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7)
2023(9635)
2022(8383)
2021(7543)
2020(6537)
2019(15293)
2018(15007)
2017(28837)
2016(15641)
2015(18158)
2014(18881)
2013(18701)
2012(17872)
2011(16581)
2010(17027)
2009(15988)
2008(15930)
2007(14782)
2006(13127)
2005(12159)
作者
(48276)
(40700)
(40440)
(38949)
(25803)
(19406)
(18660)
(15842)
(15170)
(14729)
(14095)
(13439)
(13154)
(12943)
(12734)
(12502)
(12453)
(11899)
(11848)
(11691)
(10322)
(10096)
(9881)
(9353)
(9268)
(9116)
(9096)
(8882)
(8307)
(8068)
学科
(86835)
经济(86739)
管理(44269)
(39547)
方法(32118)
(31304)
企业(31304)
数学(28224)
数学方法(27944)
地方(20373)
(19517)
中国(19208)
(17959)
(17204)
(15973)
业经(15918)
地方经济(13393)
(12710)
贸易(12702)
农业(12506)
(12101)
(11695)
(11386)
(11381)
金融(11379)
银行(11361)
(11261)
理论(11155)
(10848)
环境(10765)
机构
学院(241836)
大学(241019)
(107621)
经济(105313)
管理(86628)
研究(84483)
理学(72987)
理学院(72112)
管理学(70832)
管理学院(70363)
中国(64706)
(51031)
科学(50544)
(49688)
(44368)
(40452)
研究所(39664)
(39037)
财经(38693)
中心(38673)
(34645)
经济学(34580)
业大(34185)
北京(32794)
农业(31588)
(31528)
师范(31233)
经济学院(30918)
(30770)
(29523)
基金
项目(146725)
科学(113144)
研究(108589)
基金(103697)
(89544)
国家(88760)
科学基金(74532)
社会(68210)
社会科(64445)
社会科学(64423)
(58008)
基金项目(54431)
教育(50027)
(47938)
自然(46016)
编号(45271)
自然科(44848)
自然科学(44832)
自然科学基金(44017)
资助(43373)
成果(37841)
重点(33309)
(32886)
(32461)
课题(31818)
(29588)
大学(27933)
国家社会(27896)
(27894)
科研(27805)
期刊
(132212)
经济(132212)
研究(77291)
中国(50176)
(40571)
(36760)
学报(36544)
科学(32865)
管理(31705)
大学(27437)
学学(25797)
教育(24816)
农业(23838)
(23124)
金融(23124)
经济研究(22538)
技术(22410)
业经(20749)
财经(20350)
(17644)
问题(16971)
技术经济(13910)
商业(13407)
(13161)
统计(12935)
(12694)
理论(11512)
世界(11479)
(11296)
经济问题(11099)
共检索到377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冬芳  周扬明  
本文认为,当前中观条件下流通费用有居高不下的走向,流通不经济或交易不经济现象较为突出。文章提出,为降低流通费用,必须在中观制度安排下,走出制度与组织的悖论;从本质上去认识流通费用,对流通费用进行分解,分门别类作出具体、客观的评价,以理性地遏制流通费用的不断升高;下大力气对流通体制、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治理或重新构建流通体制框架,加大宏观尤其是中观调控力度,降低流通费用,实现流通经济,避免流通不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婷婷  周国栋  
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二者在理论、概念性质、作用影响等方面拥有其各自特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同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本文以理论研究基础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在各自领域的概念及构成体系,并将两者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降低流通和交易这两种非生产性成本的新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婷婷  周国栋  
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范畴,二者在理论、概念性质、作用影响等方面拥有其各自特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同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联。本文以理论研究基础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流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在各自领域的概念及构成体系,并将两者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降低流通和交易这两种非生产性成本的新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莉娟  王晓东  
流通费用过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认识,但目前关注的焦点及政策指向都集中在物流方面。本文基于马克思关于流通费用构成的完整论述,将视野拓展到了商流活动中产生的费用,分析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纯粹流通费用的现实表现和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强调批零商业运行对整体流通费用的影响。基于2006-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除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外,流通组织化程度、渠道批零结构和零售盈利模式都会对流通费用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在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两大构成部分上有着不同的机制和表现。其政策意义在于:未来应当更加重视优化商流过程在降低流通费用方面的作用,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流通业组织化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伟  
首先祝贺《中国流通经济》杂志出版200期。《中国流通经济》在25年间出版200期,她对中国流通经济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对流通经济实践的总结和传播,对流通经济领域政策的制定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国以及对外交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庆功  
流通费用的畸高对整个社会的福利起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并成为物价上涨的推手。通过对流通者利润最大化的分析表明,流通者的加入会干扰完全竞争市场中原有的瓦尔拉斯均衡,挤占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并造成社会剩余的净损失。如何在合宜范围压缩流通者剩余和减少社会净损失,是我国流通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啟斌  周端明  
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较高的流通费用影响了国内市场流通机制的正常运行。文章试图从流通角度出发来研究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构建,一方面,通过对斯密定理的分析,理解流通费用是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另一方面,流通费用降低要以马克思的流通费用理论为原理支撑。流通费用降低可以加快国内经济大循环,对此,应以技术创新助推以新基建和运输系统为核心的硬件建设、从政治高度抓牢以制度建设为导向的软件建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超  
资本增殖的逻辑要求不断降低社会总生产过程中的流通费用,因而流通技术发展表现出不断突破时空界限的"加速主义"趋向。数字平台在传统商业领域的应用和拓展,降低了经济链条中的各种流通费用,并成为新流通渠道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实现了一次"流通革命"。数字平台企业的相关营收来自从别处转移来的剩余价值,本质上属于纯粹流通费用的范畴。一些平台企业单纯依靠所有权垄断而索取"经济租"的行为,会推高社会总流通费用,侵蚀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润。一些平台企业的强势地位重塑了价值链分工的市场秩序,给非平台企业、公众甚至社会带来了负外部性。要发挥数字平台对国民经济的正向服务作用,必须有针对性地对数字平台企业进行反垄断规制、经济性规制以及社会性规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声书  
本文认为,只要存在社会分工,就会有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存在于几个不同的社会形态,各个社会形态的商品流通又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质。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运行过程,本质上是通过公有制资产在价值形式上的变化,并实现不断增值来强化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实力的过程。文章提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商品流通过程及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流通经济学必须探讨流通产业的变化规律;商品商流、商品物流、商品信息流的运行及其相互关系是流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桥  
自亚当.斯密开端直到马歇尔,西方传统的经济理论仅注重微观经济的研究,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阶段,国家宏观调节的重要性上升到不可或缺的地步后,凯恩斯才在1936年把经济分析重点从微观转移到宏观上来,由此才出现了宏观与微观的分野。然而,这种宏、微观的分野并未重视中观经济问题,相反却完全忽略了“中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鲁品越  
流通领域的劳动包括“生产性劳动”与“纯粹流通性劳动”。后者不仅没有创造劳动价值,反而耗费生产领域所生产的劳动价值,此即“流通费用”,它与西方经济学的“交易成本”概念相呼应。那种认为唯有创造价值的劳动才有意义以及耗费价值的活动全然没有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目的是为了被使用与耗费,其中一部分必然耗费在经济系统内部的流通过程中,但其创造了社会经济运行与发展所需的“经济空间”。经济空间由科技文化创新等生产性劳动创造产生的条件,但由流通领域的交往性劳动实际营造。而驱动流通过程受到两种力量的推动,创造了两种经济空间—“建设性经济空间”和“破坏性经济空间”,其对立统一运动能够解释“诺思第二悖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岳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流通产业集聚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随后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中劳动力、物流资本、人力资本三个集聚因子与流通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集聚因子都与流通经济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劳动力最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人力资本的集聚为核心,联动相关措施,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形成及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岳  
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流通产业集聚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随后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15年我国流通产业中劳动力、物流资本、人力资本三个集聚因子与流通业增加值的关系。结果显示:三个集聚因子都与流通经济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但人力资本的拉动效应最为显著,劳动力最小。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人力资本的集聚为核心,联动相关措施,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形成及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临勇  
经济理论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大变化,刷新了整个社会经济的面貌。现代第三产业的崛起,为经济理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活动提出了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就劳务价值的实现与流通费用补偿来源问题,试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希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研究确定了降低流通费用的十项政策措施,剑指我国流通环节费用高企顽疾,含金量十足。尽管目前我国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但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造成我国流通领域的发展依然滞后于国际水平。中国商业联合会的资料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同类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