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9)
- 2023(7963)
- 2022(6549)
- 2021(6105)
- 2020(4998)
- 2019(11169)
- 2018(10794)
- 2017(20672)
- 2016(10287)
- 2015(11123)
- 2014(10236)
- 2013(9892)
- 2012(9069)
- 2011(8074)
- 2010(8431)
- 2009(8158)
- 2008(7093)
- 2007(6509)
- 2006(5758)
- 2005(5149)
- 学科
- 业(40264)
- 济(37766)
- 经济(37732)
- 管理(36511)
- 企(34070)
- 企业(34070)
- 融(26181)
- 金融(26180)
- 银(23904)
- 银行(23898)
- 行(23267)
- 中国(18530)
- 农(15077)
- 技术(15050)
- 地方(13139)
- 方法(13118)
- 财(12963)
- 制(12878)
- 技术管理(11745)
- 业经(11312)
- 数学(11142)
- 数学方法(11055)
- 中国金融(11045)
- 贸(9784)
- 贸易(9772)
- 易(9553)
- 务(9034)
- 财务(9020)
- 财务管理(9001)
- 农业(8808)
- 机构
- 学院(133765)
- 大学(129808)
- 济(60360)
- 经济(59209)
- 管理(55069)
- 理学(47049)
- 理学院(46614)
- 管理学(46086)
- 管理学院(45818)
- 研究(41583)
- 中国(41296)
- 财(29379)
- 京(25785)
- 财经(22916)
- 中心(22756)
- 科学(21738)
- 经(20766)
- 江(20206)
- 所(19141)
- 经济学(18956)
- 银(18793)
- 农(18103)
- 融(17969)
- 银行(17956)
- 金融(17605)
- 州(17484)
- 财经大学(17266)
- 经济学院(17111)
- 研究所(17023)
- 行(16730)
- 基金
- 项目(89100)
- 科学(72151)
- 研究(69305)
- 基金(65033)
- 家(55327)
- 国家(54841)
- 科学基金(48774)
- 社会(46105)
- 社会科(43963)
- 社会科学(43953)
- 省(36220)
- 基金项目(34791)
- 教育(30657)
- 自然(29408)
- 划(29114)
- 自然科(28851)
- 自然科学(28848)
- 自然科学基金(28403)
- 编号(27387)
- 创(26007)
- 资助(24735)
- 创新(23185)
- 成果(21566)
- 发(20566)
- 重点(19931)
- 部(19401)
- 国家社会(19396)
- 课题(19000)
- 制(18639)
- 业(18332)
共检索到212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温青 张成星 冯杰
目前,银行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都把金融创新作为金融深化的突破口。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银行普遍增强了对金融创新的关注。不断的产品创新在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一些风险。监管部门要注重金融监管措施的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金融产品 创新 监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珮
本文以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背景,基于创新集群的视角,设置高技术产业构建集群潜力的评估体系,并重点关注中西部知识资源最密集的湖北、四川和陕西省,进一步探究潜在集群内部生产和知识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四川和陕西分别在电子通信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形成创新集群的潜力较大。知识子系统的相对发展滞后制约湖北省和陕西省优势产业潜在集群的协调稳定发展,而四川省则需要在生产子系统方面不断完善、提升生产效率和扩大产业规模,同时,维持在知识资源方
关键词:
中西部 创新集群 比较研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建军
基于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各省环境治理效率差别较大;无论是以企业规模还是以政府创新支持作为门槛变量,技术创新对于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政府创新支持和社会发展水平对环境治理效率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一般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侯泽华
新的结构发展期,加快资源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将可耗竭资源因素引入有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中,分析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将地区产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借助夹角余弦的思想构建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动态指标,利用2005-2016年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内生驱动力,而政府的调节效应却因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为此,需根据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转型升级策略。对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产业,宜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调节作用,激励企业向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产业,则要更加注重创新技术的培育和应用转化。
关键词:
资源型产业 技术创新 政府引导 生命周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艳琳 潘湘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流通创新课题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行业。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十五”期间流通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国“十五”期间的流通创新不应照搬西方已有的模式,而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正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流通制度、流通组织、流通业态以及流通观念等进行全方位创新。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 流通 流通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梁双陆 张梅
将创新划分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3种类型,构建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3类创新发展水平,并测度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间我国东部地区创新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主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处于濒临失调或勉强协调阶段,东部地区创新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应重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
关键词:
产业创新 技术创新 组织创新 创新协调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汝顶
文章以我国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监管为研究对象,以民间金融理论为基础,分析西部地区民间金融监管存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金融监管主体模糊、金融监管水平不高以及控制金融监管风险的力度较低四大问题,提出民间金融要逐步走向阳光化、规范化、金融监管制度要逐渐健全,监管主体要明确、监管方式要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及逐渐建立风险预警与风险转移机制四大解决西部地区金融监管的措施。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民间金融 监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王高兴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志红 王红星
以中西部地区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9~2015年七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法建立实证模型,分析该区域科技金融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包括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整体较差,并且受环境变量、随机干扰因素以及管理无效率因素的影响很大,剔除环境因素、随机干扰因素和管理无效率因素的影响之后,科技金融的投入产出效率综合净值出现上升趋势,证明环境因素对于科技金融配置效率有重大影响。最后针对效率低下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培玉
随着地方金融的发展纳入到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程,为中西部地方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中西部也面临着金融生态环境欠佳、金融开放扩大、地方金融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差、竞争力弱等挑战,结合有关政策和中西部经济、金融的现实,提出了发展中西部地方金融业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地方金融 金融体系 金融机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钱丽丽
论文通过文献研究,从金融扶贫的概念体系、作用机理及我国中西部地区金融扶贫的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一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侧重于金融如何发挥扶贫作用的机理研究,而对于在制度安排上如何实施金融扶贫的机制研究尚不成熟;另一方面,虽然非正规金融的扶贫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尚未将其纳入金融扶贫的正规化体系。鉴于此,后续研究可从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关系入手,探讨其联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对金融扶贫体系中的担保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金融扶贫 正式金融 非正式金融 联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丙奇 李露丹
本文基于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高度一致的内在关系,对两者进行了耦合性分析,并将两者耦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了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然后采用熵值法对中西部20省份的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的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地区所呈现的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效果的差异性进行分类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在扶贫对象、扶贫手段与扶贫主体上的存在耦合关系;(2)我国中西部20省份的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的效果总体呈现出向好趋势,但不同地区之间普惠金融对精准扶贫效果差别较为明显,因此对各地区实施相应政策时也应当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精准扶贫 效果评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因地区、产业和企业而异,意味着即使是外部输入型的危机,也是通过本国经济中存在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性问题,而产生有所差别的冲击效果。在危机时期,不仅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突出显现出来,以此为内涵的产业结构变化也面临机遇。这种结构变化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表现为从增长方式转变出发,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本文讨论了利用经济周期创造性毁灭的机理,实现区域间雁阵式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并论证了这种转移需要体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经济增长从总体上从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转向更加依赖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制造业 增长方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志芳
农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整体改制、择机上市"的股改原则确定以后,无论是银行业内还是理论界,就农行股改之后如何支持"三农"的问题讨论较多。其焦点在于支农的政策性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如何实现有机的统一。两者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互斥"的效应。这一矛盾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制约着农行支农作用的发挥。必须深入研究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改造经营管理模式,找准支农政策性与资金安全性的结合点,进行产品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