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63)
2023(13224)
2022(11127)
2021(10377)
2020(8648)
2019(19997)
2018(19609)
2017(38492)
2016(20597)
2015(23119)
2014(23119)
2013(22771)
2012(20803)
2011(18732)
2010(18412)
2009(17005)
2008(16958)
2007(14989)
2006(12561)
2005(11001)
作者
(57947)
(48751)
(48533)
(46457)
(30773)
(23408)
(22318)
(19093)
(18411)
(17103)
(16496)
(16253)
(15357)
(15151)
(15093)
(14959)
(14925)
(14516)
(13976)
(13890)
(11950)
(11945)
(11938)
(11109)
(11057)
(10927)
(10668)
(10593)
(9802)
(9615)
学科
(91084)
经济(90999)
管理(57483)
(57478)
(46336)
企业(46336)
方法(43909)
数学(38378)
数学方法(37885)
(26995)
(21320)
中国(20889)
业经(20377)
地方(18471)
(18096)
贸易(18093)
(17891)
(17477)
农业(16573)
(14587)
理论(14428)
(13438)
技术(13423)
财务(13396)
(13391)
财务管理(13363)
产业(13088)
企业财务(12667)
环境(12602)
(12100)
机构
学院(297688)
大学(295782)
(125280)
经济(122837)
管理(117467)
理学(102655)
理学院(101542)
管理学(99774)
管理学院(99219)
研究(94354)
中国(69351)
(60654)
科学(57899)
(54926)
(47756)
(46278)
财经(45046)
中心(44846)
业大(44407)
(42846)
研究所(42291)
(40807)
经济学(39286)
(38540)
师范(38140)
农业(37863)
北京(37371)
经济学院(35715)
(34403)
(34356)
基金
项目(204437)
科学(162134)
研究(149160)
基金(148981)
(129192)
国家(128180)
科学基金(111065)
社会(95592)
社会科(90816)
社会科学(90792)
(80981)
基金项目(79236)
自然(71785)
自然科(70145)
自然科学(70128)
自然科学基金(68856)
教育(68826)
(67612)
编号(60711)
资助(60578)
成果(47577)
重点(46067)
(45301)
(45146)
(43244)
课题(41277)
创新(40377)
国家社会(39592)
科研(39488)
教育部(39032)
期刊
(131073)
经济(131073)
研究(80488)
中国(48350)
学报(43576)
(43154)
(42738)
科学(40924)
管理(40867)
大学(33463)
学学(31766)
农业(29861)
教育(27626)
技术(27029)
业经(23367)
(21900)
金融(21900)
财经(21775)
经济研究(21267)
(18806)
问题(18301)
(15902)
统计(15545)
技术经济(15331)
商业(14730)
(14157)
(14089)
(13868)
理论(13543)
科技(13086)
共检索到414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国洲  孙鹏  李海露  
在国际贸易中,中越两国都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优化产业结构。采用2010—2019年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网站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数据,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对中越产品特征差异和产业演化路径内在动力差异进行研究表明:中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数量众多,产品空间分布相对密集,网络空间大,积累的要素禀赋势能较大,显性比较优势产品在大部分产品复杂度区间数量多;相对而言,越南的显性比较优势产品数量少,产品空间由于品类发展不齐全,网络空间小,积累的要素禀赋势能较小,显性比较优势产品在各个产品复杂度区间数量少。此外,实证分析得出中国积累的生产能力要素禀赋对阻止产业失势和促进产业升级有显著作用,越南积累的生产能力要素禀赋对阻止产业失势有显著作用,而对产业升级作用不显著,此结论与中越产品特征差异相吻合。因此,在RCEP正式实施的背景下,中国和越南可通过双方生产能力要素禀赋等比较优势,拓展两国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两国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在当今全球经济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国家应该如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刺激经济新的增长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浪潮声中,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产品空间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中美产业政策的路径选择。据此,本文以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数据为基础,借助产品空间理论指标实证分析中美两国产业政策,是遵循比较优势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路径,并在构建两国产品空间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比分析两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大小。最后,为我国产业升级发展路径的选择提供相对应的建议,并为我国实现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孝新  李颢  
基于产品异质性和产品空间非均匀性特征,对中国产业升级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能力禀赋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双重影响,在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会遏制既有产业退出,但前者弱于后者。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生产能力禀赋相对富足,在促进潜在产品升级和遏制优势产品退出中的作用均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较多地通过"自我革命"和"创造性毁灭"过程实现跨越式升级;而生产能力禀赋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更多地遵循比较优势路径。因此,通过产业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差异化区域升级路径,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美云  宋宇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比较金砖五国2000—2015年的产业升级路径,首先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和密度指标的实证研究表明,金砖五国产业升级均是偏离比较优势的发展路径,中国的偏离幅度最大;其次比较经济复杂度、增长绩效、能力距离等指标,得出结论中国和印度产品空间演进能力较强,巴西和南非产品空间演进能力相当,而俄罗斯产品空间演进能力几近停滞。综合来看,中国和印度的产业升级竞争力较强,巴西、南非和俄罗斯的升级竞争力较弱。就中国而言,其产品多样性和经济增长稳定性具有明显优势,应继续实施偏离比较优势的跨越式发展路径,适度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舒  
本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纺织业升级历史进行了系统考察,发现了各国产业升级共同的路径特征。产品升级、设备更新、地理转移和组织管理改进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典型产业升级路径。其中,产品升级是产业长期持续升级的核心路径,设备升级和地理转移只具有短期辅助效应。中国政府制定产业升级政策时应更加重视推进产品升级和有利于深化专业化分工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形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来解释国家内部地区比较优势对于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机制。以中国为案例,刻画地级地区产业升级的动态演进路径,实证分析比较优势对于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产业升级受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影响,沿着与现有生产结构相近的道路发展,体现出路径依赖的过程。不过,可达性高的地区产业升级对于本地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要弱于可达性低的地区,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域一体化程度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具有更多"机会"和"潜力"与外界交流能够缓解自身比较优势约束,实现更大程度的升级。同时,这也作为一个经验证据说明解读经济问题时把握空间尺度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邓向荣  曹红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但在产业升级路径选择上却始终存在着遵循还是偏离比较优势的激烈争议,给产业政策合意性带来极大困惑。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结构视角,利用Feenstra全球商品贸易数据及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在构建全球产品空间布局图的基础上,可视化中国1962—2014年产业升级路径,并实证检验中国与世界各国产业升级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产业升级偏离比较优势程度与经济增幅正相关,生产能力累积引发产业持续创新是跨越式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50余年的产业升级具有适度偏离比较优势特征,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障碍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抑制技术密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本文基于产品空间理论来解释国家内部地区比较优势对于产业升级路径的影响机制。以中国为案例,刻画地级地区产业升级的动态演进路径,实证分析比较优势对于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产业升级受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影响,沿着与现有生产结构相近的道路发展,体现出路径依赖的过程。不过,可达性高的地区产业升级对于本地累积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要弱于可达性低的地区,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域一体化程度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方面。具有更多"机会"和"潜力"与外界交流能够缓解自身比较优势约束,实现更大程度的升级。同时,这也作为一个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淑茹  徐丽丽  
一国经济发展不仅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还必定会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本文以美国的产业结构作为对比参照系,将中国的产业结构体系与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总结出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是比重和结构偏离度仍然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制造业处在价值链底端;第三产业比重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村人口教育水平;加速第二产业调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坚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与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冰  王发明  毛荐其  
国内外研究产业升级问题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论;二是价值链升级论。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背后隐含的全球技术链出发,结合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升级历程,剖析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方式,提出基于全球技术链下的产业升级理论,并就中国的产业升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挑战,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今天,如何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也引起了格外的关注。本文从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中的1962—2013年期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对比分析了产品复杂性水平对中国和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数量增长十分迅速,但是,在产品空间连接紧密的核心区域的优势产业数量有限,产品复杂性指数(PCI)与日本相差较远,产业的竞争力有限;(2)中国全产业的产品复杂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业的升级发展,同时也抑制了相关产业产品失势和市场退出,而日本全产业的产品复杂度则推动了日本产业进一步升级发展,并且有利于相关产业产品失势与市场退出;(3)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过程中,既存在着产品复杂度水平低,与日本差距较大带来的挑战,同时,本文又看到,制造业的产品复杂度对制造业升级发展影响相比于全产业抑制作用的弱化,以及对制造业相关产品失势与市场退出的推动作用带来的发展机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期叠加"的挑战,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来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特别是在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今天,如何消化过剩产能,实现"供给侧改革"也引起了格外的关注。本文从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全球产品贸易数据库中的1962—2013年期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对比分析了产品复杂性水平对中国和日本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产业结构中的优势产业数量增长十分迅速,但是,在产品空间连接紧密的核心区域的优势产业数量有限,产品复杂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洁雯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基础、发展路径与发展重点的不同,在产业结构上也有着较大的不同。文章通过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不同,双方的产业结构都能对彼此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万才  
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迟缓 ,原因是多方面的 ,政府干预过多过深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日本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克服“有效供给不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方面不能不说是成功的。经济全球化也是一个市场化过程 ,在国内市场机制趋向成熟、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政府的过多干预难免不会“失灵”。相比之下 ,美国政府虽也干预经济 ,但始终站在经济的“边缘” ,这是美国政府在 80年代克服“滞涨”后管理经济日益成熟的一个明显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亭  刘林青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视角,选取1962-2013年中美出口贸易数据,从微观产品特征视角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产品特征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品特征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双重作用机制,即产业升级与发展不仅取决于现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还受到产品本身技术复杂性的影响。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中国主要依赖产品密度(DEN),即依赖于既有产品积累的要素禀赋实现渐进式发展,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美国在产业升级与发展过程中,产品密度(DEN)与产品技术复杂性(PCI)同时发挥了积极的双重作用并促进新竞争优势形成。进一步研究表明,密度(DEN)和产品复杂度指数(PCI)在不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通过对比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发现,随着生产要素禀赋积累以及产品技术复杂性提高,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增强,抑制作用减弱,但是引领作用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