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8)
- 2023(5981)
- 2022(5371)
- 2021(4800)
- 2020(4342)
- 2019(10292)
- 2018(10216)
- 2017(20492)
- 2016(11259)
- 2015(12973)
- 2014(13326)
- 2013(13505)
- 2012(12891)
- 2011(11762)
- 2010(11853)
- 2009(11028)
- 2008(11169)
- 2007(10353)
- 2006(8785)
- 2005(7765)
- 学科
- 济(55731)
- 经济(55690)
- 业(32272)
- 管理(29402)
- 方法(25980)
- 企(24256)
- 企业(24256)
- 数学(23074)
- 数学方法(22917)
- 农(16491)
- 地方(13640)
- 中国(12285)
- 财(12128)
- 业经(11679)
- 农业(11180)
- 学(10259)
- 贸(10011)
- 贸易(10010)
- 易(9676)
- 产业(9579)
- 制(9108)
- 地方经济(8115)
- 和(8043)
- 技术(7946)
- 环境(7136)
- 银(6924)
- 务(6920)
- 财务(6906)
- 银行(6894)
- 财务管理(6884)
- 机构
- 学院(171533)
- 大学(170892)
- 济(75000)
- 经济(73534)
- 管理(66376)
- 研究(57490)
- 理学(57394)
- 理学院(56771)
- 管理学(55854)
- 管理学院(55537)
- 中国(42121)
- 京(35500)
- 科学(35432)
- 财(32102)
- 农(31658)
- 所(29924)
- 研究所(27240)
- 中心(26800)
- 业大(26753)
- 财经(25913)
- 江(25738)
- 农业(25110)
- 经济学(23510)
- 经(23302)
- 北京(22254)
- 范(21846)
- 师范(21635)
- 经济学院(21532)
- 州(20812)
- 院(19988)
- 基金
- 项目(112358)
- 科学(87744)
- 研究(82081)
- 基金(80302)
- 家(69564)
- 国家(68990)
- 科学基金(58332)
- 社会(51866)
- 社会科(49267)
- 社会科学(49247)
- 省(45010)
- 基金项目(43221)
- 划(37586)
- 教育(37083)
- 自然(36805)
- 自然科(35898)
- 自然科学(35886)
- 自然科学基金(35248)
- 编号(34015)
- 资助(32807)
- 成果(27388)
- 发(25987)
- 重点(25361)
- 部(25179)
- 创(23384)
- 课题(23069)
- 创新(21861)
- 科研(21432)
- 教育部(21317)
- 国家社会(21121)
共检索到246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暕 郑露
为实现中西部地区顺利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文章利用Hoover系数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东部地区产业聚集现状,确定出需要转移的产业。通过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分析确定出中西部地区可以承接的产业,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适合的对接点。结论表明,通过分析Hoover系数来指导产业转移具有实际可行性。
关键词:
中西部 产业转移 产业聚集 对接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伟 张玉杰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6-2012年我国工业与三次产业的空间格局演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演变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996-2012年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三次产业重心点迁移方向与幅度迥异;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且已进入承接产业转移的稳步增长阶段,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尚未出现;各省(市/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深度调整,非农产业的比重普遍得到提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区)提升较为明显;由区域产业转移所引起的区域产业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省而异,...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重心模型 产业调整 经济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本 技术含量 公共配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涛 邹双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集群转入 整体转入 承接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川 宋晓明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优化产业承接科技环境;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增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地区"短板"影响,提高产业承接整体能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英基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实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内在动因、优劣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公共服务、技术创新、禀赋升级、结构优化、产业联动发展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文宇
当前,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如何在承接中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中西部地区必须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知己知彼,找准对接点;强化公仆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水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承接的有效制度安排;审慎引资,不图一时之利;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承接的载体。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承接 产业 投资 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勇 张倩倩
运用工业经济效益指标,评估了东部地区的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现状,筛选出应当优先转移的产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目标行业的承接地进行承接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亏损加剧;江苏纺织服装制造业,浙江家具制造业,上海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应当率先转移;中西部各省份应选择性地进行产业承接,重庆对家具制造业具有承接优势,四川在承接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龙斌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成本大幅提高推动国内加工贸易必须向中西部转移。然而,由于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差、通关效率低、竞争对手多等制约因素,中西部地区要想顺利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必须多途径、多方式突破物流瓶颈,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条件,提高加工贸易的通关效率,同时争取国家的加工贸易政策倾斜。
关键词:
加工贸易 产业转移 中西部地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D024)项目首席专家:耿明斋本项目课题组首席专家耿明斋教授长期致力于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李梅 陈聪 庄晋财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11省份2000—2011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目前主要是承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除石油加工炼焦和食品制造行业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体现了一定的绩效外,其他行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绩效不显著。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绩效 评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哲 张新起
全球化背景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立足空间经济均衡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因素、主导因素和空间因素对产业承接的支撑程度。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区位优势、路径效应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吸引产业转移承接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西部地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条件下,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依托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集群化转移、围绕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扎堆的园区集聚式转移、以外来植入和本地嫁接为主的产业链式转移等多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关键词:
西部 承接产业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云虹 王美昌
基于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后发现,其整体承接能力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得到,中部地区在今后的产业承接中应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生物制药和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西部地区应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专用设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
关键词:
产业承接能力 行业选择 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春梅 李国璋 赵桂婷
本文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背景,以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为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测算甘肃省第二、三产业各行业产业梯度系数,甄别优势产业;再此基础上,选择第二产业中的9个主要优势产业作为承接备选产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排序;然后,综合考虑甘肃要素禀赋状况、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蓝图、甘肃省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等进行分析,确定了甘肃省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行业。通过分析认为,由于西部比较突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历史上沉淀的完整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工业体系,以及政府出于优化本地产业结构考虑的产业政策等原因,西部地区对承接重点产业的选择倾向于依托既有产业基础作强优势产业的发展路径,从而西部各主要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