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819)
2022(1558)
2021(1486)
2020(1282)
2019(3172)
2018(3007)
2017(6477)
2016(3299)
2015(3715)
2014(3782)
2013(3849)
2012(3583)
2011(3245)
2010(3168)
2009(3162)
2008(3487)
2007(3283)
2006(3138)
2005(3041)
2004(2738)
作者
(9321)
(7695)
(7523)
(7490)
(4894)
(3731)
(3710)
(3026)
(2845)
(2757)
(2702)
(2638)
(2551)
(2529)
(2441)
(2420)
(2252)
(2238)
(2198)
(2068)
(1932)
(1867)
(1863)
(1828)
(1761)
(1754)
(1709)
(1626)
(1610)
(1553)
学科
(14843)
(14752)
经济(14746)
银行(14698)
(13475)
(11239)
(9320)
业务(9071)
管理(8753)
(8427)
企业(8427)
(8336)
制度(8335)
方法(8107)
银行制(7847)
(7743)
金融(7743)
数学(7620)
数学方法(7602)
(5609)
(4576)
财务(4575)
财务管理(4573)
企业财务(4483)
中国(3183)
关系(3168)
(3117)
体制(2973)
对外(2943)
外经(2533)
机构
大学(47146)
学院(44587)
(23324)
经济(22808)
中国(20114)
管理(18126)
(17609)
银行(16904)
(15683)
理学(14569)
理学院(14460)
研究(14382)
管理学(14360)
管理学院(14266)
(13487)
财经(10534)
(10300)
金融(10147)
(9689)
(9591)
中心(8160)
财经大学(8085)
经济学(7934)
人民(7489)
经济学院(7261)
(7254)
(6919)
国人(6673)
中国人(6645)
(6580)
基金
项目(24562)
科学(19548)
基金(19547)
研究(17726)
(16154)
国家(16031)
科学基金(14293)
社会(12021)
社会科(11621)
社会科学(11615)
基金项目(10076)
自然(9249)
资助(9116)
自然科(9076)
自然科学(9075)
自然科学基金(8933)
教育(8140)
(7854)
(6830)
编号(6549)
(6301)
教育部(5863)
人文(5612)
成果(5486)
国家社会(5217)
(5207)
大学(5163)
重点(5154)
社科(5129)
(4979)
期刊
(24418)
金融(24418)
(23736)
经济(23736)
研究(19057)
(11175)
中国(8349)
管理(6775)
国际(6347)
财经(6005)
(5019)
(4979)
学报(4719)
(4705)
科学(4466)
大学(4058)
学学(3970)
经济研究(3817)
理论(3757)
农村(3450)
(3450)
实践(3447)
(3447)
问题(3349)
农村金融(3111)
技术(2785)
财会(2685)
中国金融(2630)
上海(2555)
世界(2501)
共检索到84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蕾  蒋瑛  
随着内资金融机构的境外分支迅速发展,研究其是否提升投资便利化是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命题。利用2003—2018年中国对51个经济体的OFDI流量数据和中资银行在东道国(地区)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数量的数据,可以考察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数量与中国企业对该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正相关;基于分位数处理效应(QTE)模型的因果分析证实了这一结果不是由反向因果关系驱动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市场导向型投资以及治理水平较差的经济体,中资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我国提升银行国际化水平以推动实体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明奇  
本文通过不同国家与地区对跨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存款保险安排进行考察,分析了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存款保险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对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和本国银行境外分支机构存款保险的可行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峰  李君莉  王前锋  
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我国银行也在努力拓展海外市场。但是,现行的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法律制度尚存在诸多不足,极不利于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风险防范。因此,有必要结合国际惯例和他国的立法经验,从规范市场准入监管、业务经营监管、保护性监管和加强监管国际合作等方面对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监管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明  王齐昊  
本文利用2000-2009年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首先测算了这些中资银行的X-效率;然后,利用基于"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X-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引资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X-效率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对其成本效率的贡献达到了10%,对配置效率的贡献则达到了12%,这些结果能够通过本文进行的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姜凌  曹瑜强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不断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大量境外战略投资者开始入股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究竟有没有改善中国银行业的绩效?是否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能力?中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否得到提高?文章通过选取78家中资银行,利用2002~2011年非平衡银行面板数据,探讨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及金融创新能力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吕越  邓利静  
本文采用2003—2017年的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数据,实证研究了母国金融发展如何促进本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资银行在海外开设的分支机构越多,越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本文发现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会通过促进出口、扩大市场规模进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从目标国家类型来看,中资银行"走出去"对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带动效应尤为突出;从时间区间来看,金融危机之后,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投资带动效应受到全球金融风险增加的负面影响而有所减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金铎  谢阳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中资商业银行境外机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跨文化管理矛盾。论文选取某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文化差异现象,分析其在跨文化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依据文化融合理论模型,提出以企业文化整合地域文化的核心观点,进而归纳了构建企业利益共同体的方法和路径,为如何做好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跨文化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键  
中资银行伴随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走过30多年的历程后,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跨入国际竞争的舞台。最新的全球银行市值排名榜上,有五家中资银行一同跻身前十,并且全部超过千亿美元。虽然市值并不能完全地反映银行的竞争力水平,但这至少是中资银行不断壮大和崛起的明证。当中资银行依托国内市场逐渐强大之时,海外发展被纳入到不少中资银行战略发展规划当中,国际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盈盈  曾勇  李平  何佳  
本文分析了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背景、现状和特点,并对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发的几点争论进行了评述。主要结论是: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监管层鼓励和支持的改革路径;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如果将金融安全定义为金融资源的控制权,那么在现有制度和法律框架下,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中国金融安全;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在引资过程中存在股权"贱卖";短期内,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资产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正向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曹雪锋  贾润军  
近期,关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会影响中国金融安全的讨论颇多,但研究者在讨论时所使用的金融安全概念较为模糊,不利于正确理解两者之间关系。本文从界定金融安全的概念入手,澄清了金融安全的学术含义及当前人们所关心的金融安全问题,之后对目前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对我国的引资政策和相关数据的深度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不应该对中国金融安全过分担忧,而阻碍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促进银行业改革的战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峰  傅亚芳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银行不断通过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兼并其他银行从事对外扩张活动,形成了庞大的跨国银行业。跨国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对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对东道国的经济金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国为了保证本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都对跨国银行的活动采取各种监管措施,其中税收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跨国银行经营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其税收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主要以英国为背景,参考国际上常见的有关对跨国银行的税收管制条款,简析不同形式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裴传智  
关于深化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职能转换的研究裴传智1993年下半年以来开始的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职能转换工作,其显著特征是去掉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分配保证经济发展重点所需的信贷资金和调剂贷款规模的职能,强化并丰富了传统的金融监管职能。由于计划资金部门专司信贷资金...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沈凡  
本文以银监会新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为切入点,从加权风险资产计量和管理角度分析了新办法给银行商业分支机构带来的冲击,重点讨论了内评法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策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索,探讨了对单个客户的定价策略、正确处理发展与管理关系、持续优化结构以及建立资本约束管理机制等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邓宏韬  
当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绩效评估中的技术缺陷及形式主义行为来自于传统的人治理念与集权体制。立足现实、循序渐进是走出困境的理性选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规范人行分支机构绩效评估中的内部关系,并推动公民有序参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畅童娜  
近代华资银行业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对银行而言,集聚经济发达区域能够显著提高自身的绩效。文章运用中国近代银行业数据,通过构建反映银行分支行空间地理分布特征的区位指数,考察区位因素对银行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分支行的区位因素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绩效有不同的影响。商业储蓄银行绩效更易受区位因素的影响,而区位因素对省市立银行的影响则不显著。其次,忽略区位因素,不能准确评价分支行数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这为当今民营银行的设点分布及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