北京(51639)
(50396)
(50231)
师范(49785)
(48398)
经济学(48244)
(45305)
农业(44614)
经济学院(43120)
基金
项目(244981)
科学(192690)
研究(180717)
基金(176584)
(153421)
国家(152126)
科学基金(130340)
社会(114980)
社会科(109064)
社会科学(109035)
(95673)
基金项目(93712)
自然(82841)
教育(81318)
自然科(80872)
自然科学(80858)
(80361)
自然科学基金(79365)
编号(73561)
资助(72470)
成果(59813)
(56873)
重点(55158)
(53270)
课题(51423)
(50411)
国家社会(47382)
创新(47111)
发展(45980)
科研(45873)
期刊
(182306)
经济(182306)
研究(118078)
中国(75594)
学报(54865)
管理(53568)
(52902)
科学(52336)
(51737)
(45473)
金融(45473)
大学(41459)
教育(40408)
学学(39051)
农业(36126)
技术(32255)
经济研究(29602)
业经(28266)
财经(27581)
问题(24286)
(23722)
技术经济(19050)
图书(18567)
理论(18291)
(18228)
现代(17489)
科技(17004)
资源(16716)
商业(16619)
(16617)
共检索到570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宜庆  廖文强  白彩全  周德才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武汉、郑州、长沙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较好,而合肥、南昌、太原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彩全  姚旭悦  何宜庆  李敖  
金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的融通,一个好的金融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部城市崛起的大潮中,金融的集聚能带来多大的推动力是值得深究的。本文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其区位熵、赫芬达尔-赫尔曼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这六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在此基础上,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金融集聚状况与北京和上海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一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都存在金融产业集聚现象,但是这种集聚效应不是很明显,没有形成金融产业集聚规模效益;二是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在2008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了金融危机对金融产业集聚造成的负面效应;三是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功  孙一君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副省级城市往往是其所在区域的金融集聚中心与经济发展增长极,但不同城市金融与经济发展特征不同,本文在分析15个副省级城市金融集聚差异性的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显示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的金融集聚水平差异导致经济增长出现差距,不同城市应依据自身特征采取相应策略协调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调动金融资源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红  叶耀明  
经济学家在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和金融的关系,往往试图借鉴金融发展理论的观点,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区域间的金融资源流动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已成为金融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金融资源的跨区域流动,易形成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经济学家往往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研究该问题,得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和机制等,最近国内也有研究者从金融资源的角度探讨金融集聚,提供了较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艺  李林  李斌  
文章研究把金融活动的空间集聚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金融产业本身的特征,分析了金融活动空间集聚的内涵及经济性质,并系统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为促进区域经济与金融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论文的研究既是对企业集群理论的完善,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拓展与深化。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海鹏  李媛媛  李瑞晶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规模方面,其对经济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基于2005—2013年除西藏外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规模、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规模指数、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均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金融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规模和经济增长质量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经济规模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经济质量;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对经济规模的影响显著,而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技术进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对经...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雁云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耦合关系是指产业集群与城市群这两个集群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非线性关系的总和。实证分析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优势将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共同发展代表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必须促进产业集群和城市群耦合的长远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颜洪平  陈平  
本文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理学上的耦合协调模型,对中部六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中部六省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差异较大,河南和湖北耦合协调程度较高,安徽、湖南和山西属于中级协调,江西耦合协调程度最低;安徽、河南和湖北属于同步发展型,湖南和江西属于金融集聚滞后型,山西属于经济发展滞后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晶  卢家昌  
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金融功能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收集江苏省1980—2010年相应数据,分别从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总量推动作用显著,内部结构则存在差异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宜庆  宋秋韵  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欢  
文章以当前区域金融产业的集聚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在其影响下的特点。通过分析可知北京、上海以及深圳是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密度最高的地区。金融产业高度集聚有可能导致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更加虚拟化,降低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会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加大等问题。要更好地发挥金融产业集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其正面影响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茂国  陈影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使得区域间资本流动加速,资源流动范围扩大,其中金融行业的集聚效应最为明显,一些地区高度集中形成金融中心。通过建立金融产业集聚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并进一步研究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大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影响途径。通过搜集2006-2015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结合地理位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各省(区、市)金融集聚对该省经济及周边省份经济都有显著的影响,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金融集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不同区域在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在金融行业发展上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东婉  宋玉祥  
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其中东部省份仍然是金融空间相关性最强的地区,金融集聚的不平衡性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银行业的溢出效应最为明显,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溢出效应较弱,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与金融行业结构不平衡相互交织,最终导致金融集聚的溢出效应分布不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