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97)
2023(12282)
2022(10862)
2021(10318)
2020(8555)
2019(19686)
2018(19709)
2017(37757)
2016(20517)
2015(23065)
2014(22471)
2013(22094)
2012(20239)
2011(18105)
2010(18145)
2009(16489)
2008(15896)
2007(14106)
2006(12191)
2005(10371)
作者
(57238)
(47502)
(47263)
(44724)
(30280)
(22928)
(21365)
(18648)
(18009)
(16934)
(16377)
(15879)
(14988)
(14963)
(14483)
(14370)
(14153)
(14140)
(13565)
(13426)
(11692)
(11685)
(11373)
(10765)
(10641)
(10557)
(10537)
(10437)
(9517)
(9414)
学科
(78984)
经济(78909)
管理(62388)
(60397)
(52338)
企业(52338)
方法(35975)
数学(30098)
数学方法(29752)
中国(21049)
(20877)
地方(19356)
业经(19291)
技术(19139)
(18754)
(17134)
理论(15086)
农业(14217)
(13826)
(13585)
贸易(13571)
(13561)
(13110)
技术管理(13046)
环境(12595)
(12041)
(11889)
财务(11830)
财务管理(11809)
(11636)
机构
学院(281285)
大学(280644)
管理(116658)
(108176)
经济(105783)
理学(101660)
理学院(100517)
管理学(98866)
管理学院(98357)
研究(90733)
中国(66280)
(59694)
科学(57728)
(47837)
(44580)
(42081)
业大(41799)
中心(41195)
研究所(40893)
(40264)
财经(38637)
(37917)
师范(37603)
北京(37599)
(35076)
(33678)
(33383)
农业(32763)
经济学(31047)
技术(30567)
基金
项目(198504)
科学(156560)
研究(147822)
基金(142319)
(123353)
国家(122291)
科学基金(105874)
社会(91660)
社会科(86770)
社会科学(86746)
(79288)
基金项目(76774)
自然(68771)
教育(67618)
自然科(67172)
自然科学(67158)
(66037)
自然科学基金(65956)
编号(61238)
资助(57130)
成果(49312)
(45316)
重点(43970)
(42704)
(42580)
课题(41986)
创新(41494)
项目编号(38127)
科研(37288)
大学(36807)
期刊
(116369)
经济(116369)
研究(80914)
中国(53983)
管理(43497)
学报(42543)
科学(40633)
(37938)
教育(35963)
(35250)
大学(32121)
学学(29996)
农业(26717)
技术(25715)
(21248)
金融(21248)
业经(20081)
经济研究(17989)
财经(17768)
图书(16589)
科技(16427)
(15132)
问题(14871)
(14520)
技术经济(14244)
理论(13907)
实践(12947)
(12947)
现代(12838)
商业(12475)
共检索到402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珮  
本文以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背景,基于创新集群的视角,设置高技术产业构建集群潜力的评估体系,并重点关注中西部知识资源最密集的湖北、四川和陕西省,进一步探究潜在集群内部生产和知识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四川和陕西分别在电子通信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形成创新集群的潜力较大。知识子系统的相对发展滞后制约湖北省和陕西省优势产业潜在集群的协调稳定发展,而四川省则需要在生产子系统方面不断完善、提升生产效率和扩大产业规模,同时,维持在知识资源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强  王森林  
本文通过机制法、时间序列法计算了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潜力,分析了未来30年在不同生活标准水平下中西部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认为中西部地区棉花、油料供给相对充足,粮食生产基本能满足需求,但近10年内粮食生产要满足小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从全国范围来看近期粮食生产供需较紧,不能因短期粮食供大于求而放松粮食生产,否则将给国民经济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淑芳  彭馨漫  
近年来,随着全球微型金融业商业化发展趋势的加快,许多微型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使命偏移问题。本文阐述了微型金融机构使命偏移的涵义和衡量指标、具体原因及其负面影响,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微型金融机构的使命偏移问题,检验结果表明微型金融机构追求高的经营可持续性会降低金融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覆盖深度,引发使命偏移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微型金融机构使命偏移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侯泽华  
新的结构发展期,加快资源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将可耗竭资源因素引入有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中,分析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将地区产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借助夹角余弦的思想构建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动态指标,利用2005-2016年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内生驱动力,而政府的调节效应却因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为此,需根据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转型升级策略。对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产业,宜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调节作用,激励企业向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产业,则要更加注重创新技术的培育和应用转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史建军  
基于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度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各省环境治理效率差别较大;无论是以企业规模还是以政府创新支持作为门槛变量,技术创新对于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政府创新支持和社会发展水平对环境治理效率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一般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温青  张成星  冯杰  
目前,银行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都把金融创新作为金融深化的突破口。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银行普遍增强了对金融创新的关注。不断的产品创新在提高银行自身竞争力,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一些风险。监管部门要注重金融监管措施的改进与完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梁双陆  张梅  
将创新划分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3种类型,构建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3类创新发展水平,并测度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间我国东部地区创新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主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处于濒临失调或勉强协调阶段,东部地区创新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应重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燕  
本文在界定开放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西部地区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西部构建开放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指导思想、原则与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流通创新课题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行业。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十五”期间流通创新的重要内容。我国“十五”期间的流通创新不应照搬西方已有的模式,而应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正视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流通制度、流通组织、流通业态以及流通观念等进行全方位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王高兴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昌文  孙文军  
尽管中西部地区的总体投资环境不比东部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西部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丝毫没有吸引力;相反,中西部地区的一些产业、部门和项目与东部地区相比不仅有相对比较优势,甚至有绝对比较优势。中西部政府应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政府的多重目标与外商追求投资利润的目标尽可能统一起来;与此同时,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强投资促进,以减少外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保证现有投资正常进行和投资的不断扩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剑锋  
认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对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从区域情况出发选择发展模式是城市化的战略原则,推动产业聚集是城市化的基本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创新用地机制是城市化的重要制度保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袁维海  
当前产业集群日益成为提升产业与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打造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成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及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则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巨大推动力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崔新进  王锐兰  
纵观世界,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高新技术行业还是在一般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存在着明显的产业集群现象。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思维,可以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