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6)
- 2023(11052)
- 2022(9383)
- 2021(8318)
- 2020(6887)
- 2019(16207)
- 2018(15993)
- 2017(30663)
- 2016(16892)
- 2015(19138)
- 2014(19497)
- 2013(19812)
- 2012(19180)
- 2011(17611)
- 2010(17839)
- 2009(16374)
- 2008(16363)
- 2007(15069)
- 2006(13294)
- 2005(12246)
- 学科
- 济(82475)
- 经济(82402)
- 管理(44785)
- 业(43788)
- 企(31963)
- 企业(31963)
- 方法(31276)
- 数学(27425)
- 数学方法(27209)
- 地方(25566)
- 农(24996)
- 中国(24266)
- 业经(17903)
- 学(17424)
- 农业(17141)
- 环境(16653)
- 财(16504)
- 贸(14985)
- 贸易(14970)
- 易(14397)
- 制(13693)
- 地方经济(13663)
- 融(12945)
- 金融(12943)
- 银(12915)
- 银行(12883)
- 发(12769)
- 和(12699)
- 行(12473)
- 技术(10884)
- 机构
- 学院(250937)
- 大学(248778)
- 济(106708)
- 经济(104368)
- 研究(92671)
- 管理(92517)
- 理学(78204)
- 理学院(77212)
- 管理学(75950)
- 管理学院(75477)
- 中国(69972)
- 科学(58242)
- 京(54158)
- 农(49927)
- 所(48976)
- 财(47159)
- 研究所(44356)
- 中心(42615)
- 江(41244)
- 业大(39887)
- 农业(39070)
- 财经(36509)
- 范(35254)
- 师范(34899)
- 北京(34527)
- 院(33042)
- 经(32884)
- 州(32457)
- 经济学(32429)
- 省(31812)
- 基金
- 项目(161815)
- 科学(125957)
- 研究(118366)
- 基金(113836)
- 家(99373)
- 国家(98480)
- 科学基金(82933)
- 社会(74020)
- 社会科(70124)
- 社会科学(70101)
- 省(67578)
- 基金项目(60538)
- 划(55280)
- 教育(53150)
- 自然(52297)
- 自然科(50991)
- 自然科学(50974)
- 自然科学基金(50012)
- 编号(48606)
- 资助(46381)
- 发(41715)
- 成果(39442)
- 重点(37222)
- 部(35016)
- 课题(34811)
- 发展(33467)
- 创(33247)
- 展(32895)
- 创新(31181)
- 科研(30976)
- 期刊
- 济(125789)
- 经济(125789)
- 研究(75513)
- 中国(55968)
- 农(46557)
- 学报(40824)
- 科学(37581)
- 财(35339)
- 管理(32748)
- 农业(31725)
- 大学(29983)
- 学学(28192)
- 教育(28043)
- 融(25454)
- 金融(25454)
- 技术(22490)
- 业经(22342)
- 经济研究(19480)
- 财经(17479)
- 业(17385)
- 问题(17131)
- 经(15094)
- 技术经济(13647)
- 资源(13263)
- 贸(12889)
- 商业(12607)
- 统计(12411)
- 版(12086)
- 图书(11820)
- 科技(11770)
共检索到392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彼爱 高建华
人为的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发展模式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以我国中部六省作为研究区域,通过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量、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中部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对比各指标空间差异,认为中部地区目前还处于高碳发展阶段,碳排放总量大,碳生产率低,碳能源排放系数高,山西、河南尤为严重;在此基础上,采用产业-能源关联模型和能源-碳排放关联模型分析中部地区的低碳发展潜力,认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水平和能源结构多元化水平低,且演化速率极其缓慢,致使碳排放增长速率无法减缓;中部地区虽然碳减...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排放 发展潜力 中部六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宜庆 王钦萍 白彩全 涂红
本文从中部六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碳排放情况以及环境资源情况对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区域内部资源分布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基于中部六省的区域特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碳排放情况和经济发展与减排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中部六省应加强区域合作来促进优劣势互补,创建可以有效降低减排成本的碳市场,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制定适合地区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低碳经济 发展潜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守先
城市的发展代表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集聚过程。与之相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则具有明显的面状和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资源环境保障就成为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和基本前提,而决定这一基础保障的关键则在于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和合理组织,低碳发展是解决城市资源环境保障问题的重要理念。本文比较分析若干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选择工业行业碳生产率和能源碳排放系数作为量化指标,探索城市低碳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以对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低碳 发展水平 潜力 比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翔 范翘 赵先超
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中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巨大。鉴于中部6省发展的基础、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均不相同,在综合考虑各省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相关政策、规划、战略部署的基础上,利用情景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基准情景、节能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的中部各省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并针对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碳情景下,中部地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56.72%,远远超过了国家制定的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炜铃 许申来 焦文涛 陈卫平
通过对北京市与全国的人均GDP、单位GDP能耗、经济结构及能耗、人均碳排放、碳生产率、碳能源排放系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了北京市的经济与能耗水平、低碳发展水平和潜力。结果显示:北京市GDP与能源消费总量都处于上升的趋势,但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5.68%)小于GDP的增长率(16.01%),实现了相对的节能发展,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低碳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也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城市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北京市将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关键词:
北京市 低碳城市 经济能耗 低碳潜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爱兰
本文在探讨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形成较大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我国在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碳汇林业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目标。
关键词:
中国 发达国家 低碳经济 发展潜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桂学文 王秋博 李君妍
文章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的S曲线模型理论和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指数测度模型。从准备度、使用度、影响度和综合度共4个维度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阐明了不同维度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与过程以及数据获取与数据处理方法,并对2017—2020年中部六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实证分析。通过对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进行对比,分析了中部六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方方 涂先青 杨智晨 胡星楠
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客观存在性、动态发展性和价值创造功能,本文从生产力的先进性、发展潜力和实现水平3个维度构建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熵权法测算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标准差椭圆与重心迁移模型、Markov链分析等方法刻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先缩小(2012—2016年)后扩大(2016—2021年),地区差异及其变化主要来源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三大区域间的差异,东部与西部最大,东部与中部次之,中部与西部最小;区域内各省份间的差异,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新质生产力空间分布重心位于河南省内,并先向西(2012—2017年)后向南(2017—2022年)移动;新质生产力在空间上趋于集中分布(标准差椭圆面积减小);各省份新质生产力的相对发展水平较为稳定,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和“俱乐部收敛”趋势;地区新质生产力相对发展水平的变化受到邻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地区间的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空间格局的演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金荷 姚愉芳
我国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国家发展经验的实证研究,结合经济、能源系统综合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实现人文发展潜力所需的相应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总量指标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碳排放需求等环境指标,并给出了在满足人文发展潜力条件下,我国可能的碳排放需求空间及主要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本安 文敏 任煜堃 陈佳楠 糜新宇 王品 唐代生
为了对湖南省各县森林碳汇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森林现有和潜在发展面积、森林结构、林木生长率、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5个指标来构建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确定权重值分别为0.35、0.25、0.20、0.10、0.10。基于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将森林碳汇发展潜力等级分为高、中、一般、低,所对应的指数区间分别为(0.60,1.00]、(0.40,0.60]、(0.30,0.40]、[0,0.30]。结果表明:在湖南省124个县(区)范围内,森林碳汇发展潜力高的县(区)为沅陵县与安化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举
2002年以后,中、美、印、日、韩、澳6国相继提出与东盟组建自由贸易区。预期至 2010年左右,亚太地区将形成多个零关税的自由贸易区。本丈首先描述了自由贸易区的进展及其诱因,分析了东盟与区外6国的经贸格局和加深合作的五大差异性,并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东盟 差异性 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焱
提炼25个影响因素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2000—2012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基本呈现持续上升态势,潜力指数从2000年的-1.716上升至2012年2.01,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协同演进上升的局面。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上升得益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逐步完善和保障条件的逐步健全,未来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应继续强化政府、社会、经济和市场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完善旅游产业自身的基础保障。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 评价 湖南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城市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由于所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 ,因此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各异。借鉴现代城市分类标准 ,结合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和合作特点 ,可将本地区的城市划分为东北亚区域国际经济中心、沿海经济中心、内陆经济中心以及边境商贸中心 4类 ,通过对各类城市特色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各类城市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东北亚 城市 特色 潜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崔登峰 朱金鹤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中国与俄罗斯(以下简称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贸易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08年年底,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中国已升至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近年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崔艳新 王拓
金砖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金砖五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面积的2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2%。近十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由2007年的12%上升到2016年的23%,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服务贸易领域,金砖五国发展差异较大,中国已成为位居全球第二的服务贸易大国,"中国服务"与"中国建造"正走向世界;印度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