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6)
- 2023(8924)
- 2022(7282)
- 2021(6722)
- 2020(5733)
- 2019(12716)
- 2018(12461)
- 2017(25277)
- 2016(13465)
- 2015(14924)
- 2014(14894)
- 2013(14767)
- 2012(13555)
- 2011(11807)
- 2010(12376)
- 2009(12018)
- 2008(12384)
- 2007(11450)
- 2006(10559)
- 2005(10013)
- 学科
- 业(79296)
- 企(74149)
- 企业(74149)
- 管理(61722)
- 济(60884)
- 经济(60792)
- 业经(26262)
- 财(25872)
- 农(23817)
- 方法(23316)
- 务(19657)
- 财务(19629)
- 财务管理(19608)
- 企业财务(18521)
- 策(17360)
- 农业(17126)
- 制(16903)
- 技术(15797)
- 数学(15692)
- 数学方法(15438)
- 中国(14249)
- 划(13138)
- 体(12842)
- 和(12359)
- 理论(12137)
- 企业经济(12022)
- 贸(11668)
- 贸易(11663)
- 经营(11447)
- 体制(11401)
- 机构
- 学院(198676)
- 大学(189823)
- 济(89126)
- 经济(87426)
- 管理(85260)
- 理学(71692)
- 理学院(71133)
- 管理学(70431)
- 管理学院(70051)
- 研究(59566)
- 中国(52320)
- 财(46323)
- 京(39146)
- 财经(34817)
- 江(32964)
- 经(31353)
- 科学(30981)
- 所(29427)
- 农(29319)
- 中心(28158)
- 州(25853)
- 研究所(25254)
- 经济学(25179)
- 北京(25175)
- 财经大学(25065)
- 商学(24805)
- 商学院(24588)
- 业大(23779)
- 经济管理(22760)
- 经济学院(22560)
- 基金
- 项目(115921)
- 科学(94308)
- 研究(91520)
- 基金(84968)
- 家(70273)
- 国家(69502)
- 科学基金(62917)
- 社会(59559)
- 社会科(56527)
- 社会科学(56514)
- 省(46615)
- 基金项目(43987)
- 教育(40914)
- 自然(39098)
- 自然科(38270)
- 自然科学(38263)
- 编号(38110)
- 自然科学基金(37663)
- 划(36930)
- 资助(34960)
- 成果(30782)
- 业(30402)
- 创(27587)
- 部(25968)
- 课题(25779)
- 发(25493)
- 制(25152)
- 重点(24985)
- 创新(24692)
- 性(24626)
- 期刊
- 济(112028)
- 经济(112028)
- 研究(63830)
- 财(40910)
- 中国(38885)
- 管理(38834)
- 农(29361)
- 融(24768)
- 金融(24768)
- 科学(21600)
- 业经(21547)
- 农业(19918)
- 技术(19767)
- 学报(18307)
- 财经(17784)
- 教育(17473)
- 经济研究(17138)
- 大学(15643)
- 经(15399)
- 学学(14811)
- 问题(14056)
- 技术经济(12730)
- 业(12352)
- 财会(12306)
- 贸(12141)
- 现代(11471)
- 世界(10852)
- 商业(10778)
- 国际(10554)
- 会计(10512)
共检索到319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蔡政元 巴曙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经历了1979—1983年的萌芽阶段、1984—1991年起步阶段、1992—2000年动荡阶段、2001—2006年稳定发展阶段、2007—2012年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至今恢复理性阶段,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战略转型的重要推手,并作为国际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全球并购市场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对国外标的评估和风险把控能力不够、对海外并购的资产权益力度保护不足和并购企业自身实力不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策略要重点围绕加强并购风险评估和防范、加快建立安全审查及权益保护机制、积极捍卫多边主义原则等方面展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崇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我国企业也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中屡屡碰壁,原因是在海外并购定价中存在价值评估不够准确、溢价水平不甚合理、定价谈判策略缺失等。提出了根据战略需求、确定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协同效应、合理确定溢价水平,建立专业团队、提升定价谈判谋略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崇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跨国并购迅猛发展,我国企业也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我国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中屡屡碰壁,原因是在海外并购定价中存在价值评估不够准确、溢价水平不甚合理、定价谈判策略缺失等。提出了根据战略需求、确定价值评估方法,利用协同效应、合理确定溢价水平,建立专业团队、提升定价谈判谋略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妮莎
在我国政府"走出去"战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国门谋求发展,德国以其独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热点投资地。尽管中资企业在德整体发展势头向好,但中德两国在政治、经济、法律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给中资企业在德经营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本文从中资企业在德投资经营现状出发,分析德国的营商环境给中资企业在德运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跨文化交流和管理能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中德双方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共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德琳
近年来,中国和墨西哥经济贸易关系持续、平稳地发展,并且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果。除了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双方取得了共赢的成果,中国企业在利用墨西哥地缘政治的优势、广泛的自由贸易网络、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比较成熟的出口加工业,积极"走出去",对墨西哥直接投资以及开展其他领域里的合作,也取得了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依托着不断烘热的政策背景,借助着估值下移的有利时机,携带着厚重充盈的资本筹码,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并购风暴。透过如火如荼的兼并行情,拨开起伏跌宕的竞购波澜,人们不仅观赏到了资本要素彼此勾兑的神奇,也领略到技术因子互相匹配的精彩,同时强烈质感到了中国企业华丽转身的健朗与魁伟。"井喷"式行情尽管过去一年中国经济遭遇到26年来最低增速的尴尬,虽然人民币留下了掉头向下的贬值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重 崔佳
如何实现对上市公司境外资产和境外业务的高效跨境监管,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是当前上市公司跨境并购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上市公司境外业务规模不断攀升,运作模式也从传统的产品销售转变为跨境企业并购,这在客观上加大了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境外业务的监管难度。中资上市公司跨境并购的监管风险中介机构执业监督不到位由于受到跨境监管的诸多限制,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晓明 周友梅
“中航油事件”的发生,引起了海外中资企业及有关方面的关注,熟悉上市地国家的经济环境,完善企业内部的共同管制,设计与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轮换制度,强化政府对海外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架构完备的海内外联合规范体系,建立及时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等,对于改善海外中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航油事件” 海外上市 公司治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龙斌
海外并购是目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前存在缺乏科学论证、并购经验、资金支持和中介机构等问题,在并购后又面临整合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僵化、管理经验欠缺及保障体系缺失等问题。因此,只有从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提高企业的运作能力两方面入手,才能促进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顺利和健康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红 曾亚丹 邵连强
海外并购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新的机遇。2016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规模大幅增加并首次超越国有企业。但2017年以来,逐渐收紧的海外并购监管政策和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致使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进入结构调整阶段,并购规模呈现断崖式下降。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特点与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海外并购 并购困境 对策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柴利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充分认识到跨国经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如何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国际市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整合各因素以增强自身优势,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文章结合并购后的效果,发现当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征战中遇到政策障碍、管理瓶颈及整合困难等问题,提出发展人才、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政策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海外并购 存在的问题 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帆
近年来,在国家扩大对外开发、企业寻求转型发展和全球资源配置优化调整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跨境并购市场发展迅速,为金融机构带了业务机遇,也对其服务能力、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论文从中国跨境并购市场概况和特点出发,结合内外部驱动和影响因素,对中资企业跨境并购市场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挑战、市场格局和业务差异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型商业银行跨境并购业务发展策略和服务模式的选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明生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退出欧盟,结束了在这一地区组织长达47年的成员身份,成为历史上首个"脱欧"国家。英国脱欧前后历经三年半长跑,被视为英国自二战结束以来做出的最重要的政治决定之一,将对其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鉴于过去几十年以来,中英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英国脱
关键词:
投资并购 中资企业 预提所得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程仲鸣 孙浛情 虞涛
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然而,逆全球化浪潮阻碍长三角地区企业海外并购布局。研究利用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库,总结了长三角地区企业海外并购存在“量减质降”的问题,并根据制度基础观对该问题进行内外部因素分析,提出文化冲突加剧、外资安全审查趋紧、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三个外部因素,以及忽略国内技术转让、企业融资约束、技术势差引致谈判劣势三个内部因素,最后给予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企业海外并购“增量提质”、高效利用全球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逆全球化 长三角企业 海外并购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连增 李超 胡慧杰
作为各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国际友好城市的建立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创造了良好条件。本文通过匹配2008—2019年国际友好城市结对数据和Zephyr全球并购分析交易库,实证检验了国际友好城市的建立对中资企业跨国并购金额、并购次数和并购成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友好城市的建立显著提高了中资企业跨国并购的总金额和并购次数,而对并购成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对并购东道国和并购企业的特征考察发现,国际友好城市的积极影响对不具有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更为明显,对非国有企业和服务型企业跨国并购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国际友好城市的建立可以通过加强中国与东道国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东道国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降低两国间贸易成本这三条途径,对中资企业跨国并购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在我国加快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国际友好城市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国际友好城市 中资企业 跨国并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