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8)
2023(12004)
2022(9867)
2021(9001)
2020(7522)
2019(16848)
2018(16500)
2017(32005)
2016(17406)
2015(19232)
2014(19378)
2013(19292)
2012(17845)
2011(15878)
2010(16269)
2009(15250)
2008(15356)
2007(14345)
2006(12963)
2005(11771)
作者
(50023)
(42096)
(41915)
(39605)
(26612)
(20409)
(18828)
(16329)
(16033)
(15164)
(14345)
(14283)
(13486)
(13473)
(12960)
(12721)
(12514)
(12322)
(12230)
(11963)
(10483)
(10475)
(10194)
(9856)
(9525)
(9355)
(9342)
(9245)
(8508)
(8392)
学科
(85087)
(84083)
经济(83992)
(67603)
企业(67603)
管理(60869)
(46768)
方法(31586)
农业(31289)
业经(29863)
(24871)
数学(23737)
数学方法(23589)
地方(22398)
中国(19561)
(18189)
财务(18178)
财务管理(18150)
(17757)
企业财务(17179)
技术(16765)
(14618)
(14121)
(13907)
(13893)
理论(13395)
(12687)
贸易(12677)
(12244)
环境(11853)
机构
学院(257471)
大学(244366)
(110894)
经济(108733)
管理(103437)
理学(88679)
理学院(87776)
管理学(86535)
管理学院(86062)
研究(80288)
中国(66060)
(56381)
(50785)
(49415)
科学(48355)
(43364)
农业(42795)
业大(41364)
(40284)
中心(39122)
财经(38738)
研究所(35889)
(34892)
(33890)
经济学(32533)
(31507)
师范(31244)
经济管理(31133)
北京(30928)
(30473)
基金
项目(165981)
科学(132765)
研究(126139)
基金(119449)
(101757)
国家(100651)
科学基金(88841)
社会(82624)
社会科(77957)
社会科学(77936)
(70606)
基金项目(64347)
教育(55554)
自然(55274)
(54716)
自然科(53956)
自然科学(53944)
自然科学基金(53029)
编号(52965)
资助(46718)
成果(39927)
(38856)
(37605)
(37350)
重点(36761)
(36139)
课题(35677)
创新(34140)
国家社会(33458)
(32968)
期刊
(138616)
经济(138616)
研究(72789)
(58824)
中国(53331)
(40460)
农业(39774)
管理(39521)
科学(35207)
学报(33950)
业经(30456)
大学(27169)
学学(26188)
(25704)
金融(25704)
技术(25178)
教育(22176)
(20822)
问题(18892)
财经(18792)
经济研究(18698)
(16341)
技术经济(15837)
农村(14803)
(14803)
农业经济(14465)
资源(13854)
世界(13627)
现代(13470)
经济问题(13291)
共检索到393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戈  
通过对中部六省农业生产结构的研究,该文得出如下结论:中部六省农业结构转换能力市域分布渐次交错,较高工业化水平促进转换速度提高;低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市域占主体地位,低转换速度市域呈地理集中趋势;农业结构转换方向由以种植业为主向农、牧渔业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变,林业与渔业的转换方向系数分布在一些区域呈地理集中趋势。同时发现,农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提高促进劳动生产率增加,但不同转移方向的影响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地生产率,对机械生产率影响微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阳  张红旗  
基于全国2014个县域农业统计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299个,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胶东半岛与冀鲁豫低洼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淮平原东部、福建西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低值县(市)数201个,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大部地区、川滇高原、黔桂岩溶地区、秦巴山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西部、桂南滇西地区,以及藏南部分地区。土地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197个,集中分布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值县(市)数277个,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田云  周晓时  
科学测度农业碳生产率并探究其空间关联状况是构建兼具差异化和协调性的碳减排政策的基石。本文对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相关性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聚类状况进行考察,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碳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2001-2012年中国各省区农业碳生产率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提升趋势,除个别省域外,省域农业碳生产率与其所属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基本一致;与此同时,农业碳生产率区域间"异质化"与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显现,且以地区间农业碳生产率的"分化"与"极化"的现象较为严重;2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本文基于1995~2016年的全国微观农户数据,从要素投入视角来考察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测算并比较了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地膜、种苗、机械等各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历了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等传统农资演变为主要依赖化肥等化学农资的替代和转变过程。但目前,各类化学农资对产出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弱。即使不考虑其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单纯在经济意义上,当前主要化学农资的施用成本也已超过其可带来的产出收益。因此,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节点已出现。在保障产出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要素间配置的综合调整来实现。具体地,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依赖良种和机械化投入为主,将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可能的路径和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光萍  
益阳地区土地面积1214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83%,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素誉“鱼米之乡”,是全国苎麻、茶叶的重要产地。农业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历年(1988年除外)都在60%左右,以本区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也占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农业的发展对该区经济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和现状特点 1、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1)区位条件较好。本区北抵湖北荆州地区,东北与岳阳水陆毗连,东南紧靠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沙利臣  刘新生  
农业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不仅是过去农业生产增长的驱动因素也是未来支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山东农业生产要素的弹性和结构入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提出了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恒  郭昕  曹大澂  孙凡  
采用2002-201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相关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各省和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果发现: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在2004-2005年和2008-2009年出现了两次ECH同tCH的反向变动;技术效率的解释度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70%的比重。由此提出,当前农业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保证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以及加强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辉  许会  
本文在对辽宁省多地405户农户调查的数据资料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寻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有效了解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薇薇  王雅鹏  
文章以湖北省1990~2005年的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此为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协调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和食品消费结构间的关系作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姮妲  杜泽楠  张思远  闫晓露  
[目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由于其本身包含重要的地理信息,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最邻近指数与核密度估计空间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针对辽宁省不同地级市及不同类型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提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辽宁省现代农业发展建议。[结果]结果表明:辽宁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格局差异显著。粮食类地理标志农产品呈分散分布,果品类、水产动物类、蔬菜类呈集聚分布,具有单热点或双热点特征。自然因素决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人口与经济因素起到了辅助的作用。[结论]辽宁省各地区应加大资金和政府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的制定培育相关地理标志的计划,以期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为当地农民增收创收,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承芳  张林秀  樊胜根  
本文以江苏省 3 0 0户农户 1 993~ 1 999年的历史资料为基础 ,分别采用Heckman两  阶段模型和Tobit模型 ,对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决定因素进行系统的计量经济模型分  析。研究结果表明 ,农户投资的总体比例并不高 ;而在诸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因  素中 ,农户的非农就业比例、借贷的可获得性、土地规模、房屋资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 (如  通电话 )等是主要因素。文章认为 ,政府应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信贷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等加以改进 ,从而激励农户生产性投资的积极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昌海  刘新平  谢光辉  
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农业发展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但流域内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人文特点等不尽一致,各省市农业发展在农业、农村经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及粮食生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运用主分量分析法,得出各省市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主导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和发展方向的分异,将长江流域划分为3大区17个亚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明  
刘楠所著的《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从特定研究对象出发对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机制设计等内容,提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举措,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研究效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绍东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人类历史上的农业生产方式分为小农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三种形式。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易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小农生产方式并未像经典作家所预言的那样,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基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改变了农业生产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资本监督劳动的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业家庭经营模式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还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社会分工广化来弥补农业生产过程难以实现流程专业化和纵向分工的缺陷。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在技术上超越小农生产方式,同时在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