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6)
- 2023(6376)
- 2022(5255)
- 2021(4684)
- 2020(3764)
- 2019(8819)
- 2018(8558)
- 2017(16051)
- 2016(8956)
- 2015(9960)
- 2014(9845)
- 2013(9813)
- 2012(9179)
- 2011(8540)
- 2010(8855)
- 2009(7863)
- 2008(7971)
- 2007(7220)
- 2006(6639)
- 2005(5487)
- 学科
- 济(39770)
- 经济(39737)
- 管理(22313)
- 业(18531)
- 方法(15806)
- 数学(13949)
- 数学方法(13799)
- 中国(13685)
- 企(13546)
- 企业(13546)
- 地方(11451)
- 农(10986)
- 学(9545)
- 业经(8166)
- 环境(7742)
- 农业(7413)
- 城市(6994)
- 财(6993)
- 发(6464)
- 理论(6131)
- 制(5478)
- 和(5441)
- 资源(5391)
- 划(5124)
- 城市经济(5057)
- 技术(5034)
- 贸(4825)
- 贸易(4823)
- 教育(4805)
- 土地(4798)
- 机构
- 大学(132817)
- 学院(131187)
- 济(50127)
- 研究(49482)
- 经济(48798)
- 管理(47237)
- 理学(40629)
- 理学院(39980)
- 管理学(39097)
- 管理学院(38859)
- 中国(34620)
- 科学(33210)
- 京(30024)
- 农(27417)
- 所(25416)
- 研究所(23527)
- 业大(23244)
- 中心(21915)
- 农业(21877)
- 财(21343)
- 江(21256)
- 范(20228)
- 师范(20001)
- 北京(18314)
- 院(18212)
- 财经(17207)
- 州(16582)
- 师范大学(16356)
- 经(15718)
- 省(15504)
- 基金
- 项目(92944)
- 科学(73189)
- 基金(67063)
- 研究(65090)
- 家(60137)
- 国家(59666)
- 科学基金(50466)
- 社会(41459)
- 社会科(39265)
- 社会科学(39247)
- 省(37253)
- 基金项目(36587)
- 自然(33539)
- 自然科(32752)
- 自然科学(32742)
- 自然科学基金(32128)
- 划(32081)
- 教育(30157)
- 资助(25948)
- 编号(25355)
- 重点(21760)
- 发(20799)
- 成果(20414)
- 部(20204)
- 创(19076)
- 课题(18803)
- 计划(18138)
- 创新(17998)
- 科研(17663)
- 国家社会(17283)
共检索到19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一 郭青霞
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影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部六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空间集聚范围变化明显,但集聚效应不突出;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杜挺 谢保鹏
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200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率呈上升态势,但效率不高,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空间自关联性,且局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杜挺 谢保鹏
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200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率呈上升态势,但效率不高,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空间自关联性,且局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纯技术效率总体空间格局变化显著,规模效率空间格局与综合效率趋于一致;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主要受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区位条件、土地市场化程度等6个因素影响,但各个因素在不同研究期的作用大小存在差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一 郭青霞 杜轶 王海斌 陈水英
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城市内部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因此,研究生态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问题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揭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2)通过分析10个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发现生产规模指数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要素与规模匹配方面处于较优水平,但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指数是提高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成林 胡雪萍
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飞
为研究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文章利用2001-2012年全国31个省区的数据,根据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市人口、路网密度及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二产产值、城镇人口对于城市建设用地为正且显著,三产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作用为负,但不显著;路网密度的驱动作用为负,且显著。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存在较大的外溢效应。提升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需要推动新型工业化,合理疏解城镇人口、建设省域城市建设用地协同机制,发展第三产业,提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面板 驱动要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银根 廖成泉 章晓曼 王丹秋
以"两型社会"为背景,运用四阶段DEA法对2013年湖北省主要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予以评价。实证结果表明:(1)12个城市中只有荆门、孝感、咸宁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相对偏低,其建设用地的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2)通过适度扩大人口规模,形成集聚效应,有利于减少资本、能源、技术、劳动力投入要素的松弛量,进而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3)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过高的地区加剧了各类资源的过度投入,最终导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下降;(4)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适度转移或人口密度过大会加剧建设用地资本和能源投入的过剩程度,但会遏制非农产业人数和技术投入过剩的趋势;(5)工业规模的扩大会加剧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璐璐
运用熵值法从城镇发展水平、城镇发展效率和城乡协调方面对中部六省2003年和2010年两个时期的城镇化综合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借助GIS空间自相关及热点区分析方法,对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分异及演化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区域各市城镇化质量差异拉大且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城市数量增多。2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区域大都集中在省会及周围城市;区域城镇化质量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呈现集聚分布格局,但集聚度减弱;热点区呈现由少数高强度中心到多中心分散格局,集聚中心弱化,缺乏全局性的高值集聚中心区;热点区域与城市群具有较好的拟合性。3经济水平、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宏观政策是当前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国辉
文章通过梳理土地利用的既有文献,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域内只有南京市与苏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高度有效,而其余11个地级城市则处于中度和低度的土地利用效率范围之中。同时,建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等投入要素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面板回归及协整检验,研究表明,在投入因素方面,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均对江苏省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性的正向效应,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并无显著影响。为此,结合江苏省的实际状况,提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建设用地 三阶段 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国辉
文章通过梳理土地利用的既有文献,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域内只有南京市与苏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高度有效,而其余11个地级城市则处于中度和低度的土地利用效率范围之中。同时,建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等投入要素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面板回归及协整检验,研究表明,在投入因素方面,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均对江苏省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性的正向效应,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并无显著影响。为此,结合江苏省的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路径,以期提高江苏省土地利用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建设用地 三阶段DEA 效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詹国辉
文章通过梳理土地利用的既有文献,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江苏省域内只有南京市与苏州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高度有效,而其余11个地级城市则处于中度和低度的土地利用效率范围之中。同时,建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以土地、劳动力以及资本等投入要素对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面板回归及协整检验,研究表明,在投入因素方面,建设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均对江苏省域的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性的正向效应,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并无显著影响。为此,结合江苏省的实际状况,提
关键词:
城市发展 建设用地 三阶段DEA 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尧 李江风 童陆亿 杨媛媛
定量识别区域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特征与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与管理、助力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从人口承载、生产与消费、公共服务3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建设用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以地级市为研究单元探究了2000~2014年期间我国中部3省多尺度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特征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中部3省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生产与消费、公共服务和综合功能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演化过程复杂;(2)不同尺度尤其是城市群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特征差异明显。沿长江和城市群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强度高,但城市群地区空间异质性较强;(3)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以复合型演化模式为主,演化格局复杂。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功能演化模式类型最多,且局部地区呈衰退型演化格局;城市建设用地生产与消费、公共服务功能和综合功能演化模式类型相对较少,且大多集中连片分布,武汉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功能加速改善型演化特征显著。如何深入探究城市建设用地功能演化模式形成机理,并系统制定多级城市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策略,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中国梦"等战略的重要任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伟 吴群
在探讨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内涵后,利用DEA方法、GIS空间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系统研究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变化特征,检验了经济、城镇化、产业、政府管理等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多数城市2003年前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处于上升状态,2003年后出现一定程度下降;2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和江苏区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差异程度呈增大趋势,2003年之后浙江区域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的差异逐渐缩小,并且长三角地区和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于建设用地配置的不均衡;3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镇化和政府影响力能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土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产生负向影响,土地城镇化过快是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静 舒伯阳
文章构建了反映旅游金融效率的指标体系和驱动因素的Tobit模型,借助DEA方法、结合Malmquist指数测度了中部六省的旅游金融效率,并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旅游金融效率的动态演化、空间格局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从动态演化看,整体上中部六省金融与旅游业间协同发展程度在不断加深,但区域间差距在拉大;纯技术效率指数显示中部六省间区域差异不大,呈下降趋势,从长期来看区域间差异有增大趋势;规模效率指数和综合效率指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空间格局看,旅游金融效率指数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转移惰性,且空间差异较为明显;作为高敏感性行业,旅游金融受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从驱动因素看,旅游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和信贷规模因素对旅游金融指数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水平则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度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茹 尹志强 姚亦锋 胡美娟 洪永胜
基于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安徽省2000~2011年建设用地的数量变化、结构变化及区域差异变化,探讨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表明: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以每年5.8%的速度不断增长;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系统结构性增强,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方向发展;从安徽省各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特征来看,各市的建设用地相对变化率差异明显,东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变化幅度较大,西部和北部建设用地变化的幅度相对较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道路设施完善是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