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0)
2023(9575)
2022(8436)
2021(7552)
2020(6709)
2019(15749)
2018(15505)
2017(30490)
2016(17047)
2015(19016)
2014(19268)
2013(19485)
2012(18559)
2011(16885)
2010(17075)
2009(15923)
2008(16066)
2007(14786)
2006(12769)
2005(11313)
作者
(52631)
(44142)
(44022)
(42034)
(27697)
(21358)
(20127)
(17369)
(16585)
(15827)
(15226)
(14852)
(13973)
(13882)
(13877)
(13775)
(13654)
(12991)
(12809)
(12580)
(11207)
(11124)
(10834)
(10017)
(10004)
(9846)
(9743)
(9708)
(9051)
(8953)
学科
(79749)
经济(79686)
管理(46194)
(45602)
方法(36799)
(35965)
企业(35965)
数学(32556)
数学方法(32212)
(23044)
地方(19985)
(18453)
(18182)
中国(17576)
业经(16955)
农业(15305)
环境(15064)
(13417)
(12377)
贸易(12374)
(12268)
(11905)
(11328)
财务(11308)
财务管理(11278)
产业(11109)
技术(10923)
企业财务(10726)
(10599)
地方经济(10570)
机构
学院(254352)
大学(254334)
(105717)
经济(103534)
管理(96686)
研究(89639)
理学(83687)
理学院(82638)
管理学(81108)
管理学院(80651)
中国(64801)
科学(58879)
(54180)
(49862)
(47338)
(45775)
研究所(43652)
业大(42231)
中心(41116)
(39789)
农业(39431)
财经(36886)
(34967)
师范(34603)
北京(33645)
(33242)
经济学(32627)
(31860)
(30885)
经济学院(29728)
基金
项目(173270)
科学(135811)
基金(124437)
研究(122969)
(109422)
国家(108571)
科学基金(91734)
社会(77639)
社会科(73717)
社会科学(73684)
(71399)
基金项目(67344)
自然(59832)
(58882)
自然科(58268)
自然科学(58245)
自然科学基金(57199)
教育(55275)
资助(50601)
编号(48776)
重点(40240)
(39629)
成果(39041)
(38080)
(35488)
课题(34530)
计划(33548)
科研(33449)
创新(33376)
教育部(31560)
期刊
(116244)
经济(116244)
研究(69157)
中国(45863)
(44395)
学报(43798)
科学(40388)
(35065)
大学(31826)
管理(31072)
农业(30376)
学学(30281)
教育(21826)
技术(21451)
业经(20048)
(19183)
金融(19183)
财经(17932)
经济研究(17566)
(16724)
问题(16068)
(15497)
资源(14746)
技术经济(14165)
统计(13827)
(13299)
(12632)
科技(12474)
商业(11967)
决策(11548)
共检索到365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兴侠  何宜庆  
文章针对区域生态效率评价问题,从生产效率角度提出一种参数前沿分析方法。以2002~2011中国中部六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评价中部六省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三次产业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06—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效率,分析人口规模、富裕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部六省城市生态效率以2014年为转折点呈先降后升变动;南部省份生态效率普遍高于北部省份,排序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城市生态效率的高值区由“E”字型集聚转而趋向空间分散,2014年后又出现“由”字型空间集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富裕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城市规模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快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转变、遏制污染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06—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效率,分析人口规模、富裕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部六省城市生态效率以2014年为转折点呈先降后升变动;南部省份生态效率普遍高于北部省份,排序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城市生态效率的高值区由“E”字型集聚转而趋向空间分散,2014年后又出现“由”字型空间集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富裕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城市规模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快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转变、遏制污染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广春  党春慧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中部六省区域科技创新的实际,从科技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构建出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科技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部六省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综合排名依次为湖北、安徽、湖南、河南、江西和山西。最后根据各省份发展的特点分析出优劣势,并提出相关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雪  
文章构建了2007—2016年中部六省物流系统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部六省的物流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物流效率整体水平一般,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排序由高至低依次为安徽、江西、山西、湖南、河南、湖北,规模效率排名则略有差异,不同省份物流效率差距较大;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源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享清  朱慧君  彭秋玲  
提高经济效率,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运用DEA方法,对中部六省2000—2012年间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并分析了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经济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纯技术效率要高于规模效率。而在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外开放及人力资本对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而且影响程度不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夏青  
基于可得的产业数据,从生态指数、环境指数、生态环境治理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影响指数四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四者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与产业结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强相关性。结合分析结果,明确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生态环境的评价,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占东  
中部塌陷的形成既有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的原因,也有中部六省自身产业结构缺陷的原因,它会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整体性的危害。实现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它对保持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实现中部崛起,除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外,应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选择主导产业,促进支柱产业发展;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支持新型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陶静  
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省份2005-201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引入FDI溢出效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交叉项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自主创新能力时,FDI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弱化的效果。在考虑了自主创新能力,引入FDI的溢出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之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陶静  
基于区域经济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中部六个省份2005-2014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引入FDI溢出效应与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实证分析了FDI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交叉项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考虑自主创新能力时,FDI的溢出效应对中部六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弱化的效果。在考虑了自主创新能力,引入FDI的溢出效应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交叉项之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了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怀超  张晶  费玉婷  范建红  
基于2009-2015年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对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进行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度探究中部六省产学研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河南、安徽和湖南地区产学研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均得到提升,湖北、江西和山西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并未全部得到提升。山西、安徽和湖北企业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企业主导型;湖南高校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高校主导型,河南和江西科研机构的创新效率对省域创新的影响大,属于科研机构主导型。此外,中部六省三大主体创新效率变动性和主导型之间存在不一致情形。研究结果有助于中部六省制定相应对策,促进产学研创新效率提升,进而推动省域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健  吴成霞  张吉辉  
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对寻找减排途径、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我国三次产业和生活消费进行碳排放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因素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并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系;然后计算出1995—2009年间的三次产业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分析三次产业、生活消费碳排放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关联度。旨在揭示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指出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杨涛  黄炳南  刘志杰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增长在经济地理上的变化进行量化,但却忽视了区域内部经济体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影响。依托传统模型发展而来的空间拓展模型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能够较好地反映临近区域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关系。将空间拓展模型应用于我国中部六省,并且与传统的偏离-份额模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若竞争力分量差值为正,则表明临近区域对该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了该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宁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将继续坚定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在2030年使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研究产业结构对我国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对寻找减排途径,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和碳排放的关联度最大。进一步对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和工业碳排放总量进行关联性分析,测算得工业内部中有一部分行业和碳排放之间的显著的关联性。最后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要同时注意减排和发展两个因素。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兰芳  王立群  戴永务  
根据1994~2010年统计数据从发展趋势、结构比例及与全国林业产值比较等方面对湖南林业产业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林业三次产业及各亚产业间做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林业第二产业对湖南林业总产值关联度最大;第一、二、三产业内部关联度最大的亚次产业分别是:林木的培养和种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