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8)
2023(7883)
2022(6524)
2021(6532)
2020(5451)
2019(12541)
2018(12507)
2017(22512)
2016(12428)
2015(14594)
2014(14555)
2013(14357)
2012(13309)
2011(12328)
2010(12288)
2009(11453)
2008(11609)
2007(10650)
2006(9578)
2005(8638)
作者
(36159)
(30177)
(29884)
(28628)
(19294)
(14145)
(13663)
(11869)
(11575)
(10780)
(10481)
(10125)
(9959)
(9777)
(9670)
(9189)
(8997)
(8769)
(8702)
(8609)
(7856)
(7418)
(7298)
(6849)
(6826)
(6715)
(6662)
(6625)
(6341)
(6233)
学科
(46912)
经济(46853)
管理(43417)
(33925)
(29723)
企业(29723)
方法(19819)
中国(17037)
数学(16506)
数学方法(16383)
(14511)
(12735)
(11842)
(11292)
(10778)
贸易(10771)
(10598)
(10161)
银行(10139)
业经(10006)
(9700)
(9543)
(9200)
理论(8885)
(8775)
财务(8735)
(8731)
财务管理(8709)
(8538)
(8470)
机构
大学(177208)
学院(174108)
(74735)
经济(73171)
管理(66518)
研究(66058)
理学(54468)
中国(54116)
理学院(53783)
管理学(53101)
管理学院(52723)
(40045)
科学(38653)
(36449)
(33942)
研究所(30814)
中心(29883)
(29049)
(28160)
财经(27506)
北京(25891)
(25243)
业大(23871)
(23773)
经济学(23169)
农业(22929)
(22895)
师范(22634)
(21301)
经济学院(20649)
基金
项目(111288)
科学(87227)
研究(82983)
基金(81144)
(72093)
国家(71533)
科学基金(59747)
社会(52633)
社会科(49930)
社会科学(49919)
基金项目(41874)
(40703)
教育(38190)
自然(36905)
自然科(36078)
自然科学(36062)
自然科学基金(35457)
(35433)
资助(33810)
编号(33300)
成果(29174)
(25804)
重点(25155)
课题(23668)
(23399)
中国(23140)
(23113)
国家社会(22995)
教育部(22065)
创新(21799)
期刊
(86989)
经济(86989)
研究(55534)
中国(44026)
(30224)
管理(28802)
学报(28568)
科学(26848)
(26070)
教育(22224)
大学(21617)
学学(20002)
(18286)
金融(18286)
农业(17719)
技术(15801)
财经(14638)
经济研究(14224)
(12881)
(12337)
业经(11755)
(11201)
问题(11012)
图书(10872)
世界(10832)
国际(10619)
技术经济(8549)
(8399)
论坛(8399)
(8309)
共检索到286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菁  
长期以来,中国管理学学术界沿着中西会通或东西交融的方向来发展中国管理理论。过去十余年,又涌现了发展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本土化中国管理理论的强烈自觉。然而,中国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为西方理论及其话语体系所主导的被动局面一直未得到有效改观。本文认为,突破中国管理理论创新难的困局,需要转向以“中道”为主且兼具“西用”特质的发展方向。文中的“中道西用”,意指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的发展应该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全面深入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高理论价值的现象。未来,中国管理学研究者应加强对中国管理学自主性的认同,通过重置研究标尺和聚焦弱相互作用来深入充斥隐性知识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场景,大力探索和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下人类与科技智能共生的不确定性的新管理理论知识。只有聚焦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与文化价值观、与人紧密相关的丰裕隐性知识,才有可能驾驭和超越西方管理理论中主要与有形的物化因素、与工具理性相关的显性知识,持续生成符合中国国情和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管理理论知识,进而指引中国企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加快推进中国式管理现代化的实践。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思洛   吴丽娟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亟需走出一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特色之路。文章结合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时代环境和使命担当,分析其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基础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把握关键特征、坚守建构原则、明晰建构路径的三步策略,尝试回答该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何必要”“以何基础”“有何挑战”“如何推进”四大关键问题,助力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加快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静   孙文策  
文章以2013—2022年《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转载的发表于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的旅游管理学科论文为参考,结合高等学校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三大文摘摘编、知网高被引论文情况,通过专家推荐等形式广泛征集学界意见,并经专家评审后,选取了旅游管理学科235篇主文献为研究样本,采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旅游管理学科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旅游管理研究的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区及关键词突现等图谱来探寻旅游管理领域的发展脉络与热点演化。研究结果显示,发文作者之间的研究合作不甚密切;研究机构主要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跨机构合作强度不大;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业、中国是近年来旅游管理学科主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体验、旅游目的地、地役权合同、旅游产业是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旅游管理学科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与时俱进。文章最后提出,树立核心作者群、加强作者及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根植中国大地等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储节旺  郭春侠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建立知识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目前对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的研究正在兴起。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科来源研究和内容体系研究,并分析了几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所构建的体系。最后指出构建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并具体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框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也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体系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知识体系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体系的载体。由于西方知识体系在清末民初对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带来了“覆盖式”的冲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重构价值观念的历史任务迫在眉睫。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体现出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周烈   昝涛   金忠杰   田文林   殷之光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指示后,中东研究学者更加重视“构建自主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知识体系”这一现实问题。学者们既需要转变认知范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路径,又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以中国为方法的方法论自觉。面对新的时代任务,中国中东研究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定位与科教兴国战略、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战略等三个重要基础,积极培养自主知识型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人才队伍。在建构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既要避免陷入“中国中心论”的误区,又要批判吸收西方区域国别研究成果中的有益成分。也就是说,对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的思考,其原点是对霸权关系的反思,及在此基础上围绕平等关怀展开的对战争、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与制度性思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袁广达  
中国自主环境资源会计知识体系的构建,应当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建设,对该领域学术研究进行整体设计和计划安排,努力使之兼具前沿性、科学性、创新性、原创性。基于此,文章从总体布局、技术设计和内容设计三方面进行了中国自主环境资源会计知识体系初步设计,提出基本思路,旨在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彰显中国环境资源会计学术的影响力,贡献中国会计智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  司婧雯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曾一度对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经济实践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国家富强既需要吸收经典经济理论的有益成分,也需要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困境,破解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一要“化中国”,立足于中国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实现“实践—经验—理论”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二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突破和重构既有经济学理论的范畴和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化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帅   陈定权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更名完成后,学科知识体系重构是一项亟需完成的任务。文章梳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知识体系“自下而上”的演化过程,分析传统二级学科之间的隔阂及其症结,并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思路;基于“信息=数据+意义”观点,提出一种以数据为基座的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体系整合逻辑和基本策略。文章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应以数据为基座,响应国家数据发展战略和时代需求,为众多二级学科的融合发展提供更加宽阔的平台;呼吁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在各级各类政策文件中的表述统一,便于全社会认识和接纳信息资源管理学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喜平  马晨钤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努力的方向。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深入探讨。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应该重点从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内容和架构范式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标识性概念,推进经济学研究方法融合创新,吸纳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精髓,构建系统化的自主政治经济学知识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构建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和遵循不同类型学科划分的逻辑和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实际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完善问题导向和多学科研究范式,科学界定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客观开展中美教育学研究生比较,凸显中国特色,打造高等教育学的中国式研究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明辉   王扬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整体论述精神,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及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归纳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审计理论研究基本成就、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系统探讨了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价值、理论品质、内容框架和建构原则、目标及路径。研究指出,从长期看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的建构目标是建构一套中国自主、体系完备、切合时情、融合贯通、支撑实践的高水平审计知识体系,建构路径包括中国传统审计文化的学理化发展、中国审计理论研究成果的学术挖掘、中国审计经验的理论解释和中国审计制度文本的学理研究等十个方面。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道武  
传统经济学从企业微观层面和国家宏观层面考察经济增长问题,构建了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微观基础和宏观框架。微观经济学以研究资源配置为目标,假定资源利用不成问题。但缺陷是:将资源稀缺视为资源配置中的唯一假设和前提条件,将产业经济视为市场领域中唯一的经济形态,将企业行为视作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唯一方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储节旺  闫士涛  
分析国内外学者构建的典型的知识管理学科体系,总结这些知识管理学科体系基本特征,并认为这些体系可归纳为4种类型:"理论-方法-应用"型、"流程-价值链"型、"实践应用"型、"战略管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综合集成型知识管理学科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