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4)
- 2023(9082)
- 2022(7616)
- 2021(6876)
- 2020(5484)
- 2019(12588)
- 2018(11922)
- 2017(23280)
- 2016(12378)
- 2015(13768)
- 2014(13829)
- 2013(13710)
- 2012(13195)
- 2011(11966)
- 2010(12495)
- 2009(11650)
- 2008(11584)
- 2007(10400)
- 2006(9568)
- 2005(8801)
- 学科
- 济(76131)
- 经济(76079)
- 管理(41604)
- 业(35544)
- 企(28042)
- 企业(28042)
- 财(26966)
- 方法(23890)
- 地方(22361)
- 数学(21676)
- 数学方法(21482)
- 中国(18168)
- 农(16644)
- 地方经济(14292)
- 业经(13367)
- 财政(13325)
- 制(13255)
- 务(12040)
- 财务(12026)
- 财务管理(11983)
- 学(11782)
- 企业财务(11448)
- 农业(11209)
- 政(10908)
- 策(10257)
- 贸(10217)
- 贸易(10211)
- 环境(10119)
- 体(9876)
- 易(9805)
- 机构
- 学院(185297)
- 大学(182586)
- 济(93655)
- 经济(92014)
- 管理(68831)
- 研究(66804)
- 理学(58494)
- 理学院(57869)
- 管理学(57065)
- 管理学院(56705)
- 中国(51395)
- 财(49716)
- 京(36692)
- 科学(36112)
- 财经(35642)
- 所(33461)
- 经(32130)
- 经济学(30993)
- 中心(29621)
- 研究所(29498)
- 江(28913)
- 经济学院(27665)
- 财经大学(25825)
- 农(24683)
- 院(23491)
- 北京(23460)
- 范(22973)
- 师范(22850)
- 州(22210)
- 业大(21048)
- 基金
- 项目(113547)
- 科学(90217)
- 研究(86151)
- 基金(83479)
- 家(71076)
- 国家(70498)
- 科学基金(60926)
- 社会(58548)
- 社会科(55691)
- 社会科学(55681)
- 省(42940)
- 基金项目(42714)
- 教育(38589)
- 自然(35901)
- 划(35306)
- 自然科(35092)
- 自然科学(35085)
- 资助(35063)
- 自然科学基金(34441)
- 编号(33835)
- 成果(28453)
- 发(26238)
- 部(26006)
- 重点(25299)
- 国家社会(25135)
- 课题(23826)
- 教育部(23006)
- 创(22896)
- 性(22794)
- 人文(22583)
共检索到299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来军 赵鹏飞 徐震
运用地方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西部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及有关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新的有意义的实证结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对内资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都倾向于在劳动者质量较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并不显著地追求低劳动力成本;内外资企业都不适宜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产业,而适宜发展满足当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内向型"产业。根据本文的结论,在中西部地区的出口导向的财政政策是不适宜的,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口加工活动和产业无疑会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并且比东部要受到更多的限制。在中西部地区的内外资企业应该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为目标,发展"内向型"产业,...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财政政策 经济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金艳 孙捷 和丕禅
普遍存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乡镇财政负债现象 ,是由于该地区乡镇收支存在一系列问题的结果。全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就会发现在当前的体制中 ,乡镇收不抵支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现有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措施是极为不规范的。要抑制乡镇财政负债的产生就必须解决乡镇收支存在的问题 ,必须转变干部思想观念 ,规范乡镇领导干部行为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加强民主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功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毅 周彬
把宏观经济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的、随机性系统的观点是十分有益的,它是现在和过去各种冲击的反应。实践表明,用VAR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冲击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可以进一步分析宏观经济系统中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地区,传统扶贫开发只顾眼前利益,专注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要解决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之间、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途径——绿色扶贫。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应是绿色扶贫的主要推动力量。从财政角度出发,研究分析绿色扶贫的必要性,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与建议,探索建立绿色扶贫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对财政转变未来扶贫方式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
绿色扶贫 中西部地区 财政支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仇伟 潘新华
财政政策是调控宏观经济重要手段之一,明确它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联系,有利于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有的放矢。本文基于1990-2009年经济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联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但从长远来看,财政政策有效性不够持久,且缺乏长期稳定的内在调节机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龙 刘金全
利用2007—2018年的宏观数据,基于总量和结构视角,运用MS-VAR模型和SV-TVP-FAVAR模型分析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在经济适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和投资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2)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总量上看,财政支出和税收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结构上看,教科研支出、投资性支出、增值税和所得税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消费税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冲击效应。为此,国家既要对特定产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要对具体行业实行结构性优化。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总量调控 结构优化 时变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晁江锋 赵向琴 武晓利 陈国进
构建包含灾难性预期和政府支出因素的DSGE模型,分析罕见灾难在中国宏观经济中的财政政策效应问题。研究发现,政府支出能够明显削弱罕见灾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提升宏观经济对罕见灾难的抵御能力;政府财政补贴在两部门和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较高的财政补贴幅度(占比6%以上)能够有效抵御罕见灾难对两部门经济体的冲击,但并不能够有效缩短该经济体复苏的时间;而财政补贴在三部门灾难经济体中的作用须区别对待,较低比例的财政补贴(占比3%以下)由于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而加剧了该经济体的不稳定性,而较高比例的财政补贴能够抵消财政支出减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该经济体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华 方先明
本文从财政政策是否有效、财政政策是否存在时滞、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如何等三个层面,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我国财政政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财政政策各层变量之间存在层层推进的因果关系,但部分变量的关联与理论的吻合性较差。总体来看,中国的财政政策从其宏观效应来分析是有效的,但存在挤出效应,而且时滞较为明显。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宏观经济效应 实证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朝才 刘德雄 傅志华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财政部财政科研所课题组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现状及其特征1.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差距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在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间...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一婷 刘子玉 刘金全
本文基于平滑迁移VAR模型,测算处于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财政乘数,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政策的作用机理与福利损失进行度量。结果显示:首先,财政乘数在紧缩阶段大于扩张阶段,体现出显著差异性、非对称性与逆周期性,且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最强。财政政策效应在经济扩张阶段明显减弱,体现当前财政政策操作的逆周期特征;其次,在收缩阶段,财政政策效应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持续有效期限可达到5年,但是对应的福利损失较大,可以达到扩张阶段福利损失的3倍;而扩张期间的财政政策效果可以维持2年左右,但福利损失较小,这表明经济扩张期间政策效果较弱,适宜作为维持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的微调工具。目前我国逐步由紧缩时期迈入扩张时期,积极财政政策尚未到退出时点,因此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不同阶段政策效果差异,并将紧缩时期扩张政策的长期福利损失纳入分析框架,以实现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关键词:
财政乘数 财政政策 经济周期 STVAR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小刚
低碳经济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发展目标、减排和成本。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这三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也就是在保证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低排放和低成本。如果单纯为了经济快速转型和兑现减排承诺,而制定和实施强制减排政策,必然引发各种经济冲突和社会矛盾,从而使低碳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从根本上讲,应该把低碳经济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进行考量,而不仅仅是作为工业减排的附属品。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强制减排 政策 困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海莲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长期存在,表明中国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失衡。基于蒙代尔政策指派理论模型以及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估计,可以发现中国财政政策对外部均衡的相对调控效力要优于货币政策,因此中国应运用出口退税等财政政策来促进外部均衡的实现,并考虑选择发行超长期债券方式为财政赤字融资,同时还应及时完善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实现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外部均衡 相对效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寒
开发区是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壮大实体经济、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增长的必由之路。财政政策是支持开发区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文章对国内外开发区发展及其财政政策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通过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对财政支持开发区的资金效应进行了估算,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开发区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明喜 高倚云
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是指财政政策不仅具有凯恩斯效应,还具有非凯恩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的财政政策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在短缺经济结束之前的1979—1982年、1987—1990年和1994—1995年,财政政策具有非凯恩斯效应;1996—2006年,经济开始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财政政策具有显著的凯恩斯效应;财政初始条件和财政调整幅度等主体预期因素不是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必然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恋
文章利用我国1990—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的过度竞争行为产生的财政效应进行分析,并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一般在衰退期采取反周期性支出政策,在繁荣期则采用顺周期的支出政策,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则普遍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强度对财政政策影响很大,预算约束是影响财政政策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竞争和预算约束的交互作用程度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衰退期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规范政府行为实现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