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2)
- 2023(9554)
- 2022(8005)
- 2021(6956)
- 2020(5795)
- 2019(12792)
- 2018(12516)
- 2017(23703)
- 2016(12661)
- 2015(14165)
- 2014(14141)
- 2013(13967)
- 2012(13311)
- 2011(12475)
- 2010(12940)
- 2009(12404)
- 2008(12077)
- 2007(11075)
- 2006(10104)
- 2005(9510)
- 学科
- 济(76434)
- 经济(76340)
- 管理(43133)
- 业(35158)
- 企(29783)
- 企业(29783)
- 方法(24232)
- 数学(21093)
- 数学方法(20911)
- 地方(17850)
- 财(16756)
- 中国(16355)
- 制(15813)
- 业经(14851)
- 学(14510)
- 农(13957)
- 地方经济(12684)
- 体(12036)
- 环境(11684)
- 融(11087)
- 金融(11084)
- 银(10436)
- 银行(10416)
- 行(10045)
- 农业(9299)
- 贸(9279)
- 贸易(9274)
- 体制(9219)
- 务(9108)
- 财务(9089)
- 机构
- 大学(202101)
- 学院(199951)
- 济(96126)
- 经济(94401)
- 研究(73203)
- 管理(72550)
- 理学(62049)
- 理学院(61284)
- 管理学(60347)
- 管理学院(59959)
- 中国(54492)
- 财(45929)
- 京(41457)
- 科学(41332)
- 所(37029)
- 财经(35944)
- 研究所(33215)
- 经(32422)
- 经济学(32304)
- 中心(31536)
- 江(31226)
- 农(29767)
- 经济学院(28772)
- 财经大学(26567)
- 北京(25976)
- 院(25962)
- 业大(25831)
- 范(25299)
- 师范(25055)
- 州(23488)
- 基金
- 项目(127837)
- 科学(102623)
- 基金(96067)
- 研究(93335)
- 家(83455)
- 国家(82844)
- 科学基金(71291)
- 社会(64275)
- 社会科(61079)
- 社会科学(61064)
- 基金项目(49911)
- 省(48316)
- 自然(43751)
- 自然科(42741)
- 自然科学(42725)
- 教育(42431)
- 自然科学基金(41999)
- 划(40605)
- 资助(38802)
- 编号(34904)
- 重点(29515)
- 部(29495)
- 成果(29492)
- 制(29058)
- 发(28256)
- 国家社会(28072)
- 创(26469)
- 教育部(25941)
- 课题(25379)
- 创新(25018)
共检索到312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道根
中观经济作为国民经济运行整体的一个独特部分,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独特产物。伴随着中观地区经济的演进,人们更多地看到地区经济形成的弊端,而忽略其双重效应。本文拟对其双重效应及机制矫正作些探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吴应龙 沈满洪 王迪
生态科技创新在技术扩散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双重外部性,导致其供给不足,因此有必要同时从技术扩散角度和环境保护角度设计矫正机制,提高生态科技创新的供给。本文建立多区域创新研发模型,从数理逻辑上分析双重外部性的扭曲效应和矫正机制,并基于全国2003—2018年城市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验证矫正机制的效果。主要结论为:第一,相比非生态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面临更为严峻的供给不足问题;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和环保税可以矫正生态科技创新的外部性;第三,知识产权保护和环保税存在互补效应,两者共同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生态科技创新水平。
关键词:
生态科技创新 双重外部性 技术扩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乔志林 费方域 秦向东
市场机制被认为是解决诸如污染等外部效应问题的有效方法,排污权交易理论建立于市场竞争的基础上,认为许可证的初始分配并不影响配置效率,依靠市场机制会实现许可证的最优配置。本文用实验室双向拍卖机制建立了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市场,以及相应的许可证派生需求市场,测试了排污权交易理论应用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许可证初始分配所形成的市场势力可以影响外部效应的矫正效率。
关键词:
外部效应 市场势力 市场实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春景 杨虎民
双预机制是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必须遵循的理论取向与实践范型,特指实施系统性、一体化、全方位的预防教育和矫正干预,具体内涵包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是预防教育应尽早、有普适性,二是矫正干预要及时、有针对性。在双预机制视角下,问题青少年教育矫正要坚持人性化、科学性、智能性、综合性、特色性、国际性等原则,应采用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熏陶、良好文明习惯形成、法律意识生成、综合干预的大矫正实践等路径实施。
关键词:
双预机制 问题青少年 教育矫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国平 刘渝琳
本文从影响人口生活质量的公共产品供应不足的角度出发,通过政府在投资公共产品时选择由谁进行生产的两种方案比较中,确定了由政府投资、私人生产的制度设计是矫正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
生活质量 公共产品 制度设计 外部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雪莲
高校独立学院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独立学院的基本特点与负外部效应的主要表现,并提出了矫正其负外部效应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负外部效应 矫正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开超 白莹
由于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的理想化运行就会出现失灵。政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矫正市场失灵 ,但市场失灵并不一定都需要政府来弥补 ,许多市场失灵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而且正在通过市场自身来修复。正是由于市场对市场失灵的自矫正作用 ,社会经济机体才维持了基本良好的运行 ,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市场失灵中的自矫正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洪福山
一、失衡的危害。如果财富更多的向少数人手里集中,富人就要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使多数人失去社会的主体地位,社会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民主,也无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果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乡村、一些地区、一些社会问题就会制约经济社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殿昆
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经济职能是对市场失灵和市场缺位的补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利己动机超使,不合理政绩考核方式误导,以及法律范畴和监督机制缺失,导致政府经济职能出现缺位、越位和履行不到位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应从修改完善有关法律范畴、给政府职能机关以必要而充足的人财物资源配备、改革现行政绩考核办法、加强民众和舆论监督四方面予以治理,矫正政府经济职能错位现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秀山
在对“政府失灵”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1)矫正“政府失灵”,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2)矫正“政府失灵”,必须严格划定政府活动的范围,采取合理、适度的干预方式;(3)矫正“政府失灵”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政府机构效率;(4)矫正“政府失灵”,必须加强社会的监督与约束
关键词: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矫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景坤
组织文化惰性的克服是决定组织存续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文化惯性与文化惰性关系的分析,文章阐述了文化惯性向文化惰性转变的必然性,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组织文化生命周期的一般规律,指出了克服组织文化惰性需要控制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文化环境 文化惰性 组织文化 文化周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安
本文阐述了现行资源税在立法目的、征税范围、计税依据、税率等方面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的偏差,提出了矫正这种偏差的途径选择。
关键词:
资源税 可持续发展 偏差 矫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邝良豪
作者认为:一般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证券市场具有筹集资金、传递信息、优化资源配置、分散投资风险、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六大主要功能。但是,反观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效果,不难看出,现阶段的证券市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而基本上是处于市场主体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功能不完全的状态。那么,如何培育一个功能健全的证券市场,使之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国强
目前我国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处于非均衡状态。大量制度安排,如政绩考核、城乡制度差异、财政支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外贸体制等存在逆向效应,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矫正现有的逆向制度安排,保持适当的投资和出口规模,同时努力扩大消费,使消费、出口、投资协调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逆向制度安排 制度矫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乔运超
课堂观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方法。在现实的课堂观察中,一些观察者因个人主观认知偏见、专业职责偏位、心理优势偏误,导致其观察行为方式出现偏差,影响了课堂观察研究的科学性。唤醒观察者客观公正的价值信念,从浅层评判走向深度合作,从虚空描述走向扎实改进,创造和谐平等的讨论交流空间,提升课堂观察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