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6)
2023(5469)
2022(3992)
2021(3603)
2020(2893)
2019(6627)
2018(6756)
2017(13754)
2016(7560)
2015(8917)
2014(9281)
2013(8891)
2012(8089)
2011(7190)
2010(7431)
2009(7130)
2008(7397)
2007(6820)
2006(6515)
2005(6574)
作者
(21855)
(17932)
(17691)
(17402)
(11491)
(8516)
(8305)
(6998)
(6759)
(6622)
(6215)
(6095)
(5888)
(5793)
(5716)
(5617)
(5307)
(5298)
(5236)
(5006)
(4725)
(4519)
(4188)
(4185)
(4120)
(4115)
(4107)
(4056)
(3716)
(3580)
学科
(30048)
经济(30001)
(18650)
管理(18303)
(17696)
银行(17550)
(16269)
(15131)
(14170)
企业(14170)
中国(12099)
(11316)
金融(11316)
(10272)
业务(9899)
(9859)
制度(9858)
方法(9245)
银行制(8526)
业经(8322)
(7915)
数学(7276)
数学方法(7130)
(7106)
贸易(7096)
(6931)
地方(6828)
农业(6747)
(6732)
(5808)
机构
大学(106064)
学院(105375)
(45988)
经济(44880)
中国(39065)
研究(38803)
管理(36665)
理学(29074)
理学院(28759)
管理学(28258)
管理学院(28069)
(24734)
(23727)
(22081)
银行(21215)
科学(20796)
(20119)
(19811)
中心(19082)
(18506)
财经(18322)
(18287)
研究所(17585)
(16479)
北京(15760)
(15537)
经济学(14770)
(14266)
师范(14162)
农业(14052)
基金
项目(58634)
研究(45733)
科学(45598)
基金(41707)
(35287)
国家(34991)
科学基金(29525)
社会(28938)
社会科(27393)
社会科学(27383)
(22172)
基金项目(21079)
教育(20812)
编号(19334)
(18590)
资助(17561)
成果(17457)
自然(17107)
自然科(16710)
自然科学(16708)
自然科学基金(16390)
课题(13932)
重点(13485)
(13273)
(13055)
(12728)
国家社会(12047)
项目编号(11682)
(11571)
(11510)
期刊
(57527)
经济(57527)
研究(41239)
(30421)
金融(30421)
中国(24692)
(19101)
(18492)
管理(14528)
学报(13795)
教育(13091)
科学(13054)
大学(10975)
农业(10596)
国际(10092)
学学(10070)
财经(9649)
业经(8944)
经济研究(8688)
问题(8553)
(8452)
技术(8340)
(8240)
理论(6668)
农村(6492)
(6492)
世界(6238)
实践(5938)
(5938)
(5633)
共检索到191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怀邦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经历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阵痛之后,全球金融体系面对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世界经济基本格局,开始了危机后的秩序重构与整合。英国《银行家》杂志近期公布的2010年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显示,全球银行业呈现"西方既白东方更亮"、新兴经济体银行快速崛起的特点,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表现引人注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扬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长,企业境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需要"走出去"的商业银行提供相应的配套金融服务。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中也迫切需要推进国际化经营。以国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在相应增长。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主要储备货币汇率的波动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需求进一步提升。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式启动。经过五年的发展,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已基本确立,全球流通渠道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境外人民币资金池已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浩  
随着中国经济迈向全面开放的新阶段,近年来中资银行纷纷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境外网络布局日趋完善,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全球竞争实力不断提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监管机构不断加强金融监管,提升全球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性,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的节奏和方向都产生了新的影响。新形势下,中资银行业需要准确认识全球金融监管演变趋势,明确未来银行国际化发展方向,努力提升自身全球竞争力,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玮  
2012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其经济金融面临欧债风险冲击加大、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和货币政策困境三大短期风险。新兴市场在中长期发展中还将面临四大挑战和风险,包括发展模式及其未来转型、"赶超效应"边际递减、深陷发达经济体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以及贫富差距拉大加大社会和经济风险。中资银行应把握新兴市场内部区域风险特点,规避网络拓展进程中的风险;实施新兴市场之间的区域和国家差异化战略;将服务"走出去"企业作为新兴市场经营机构的业务重点;加大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未来发展前景的研究和预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辉  孙乾坤  
当前中资银行正处于国际化的初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政府干预、文化差异、品牌形象差以及商业模式落后等。文章利用13家中资上市银行的数据对国际化经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国际化初期,中资银行受到了负面影响,经营绩效下滑。为缩短海外扩张的"衰退期",文章主张中资银行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人文素质培训、增强品牌建设与管理意识,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闫乐  范建红  王冰  
制度距离是银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距离究竟产生“助力”还是“阻力”?以2009—2018年间进入61个国家(地区)的23家中资银行为研究对象,考虑制度距离的大小和方向,从国家(地区)之间的制度落差出发,探究制度落差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东道国(地区)金融开放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管制逆差和规范逆差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呈现“距离助力”效应,凸显“外来者优势”;管制顺差和规范顺差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具有负向影响,呈现“距离阻力”效应,体现“外来者劣势”。东道国(地区)金融开放度能够减弱管制顺差和规范顺差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的负向影响,增强规范逆差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程度的正向影响,而在管制逆差下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斌  
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必须坚持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匹配,基于自身资源、能力、机遇做清晰的战略思考和选择"走出去"是中国外向型经济深度扩展和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受益于稳健经营和改革创新,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中资银行不仅在危机中国际排名与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危"中觅"机",在国际化发展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中资银行国际化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贲圣林  陆高飞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开启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虽然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国内市场的重要性,但是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没有停滞,反而是更加坚定。"双循环"经济模式不仅要求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还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中国融入世界的发展战略决定中国必须拥有一些可提供全球性金融服务的国际化中资银行。针对"十四五"规划下的新发展格局,中资银行应以"四个侧重"推进高质量国际化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樊志刚  宋玮  
近年来全球风险逐渐呈现出区域化特征,本文从系统性和区域性两个角度将全球分为五大一级地理区域和十五个二级经济区域;进而对五大一级地理区域进行结构研究,分析一级区域风险状况以及二级经济区域在全球层面的竞争力,并针对全球区域风险分布对规避中资银行国际化风险提出以下建议:把握区域风险特点,规避网络拓展进程中的风险;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规避业务发展所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制定差异化的全球风险管理体系,规避区域风险管理一刀切现象;加强区域统一管理,规避区域内各机构无序竞争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星美  许荣  
本文利用1998—2016年中资银行国际化事件和中国同174个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往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中资银行国际化对母国与东道国贸易地理分布的真实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中资银行国际化的空间结构和密度布局对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往来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对东道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研究表明,东道国内部监管强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对银行国际化与贸易往来的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第三,异质性检验显示,较之于中间品样本组,对信息融合需求更高的最终品样本组中,银行国际化促进贸易往来的效应更加显著。本文从理论上为全面理解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机制提供经验证据,从实务上为当前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利用金融机构国际化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明坤  
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著加快。目前人民币已具备了贸易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等功能,但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仍存在进出口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不平衡、境外对人民币的实体需求尚不高、人民币投资和回流途径尚缺乏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政策方面需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期的有利时间窗口,增强人民币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则包括扩大、加强现有业务;渐进性地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创新、开发多元化的人民币产品以及争取能够成为人民币产品交易的做市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贾祥功  张丽丽  
银行国际化是我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国际化经营,构建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任务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中资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政策形势以及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的不利因素,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方式、业务、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建设等策略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晓云  陈怀超  李辉  
本文以2009年末已经国际化的15家中资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探究了2005~2009年间中国与中资银行所进入的34个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以及直接投资对中资银行在这些国家/地区的分支机构数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资银行倾向于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总额多的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这验证了中资银行跟随客户进行国际化的动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中资银行跟随客户在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所呈现的区位特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温信祥  王佳佳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全球金融格局发生新旧更替,人民币国际化、中资企业走出去等外部环境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资银行有必要通过加快国际化发展推动经营转型,进而实现持续巩固竞争优势和行业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尽管不同银行的国际化路径选择会有所差别,但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应坚持市场化运作,灵活采取并购、申设等进入形式,兼顾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强化本地化经营,注重物理网点与电子渠道的联合拓展,实现网络拓展与业务拓展的有效协同,构建多维度跨境管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