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3)
2023(7543)
2022(5877)
2021(5398)
2020(4563)
2019(10651)
2018(10989)
2017(21496)
2016(11769)
2015(13593)
2014(13812)
2013(13309)
2012(11851)
2011(10447)
2010(10730)
2009(9822)
2008(9521)
2007(8491)
2006(7668)
2005(6951)
作者
(33908)
(28074)
(27884)
(26926)
(18405)
(13518)
(12641)
(11000)
(10895)
(10177)
(9976)
(9590)
(9233)
(9096)
(8811)
(8730)
(8434)
(8421)
(8199)
(8118)
(7194)
(6999)
(6919)
(6641)
(6517)
(6324)
(6242)
(6174)
(5741)
(5605)
学科
(54066)
经济(54016)
(29196)
管理(28508)
方法(23522)
(21786)
企业(21786)
数学(21363)
数学方法(20845)
(17162)
地方(16034)
中国(14593)
业经(12125)
农业(11514)
(10246)
(9239)
(8197)
理论(8180)
(7778)
贸易(7772)
(7739)
(7461)
地方经济(7303)
环境(7121)
(6952)
金融(6950)
技术(6803)
(6457)
银行(6447)
(6399)
机构
学院(164610)
大学(162514)
(65531)
经济(64093)
管理(63228)
研究(55543)
理学(54577)
理学院(53930)
管理学(52548)
管理学院(52271)
中国(41265)
科学(35633)
(34637)
(30848)
(29785)
(28309)
(28222)
业大(26121)
中心(26018)
研究所(25927)
(23229)
农业(23035)
师范(22961)
财经(22274)
(21314)
北京(20770)
(20453)
(20094)
(20073)
经济学(19751)
基金
项目(113321)
科学(89277)
研究(82186)
基金(80367)
(70011)
国家(69453)
科学基金(60006)
社会(51555)
(49068)
社会科(48788)
社会科学(48772)
基金项目(42206)
自然(39339)
自然科(38448)
自然科学(38439)
(38329)
教育(38326)
自然科学基金(37680)
编号(34040)
资助(33814)
成果(26865)
重点(26006)
(25570)
课题(24436)
(24142)
(23111)
创新(21713)
科研(21371)
国家社会(20492)
计划(20475)
期刊
(74697)
经济(74697)
研究(46024)
中国(34810)
(27967)
学报(25200)
科学(23801)
管理(23551)
(20309)
教育(19904)
大学(19407)
农业(18998)
学学(18226)
技术(16550)
(14480)
金融(14480)
业经(13725)
经济研究(11385)
(10371)
财经(10241)
统计(10196)
问题(10016)
资源(9518)
(9357)
(8748)
技术经济(8424)
决策(8408)
(7913)
图书(7828)
科技(7725)
共检索到245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吉峰  
虽然中部六省与浙江的"千强镇"都实现了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通往"千强镇"的道路上,它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城镇化模式。本文首先对中部六省与浙江"千强镇"数量进行了比较,然后比较了中部六省与浙江"千强镇"在城镇企业来源、城镇建设资金来。源、城镇经济组织形式以及城镇资源基础等方面的差别,认为中部六省"千强镇"城镇化走的是一条依赖型的、短期的城镇化道路,应实现"千强镇"城镇化模式由短期思路向长期思路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斯彬  张旭亮  
特色小镇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依托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探索推进"小城镇大发展、小区域大平台、小空间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的城市新空间发展思路,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小镇,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晓卫  
选择适合浙江省失地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立法模式,对于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建立和完善覆盖浙江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立法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就业等方面,存在保障项目单一、立法层次低和制度的配套法规不完善等问题,现阶段浙江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宜采纳单行专项的多法并行的立法模式,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部分内容,其社会保障须与及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衔接起来,有些成熟的保障项目可直接采取城乡一体的立法模式,省级政府还需加快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的配套改革和完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吉峰  
湖北与浙江农村城镇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文章在构建农村城镇化动力机制体系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北与浙江两省共28个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结合湖北实际,围绕动力机制提出了湖北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勇军  肖亮  牛言瑜  廖明  徐锋  易开刚  朱发仓  徐元国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先导产业,作为城镇功能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社会发展关键因素,由于其具有高强度的就业吸纳能力,与一二三产之间都具有高关联性,不仅对解决新型城镇化的两大最重要的难题——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新型城镇的规模、结构、功能等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浙江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艰难时期,急需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文章提出了以流通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培育流通业与新型城镇化良性发展的新体制机制;以现代流通发展综合试点为抓手,构建中小城镇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新模式;以供应链整合为重点,推动现代流通产业与区域制造业和农业协同发展等。通过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娜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衡量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城镇化发展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士杰  李勇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以2000-2014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质量逐年增长,且呈趋同趋势。将城镇化动力因子分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多元线性回归与空间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力是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真实动力。据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解决准市民、市民、农民"三类人"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茂昆  张明斗  
以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思路与实践是一种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造成城镇化效率低下。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应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化模式。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内生型道路及其要素,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新型城镇化包容性的发展力度、合理有效分配城市级差地租收益等一系列的内生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小燕  
城乡差距大、城镇化滞后都是制约中部崛起的重要因素。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创新城镇化模式,实施统筹城乡的多元城镇化模式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总体目标,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整合中部地区城市群资源,构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大制度创新,逐步消除二元体制的多元城镇化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蔚文  庞亚君  
浙江作为新时代全国新型城镇化方略的重要萌发地,其城镇化发展的"量"和"质"均走在全国前列,并形成"以人为核心"城镇化主线、"共奔富裕路"城镇化愿景、"大中小协调"城镇化方针、"内外双循环"城镇化机制、"政者有其为"城镇化方略等普适性经验。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化"人"、转"型"、提"质"、构"圈"、"智"治等方面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章力耘  程高华  
浙江省嘉善县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化财政杠杆作用,进一步做优财力保障体系,有效支持小城市、特色小镇等样板建设,助力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其中,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姚庄镇城镇化率达到67.6%,被总结为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八大模式",作为全国10个典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在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章力耘  程高华  
浙江省嘉善县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化财政杠杆作用,进一步做优财力保障体系,有效支持小城市、特色小镇等样板建设,助力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其中,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姚庄镇城镇化率达到67.6%,被总结为浙江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八大模式",作为全国10个典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会议上交流,并在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华  周志波  陈丽华  
本文基于市场和政府发挥的作用,比较研究国外几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分析各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城镇化的几大模式和典型案例,进而提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必须尊重基本经济规律,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自身实际,突破国内外城镇化模式的发展瓶颈,在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行之间寻求合理平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型、集约化、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茜  李冬梅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本文总结了"非镇非区"的发展空间平台和建制镇为基础的两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异同点。研究发现,坚持科学规划、保证强有力领导、强化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共有特征,而要素禀赋、领导主体、特色产业等差异是导致发展模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农业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徐建春  
通过改进人口半城镇化测算方法,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度模型,分析了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及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和规律探讨。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均呈增长趋势,人口半城镇化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产业非农化表现出相反的北高南低格局。②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形成浙北低人口半城镇化—高产业非农化、浙西和浙南高人口半城镇化—低产业非农化的空间格局。③浙江省大部分县市人口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耦合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以上,无明显空间差异;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以中度耦合和较高度耦合水平为主,2005—2014年间中度耦合县域逐渐转变成较高度耦合,在空间分布上出现明显空间差异。④相较于人口城镇化和产业非农化耦合度不断上升的特征,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存在动态耦合关系,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倒"U"型分布,倒"U"型拐点在人口城镇化水平的55%左右,浙江省大部分县市处于倒"U"型分布的左侧阶段,人口半城镇化与产业非农化的耦合发展可以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同时注意拐点右侧需结合产业升级、户籍制度改革等手段促进半城镇化人口市民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