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4)
2023(12136)
2022(10706)
2021(10357)
2020(8612)
2019(20066)
2018(20032)
2017(39629)
2016(21519)
2015(24251)
2014(24217)
2013(23849)
2012(22052)
2011(19897)
2010(19927)
2009(18169)
2008(17978)
2007(15988)
2006(14330)
2005(12911)
作者
(61030)
(50125)
(49898)
(47811)
(32335)
(23980)
(22853)
(19707)
(19282)
(18281)
(17314)
(16965)
(16186)
(16014)
(15739)
(15544)
(15142)
(14825)
(14411)
(14355)
(12545)
(12325)
(12213)
(11516)
(11308)
(11251)
(11225)
(11195)
(10121)
(9893)
学科
(83221)
经济(83133)
管理(62752)
(61204)
(52276)
企业(52276)
方法(38336)
数学(32604)
数学方法(32201)
中国(22556)
(22421)
(21815)
(21438)
(21405)
银行(21258)
(19945)
业经(19292)
地方(17985)
(16945)
(16244)
贸易(16230)
(15797)
(15429)
金融(15428)
(15280)
农业(14841)
理论(14774)
(14061)
技术(13594)
(13524)
机构
大学(300330)
学院(298933)
管理(123364)
(120764)
经济(117992)
理学(105998)
理学院(104875)
管理学(103315)
管理学院(102739)
研究(99912)
中国(80006)
(64354)
科学(59911)
(56936)
(49312)
中心(45697)
(45630)
财经(45005)
研究所(44732)
(44630)
业大(42202)
北京(41003)
(40921)
(38979)
师范(38695)
(36618)
(36499)
农业(35568)
经济学(34957)
财经大学(33470)
基金
项目(200758)
科学(157897)
研究(150060)
基金(145334)
(124900)
国家(123847)
科学基金(106995)
社会(92814)
社会科(87991)
社会科学(87968)
(77513)
基金项目(77050)
自然(69729)
教育(68664)
自然科(68072)
自然科学(68057)
自然科学基金(66826)
(65241)
编号(62419)
资助(60578)
成果(51358)
(44648)
重点(44177)
(42682)
课题(42536)
(41540)
项目编号(38886)
教育部(38561)
创新(38560)
人文(37947)
期刊
(133599)
经济(133599)
研究(93885)
中国(56025)
管理(46201)
学报(42947)
(41841)
科学(41193)
(41157)
(39349)
金融(39349)
教育(34045)
大学(33025)
学学(30848)
农业(27428)
技术(25625)
业经(21760)
财经(21617)
经济研究(20570)
(18275)
问题(17419)
图书(16688)
理论(16660)
实践(15458)
(15458)
技术经济(14624)
现代(14576)
科技(14177)
(14142)
(13788)
共检索到450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邹新  马素红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对外资银行的开放程度,在华外资银行已在市场份额、客户营销、业务经营及人才吸引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经营形成挑战。中资银行只有加快改革进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2006年底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从容应对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本文结合当前中国银行业的改制过程,提出了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即通过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及股权合作来弥补自身不足,通过调整经营结构实现经营战略的转型,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市场应变力,通过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升人力资源价值。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欣  
从制度、经营指标等方面对中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剖析其中的脆弱性因素 ,又从外资银行的角度分析其可能采取的竞争策略 ,以便中资银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竞争方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谭宏业   黄真  
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取得“国民待遇”,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仍将是外资银行“逐鹿”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和“心脏”地带。我国中资银行一方面可以更多地从外资银行借鉴、吸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商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另一方面,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中资银行应积极面对挑战,以确保今后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陆晓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市场将按承诺逐步开放,这意味着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从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经营安全性、资产数量和质量以及业务开展等方面着手,对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中资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曼怡  
中国加入WTO后 ,如何提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已成为中资银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 ,外资银行面对中资银行具有的本土化和政府扶植的优势 ,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也成为其关注的一大问题。本文认为 ,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竞争性合作。在具有竞争力的方面竞争 ,在具有共同利益的方面合作 ,以竞争求合作 ,以合作求竞争 ,共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把中国金融市场的“蛋糕”做大 ,使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齐绍洲  
转型经济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信息不对称,外资银行不同的进入模式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应。中欧和东欧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主要以并购模式进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优势。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4大战略来与外资银行竞争,即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优化借款人的结构和信息,多元化银行的资产结构、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追求质量"、避免"追求捕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齐绍洲  
转型经济的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不同的进入模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应。中、东欧的经验表明,外资银行主要以并购模式进入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优势。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四大战略来与外资银行竞争,即降低成本、提高技术;优化借款人的结构和信息;多元化银行的资产结构、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追求质量"而避免"追求捕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梅  孙英隽  
自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上海变成了中外资银行竞争的主战场。这里从业务、客户、服务、创新等方面,分析上海的中外资银行各自的竞争优势及外资银行的竞争策略,指出中资银行应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加强合作,不断提升竞争能力,能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静  
开放与竞争促使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加快,在新的形势下,银行应采取何种经营策略?本文通过分析外资银行的优势,在华发展策略,中资银行的优势、差距与冲击,提出我国银行必需实现四个调整:即调整服务对象,调整业务重点,调整盈利模式,调整分支机构功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立蔚  
2007年4月2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4家银行在国内注册成立外商独资银行,这标志着上述4行成为我国首批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待遇、可以经营包括境内公民在内的全面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也表明外资银行将凭借其在制度、机制和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开始抢滩国内个贷市场。中资银行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风险管理,拓展个贷业务,将成为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挑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卫宾  
随着我国入世和金融业不断对外开放,中资银行已经不满足于限定在区域范围内经营,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开始尝试"跑马圈地",不断主动到海外经营和参与竞争。《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采取行之有效的海外发展战略,加强国际型人才储备,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金融机构。"近年来,随着中资企业跨国业务的增加和人民币贸易结算政策的推行,中资银行的海外经营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