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42)
- 2023(17498)
- 2022(15383)
- 2021(14425)
- 2020(12374)
- 2019(28825)
- 2018(28797)
- 2017(55938)
- 2016(30526)
- 2015(34761)
- 2014(35036)
- 2013(34649)
- 2012(31999)
- 2011(28781)
- 2010(28984)
- 2009(26611)
- 2008(26236)
- 2007(23395)
- 2006(20121)
- 2005(17414)
- 学科
- 济(127308)
- 经济(127176)
- 管理(85293)
- 业(83674)
- 企(68264)
- 企业(68264)
- 方法(61938)
- 数学(53966)
- 数学方法(53134)
- 农(35346)
- 财(30684)
- 中国(30147)
- 贸(28819)
- 贸易(28806)
- 地方(28303)
- 易(27924)
- 业经(27675)
- 学(27225)
- 农业(23609)
- 理论(21459)
- 制(21105)
- 务(19421)
- 和(19358)
- 财务(19330)
- 财务管理(19285)
- 技术(19249)
- 环境(18590)
- 企业财务(18134)
- 银(16807)
- 银行(16742)
- 机构
- 学院(439537)
- 大学(438150)
- 济(175153)
- 管理(172987)
- 经济(171342)
- 理学(150763)
- 理学院(149058)
- 管理学(146009)
- 管理学院(145236)
- 研究(144118)
- 中国(104532)
- 京(92516)
- 科学(91851)
- 财(76755)
- 农(74705)
- 所(73412)
- 业大(68659)
- 研究所(67231)
- 中心(66066)
- 江(64221)
- 财经(62433)
- 农业(58884)
- 北京(57884)
- 范(57577)
- 师范(56986)
- 经(56543)
- 院(52379)
- 州(52308)
- 经济学(52253)
- 技术(47732)
- 基金
- 项目(302157)
- 科学(235913)
- 研究(217599)
- 基金(217085)
- 家(189722)
- 国家(188166)
- 科学基金(161079)
- 社会(134285)
- 社会科(127231)
- 社会科学(127191)
- 省(120187)
- 基金项目(115345)
- 自然(107027)
- 自然科(104527)
- 自然科学(104499)
- 自然科学基金(102561)
- 教育(101210)
- 划(100394)
- 资助(91275)
- 编号(89722)
- 成果(71988)
- 重点(67831)
- 部(66097)
- 发(64643)
- 创(62372)
- 课题(61822)
- 科研(58205)
- 创新(58201)
- 教育部(56230)
- 大学(56016)
- 期刊
- 济(185632)
- 经济(185632)
- 研究(121271)
- 中国(77745)
- 学报(71569)
- 农(67378)
- 科学(64517)
- 管理(60810)
- 财(58385)
- 大学(53726)
- 学学(50787)
- 教育(47271)
- 农业(46644)
- 技术(40319)
- 融(32255)
- 金融(32255)
- 业经(32014)
- 经济研究(29693)
- 财经(29260)
- 问题(25384)
- 经(25037)
- 业(24510)
- 统计(22435)
- 贸(22047)
- 技术经济(21957)
- 图书(21703)
- 版(20991)
- 科技(20793)
- 商业(20473)
- 策(20285)
共检索到626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立平 朱婷婷
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产业转移双方的双赢选择。本文在综述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引力模型引入产业转移的研究中,给出了产业转移力度的测算模型。并具体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东部省(市)以及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08年间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测算产业转移力度,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规律,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引力模型 加工贸易 中部六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凌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顺应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使加工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形成地区协调梯级发展的态势,是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梯度转移 中部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陈心洁
随着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传统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江西的核心区域,是江西承接东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重要移入区。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的优势(S)、劣势(W)、机遇(O)以及挑战(T),为该地区更好地吸引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资金、技术、人才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产业转移 SWOT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相伟 鲁春慧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劳动力成本 配套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雷朱家华 黄惠玲 龚惠萍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除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唐城市群之外,中西部地区也在不断崛起,新兴的城市群不断出现,如关中—天水城市群、西安经济圈等。然而,这些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当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文章以西安经济圈为例,分析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国发展中西部地区提供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龙斌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成本大幅提高推动国内加工贸易必须向中西部转移。然而,由于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差、通关效率低、竞争对手多等制约因素,中西部地区要想顺利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必须多途径、多方式突破物流瓶颈,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条件,提高加工贸易的通关效率,同时争取国家的加工贸易政策倾斜。
关键词:
加工贸易 产业转移 中西部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为研究我国中部6省近15a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效,探索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水平路径,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EMS3.1软件测度了我国中部6省80个地级单元2000~2014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GeoDa095i软件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在分析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中部6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处于DEA有效的地市数量逐渐增加,处于波动上升的地市有52个,呈现下降趋势的有28个,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DEA效率值相对高于其他地区;(2)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3)产业支撑因子、产业吸引因子、产业发展因子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影响较为显著,而产业鉴别因子影响相对较弱。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客运总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基于研究结果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娟 陈实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区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迫使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向具有生产要素优势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文章分析了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 产业转移 发展现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龙斌
产业集群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是妨碍其产业转移和升级的主要阻力。博弈分析表明,西部地区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是双方的最优战略组合。因此,为有效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战略,认真规划集群产业;制定产业集群政策,稳步实施集群创导计划;认真贯彻产业链招商的思路,引进集群产业链上的企业;认真规划产业园区,打造有效的产业集群平台;积极发展中介机构,创造产业集群"生态圈"。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伟 汪时珍
对我国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内资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进行了总结,并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安徽省承接东部地区企业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企业迁移 安徽省 招商引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李梅 陈聪 庄晋财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绩效 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燕玲 林峰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 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 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 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 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 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 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关键词:
东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 竞争优势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