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8)
- 2023(10548)
- 2022(8310)
- 2021(7333)
- 2020(5772)
- 2019(12781)
- 2018(12868)
- 2017(23964)
- 2016(13257)
- 2015(14957)
- 2014(15600)
- 2013(15046)
- 2012(14124)
- 2011(12904)
- 2010(13286)
- 2009(12015)
- 2008(12001)
- 2007(11097)
- 2006(10194)
- 2005(9710)
- 学科
- 济(63588)
- 经济(63527)
- 业(34263)
- 管理(33343)
- 企(25417)
- 企业(25417)
- 中国(23145)
- 地方(23039)
- 农(19878)
- 业经(18343)
- 方法(15385)
- 农业(13910)
- 产业(13169)
- 发(13026)
- 地方经济(12962)
- 学(11976)
- 数学(11880)
- 数学方法(11772)
- 制(11459)
- 银(11419)
- 银行(11400)
- 融(11183)
- 金融(11182)
- 行(11086)
- 财(10984)
- 技术(10587)
- 发展(10110)
- 展(10080)
- 贸(9954)
- 贸易(9941)
- 机构
- 学院(191620)
- 大学(185620)
- 济(78671)
- 经济(76861)
- 研究(71211)
- 管理(65955)
- 中国(54670)
- 理学(54193)
- 理学院(53509)
- 管理学(52559)
- 管理学院(52198)
- 科学(42871)
- 京(41477)
- 所(36979)
- 财(36107)
- 江(33354)
- 研究所(32923)
- 农(32767)
- 中心(32085)
- 范(28599)
- 师范(28302)
- 州(27218)
- 财经(27110)
- 北京(27058)
- 业大(26038)
- 院(26030)
- 农业(24997)
- 省(24264)
- 经(24191)
- 经济学(23877)
- 基金
- 项目(116853)
- 研究(91187)
- 科学(90724)
- 基金(78979)
- 家(68100)
- 国家(67414)
- 科学基金(56732)
- 社会(56487)
- 社会科(53467)
- 社会科学(53457)
- 省(49467)
- 基金项目(41063)
- 教育(41024)
- 划(39748)
- 编号(39102)
- 发(33302)
- 自然(32807)
- 成果(32444)
- 自然科(31935)
- 自然科学(31928)
- 自然科学基金(31352)
- 资助(31116)
- 课题(29012)
- 发展(27427)
- 重点(27194)
- 展(26943)
- 创(24799)
- 部(23954)
- 年(23775)
- 性(23271)
共检索到3189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秀丽
中西部省区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这不利于发挥多样化产业形成的产业内外部性、提高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和促进新产业的诞生等优势。提倡中西部省区要发展多样化产业,并非意味着要搞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全面推进策略。可考虑"增量"的产业发展模式,具体可在三个方向获得突破。
关键词:
产业多样化 中西部省区 合理产业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邬晓霞 安树伟
在中西部地区都市圈和城市群之外的广大区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着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发挥着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人口集聚、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在分析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识别出了28个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将其划分为成熟期、成长期、培育期和萌芽期四种类型。成熟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向都市圈方向发展;成长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提升人口集聚水平;培育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提升产业发展功能;萌芽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筑牢发展基础,为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创造条件。促进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要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补齐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短板。
关键词:
区域性中心城市 区域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永娇 郑华珠 董锁成 钱娇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出现"高—高"和"低—低"空间分布。(2)产业资源配置效率(TI)及产业结构高级化(TS)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现阶段优化TI比TS升级对减缓碳排放更有效,其直接和间接的边际效应强度分别达41.2%和32.2%、8.0%和6.1%,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强度。(3)为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强TI和TS优化升级,特别是近期内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而解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双重胁迫压力,减少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永娇 郑华珠 董锁成 钱娇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出现"高—高"和"低—低"空间分布。(2)产业资源配置效率(TI)及产业结构高级化(TS)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现阶段优化TI比TS升级对减缓碳排放更有效,其直接和间接的边际效应强度分别达41.2%和32.2%、8.0%和6.1%,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强度。(3)为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强TI和TS优化升级,特别是近期内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而解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双重胁迫压力,减少碳排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尤晓
本文就垂直产业迁移理论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迁出的方向与必然趋势和亚洲四小龙接受产业迁移移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接受产业迁移的优、劣势,并据此对该地区接受产业迁移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建霞
文章首先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其次具体论述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等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我国中西部工业园区的发展水平与东部工业园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西部工业园区应通过对自身发展实际的分析,借鉴东部工业园区的先进理念,确立园区重点经营目标,加强园区建设,扩大产业规模,从而促进园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工业园区 产业发展 产业转移 园区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樊丽明 李华
财政税收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制定支持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和进步的财政税收政策时 ,我们应坚持合理制定中西部开发中的产业政策 ,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逐步、稳固地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 ;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中应突出政府支持重点 ,并发挥市场作用 ,实现“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的结合 ;综合运用多种财政税收政策手段 ,并使之逐步规范化、法律化。应集中政府财力 ,为中西部产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金、鼓励人才流动 ,促进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 ;制定规范、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为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关键词:
中西部 产业发展 财政税收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涛 伏玉林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关键词:
地区竞争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德宁,沈玉芳
在我国,各省市城市化发展的动力特征是不同的。文章以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广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其动力特征是外向型经济带动,镇域"簇群经济"作用、外省劳动力贡献、行政力量推动和大中城市的规模化扩张等促使广东城市化加速。最后对广东未来城市化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提出了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规划设想。
关键词:
城市化 动力特征 发展方向 广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冷观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关系到当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国欠发展地区既缺乏现代市场制度机制建设,又缺乏现代化生产体系的构建,因而无法充分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之中。各级政府目前对欠发展地区的帮扶力度虽大,但脱离欠发展地区经济起飞的迫切要求,且力量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聚焦功能,同时这种帮扶更多的是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本文提出在我国可以试点由发达地区对欠发展地区城市的合作式兼并,形成更紧密联动关系和共赢机制,借助先发城市的各方面优势,拉动欠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起飞。
关键词:
中西部开发 城市兼并 现代化进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雷先龙
低碳经济是一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战略模式。中国体育产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爆发期,体育相关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个产业化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在体育相关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的机遇。本文就如何实现体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体育相关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体育相关产业 发展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剑明
文章认为,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不应再停留在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层次上,而应转向以弥补就业缺口、技术缺口、效率缺口和财政缺口等为主;“发展极”理论不仅能用来解决地区发展优先次序问题,还可以应用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问题上。通过确立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极”,将外资引至“发展极”产业,推动其优先增长,在带动效应的作用下,实现整个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
吸引外资,“两缺口”理论,“发展极”理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孟令岩
从FDI和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出发,对二者间关联性进行机理分析之后,利用29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工业企业数据(1986~2008)验证FDI与我国产业集聚水平的相关性,阐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现状和水平,最后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利用FDI推动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FDI 产业集聚 外部性 中西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