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81)
- 2023(20075)
- 2022(17308)
- 2021(15903)
- 2020(13509)
- 2019(30956)
- 2018(30565)
- 2017(58446)
- 2016(32192)
- 2015(36187)
- 2014(36146)
- 2013(35811)
- 2012(32949)
- 2011(29857)
- 2010(29698)
- 2009(27575)
- 2008(27083)
- 2007(24322)
- 2006(21216)
- 2005(18308)
- 学科
- 济(131976)
- 经济(131835)
- 业(91291)
- 管理(88066)
- 企(68683)
- 企业(68683)
- 方法(60848)
- 数学(53754)
- 农(53219)
- 数学方法(53079)
- 农业(35137)
- 财(32912)
- 中国(32174)
- 业经(31648)
- 学(29520)
- 地方(28539)
- 贸(24201)
- 贸易(24195)
- 易(23472)
- 制(23411)
- 务(20776)
- 财务(20695)
- 财务管理(20648)
- 技术(19945)
- 环境(19761)
- 理论(19725)
- 企业财务(19546)
- 和(18597)
- 银(18539)
- 银行(18447)
- 机构
- 学院(465892)
- 大学(463688)
- 济(181076)
- 管理(179050)
- 经济(177168)
- 理学(156297)
- 研究(156097)
- 理学院(154491)
- 管理学(151442)
- 管理学院(150628)
- 中国(114828)
- 科学(103108)
- 农(100833)
- 京(97225)
- 业大(81184)
- 所(80971)
- 财(80131)
- 农业(78955)
- 研究所(74476)
- 中心(72462)
- 江(67826)
- 财经(65094)
- 范(60487)
- 北京(60253)
- 师范(59740)
- 经(59393)
- 院(55521)
- 州(55160)
- 经济学(53988)
- 农业大学(50498)
- 基金
- 项目(325697)
- 科学(253149)
- 基金(234702)
- 研究(228673)
- 家(208480)
- 国家(206748)
- 科学基金(175319)
- 社会(142393)
- 社会科(134644)
- 社会科学(134601)
- 省(129581)
- 基金项目(125131)
- 自然(117622)
- 自然科(114863)
- 自然科学(114826)
- 自然科学基金(112784)
- 划(108837)
- 教育(104835)
- 资助(96606)
- 编号(92640)
- 成果(73626)
- 重点(73492)
- 部(70466)
- 发(69687)
- 创(66951)
- 课题(63808)
- 科研(63330)
- 创新(62611)
- 计划(62178)
- 大学(59458)
- 期刊
- 济(194842)
- 经济(194842)
- 研究(125871)
- 农(97495)
- 学报(86954)
- 中国(84065)
- 科学(75284)
- 农业(66152)
- 大学(64443)
- 学学(61536)
- 财(60454)
- 管理(59535)
- 教育(45221)
- 技术(38864)
- 融(38762)
- 金融(38762)
- 业经(37008)
- 业(32403)
- 财经(30924)
- 经济研究(29497)
- 问题(27107)
- 经(26418)
- 版(26345)
- 业大(24307)
- 科技(23608)
- 技术经济(22121)
- 图书(21772)
- 资源(21434)
- 统计(21210)
- 理论(20809)
共检索到661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亚楠 陈利根 龙开胜
本文利用对河南省和甘肃省村庄调查和农村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究了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农民主观认识以及行政管理力度都会造成农村宅基地不同程度的闲置。改革的思路为:着眼于制定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改善农村治理结构;建立宅基地整理的保障措施;等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志鹏 许嘉巍 王士君
[目的]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收集农村宅基地闲置相关信息,分析农村宅基地闲置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乡村振兴过程中推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结果]宅基地完全闲置率约为13.19%,季节性闲置率约为31.79%,宅基地季节性闲置较为严重;宅基地面积超标严重,存在内部闲置现象,庭院利用效率低下;闲置宅基地流转程度以及村集体对闲置宅基地的处置能力较低;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务工人数占比、宅基地数量和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宅基地的闲置,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和宅基地退出意愿对宅基地闲置产生负向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务工人数占比和宅基地数量对宅基地闲置产生正向影响。[结论]针对宅基地闲置问题,必须在保障农民居住权之上,充分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合理规划并管控宅基地规模,对于不同闲置类型的宅基地探索差异化解决途径,推动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宅基地用途转换等,通过盘活宅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梦琳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省4市宅基地流转农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宅基地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情况及农户之间福利差异,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引起农户福利变化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下降,且农户间福利差距加大。受教育水平、非农就业、参加社保、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参与流转意愿以及整体满意度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阶段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在高分位点上不如低分位点上更为有力,非农就业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村社保、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分位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梦琳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南省4市宅基地流转农户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宅基地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情况及农户之间福利差异,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引起农户福利变化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流转后农户福利水平下降,且农户间福利差距加大。受教育水平、非农就业、参加社保、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参与流转意愿以及整体满意度对农户福利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阶段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在高分位点上不如低分位点上更为有力,非农就业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村社保、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分位数回归系数值变化趋势分别是先减少后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参与流转意愿对中低分位数上农户福利变化影响的边际效应较大。因此,在加快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支持力度和教育投入、实施非农就业指导培训、尊重农户流转意愿和提升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整体满意度的基础上,对流转后福利变差的农户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增加其职业技能培训和受教育的机会,这对增加农户福利水平,缩减农户间福利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在明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民纷纷涌入非农产业,并异地居住,许多农村宅基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解决农宅闲置问题,已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短板。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制度性缺陷是重要因素,应尽快明确宅基地产权,加快宅基地立法和规划,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办法,建立规范的农村宅基地市场,鼓励使用权流转,引导农民合理建房,全面提升土地执法管理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闲置 使用权流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发超
农村宅基地闲置部分科学有序的退出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重要途径,而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农户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选取闽南地区3个地市内21个自然村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研究数据,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子对闽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1)闽南地区农户中有意愿退出宅基地的比例约为30%;(2)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总收入、生活环境、农业收入比重、职业培训情况、家庭宅基地面积、住房成新度、家庭总人数、退地政策了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发超
农村宅基地闲置部分科学有序的退出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重要途径,而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农户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选取闽南地区3个地市内21个自然村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研究数据,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子对闽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1)闽南地区农户中有意愿退出宅基地的比例约为30%;(2)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总收入、生活环境、农业收入比重、职业培训情况、家庭宅基地面积、住房成新度、家庭总人数、退地政策了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发超
农村宅基地闲置部分科学有序的退出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重要途径,而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农户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选取闽南地区3个地市内21个自然村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研究数据,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子对闽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1)闽南地区农户中有意愿退出宅基地的比例约为30%;(2)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总收入、生活环境、农业收入比重、职业培训情况、家庭宅基地面积、住房成新度、家庭总人数、退地政策了解程度、户主年龄;(3)其中户主受教育水平、家庭年总收入、退地政策了解程度和职业培训的影响方向为正,其他因素作用方向为负。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农户的意愿,将宅基地退出与就业培训、产业发展、农民安居、政策宣传相结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婷婷 龙花楼 王艳飞
研究目的:基于全国典型村庄调研,分析不同地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和成因,为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调研村庄宅基地闲置现象普遍,2018年闲置程度平均为10.7%。(2)各地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差异明显。分区域看,东部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中部村庄最低;分城乡区位看,村庄离城市距离越远,宅基地闲置程度越高;分地形看,平原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分是否为贫困村庄看,村庄宅基地闲置程度随村庄贫困程度的加深而升高。(3)宅基地闲置是乡村人口结构变化与宅基地利用失衡的结果。长期外出务工、城镇有住房、"一户多宅"、宅基地损毁引起宅基地闲置的成因占比依次下降。(4)农村宅基地闲置受乡村地域内外宏微观因素综合影响,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引起的就业非农化、人口市民化是宅基地闲置的直接动因,现行城乡二元制度和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宅基地闲置的根本原因。研究结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需要因地制宜推动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健全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创新城乡制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燊炜 赵翠萍 张颖 余燕
测度分析农村宅基地租赁定价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当前阶段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发育进程。基于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发布的439宗宅基地租赁数据,分析中部地区宅基地流转租金定价总体水平与区域差异,并采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识别宅基地特征对流转定价的影响及差异。研究表明,宅基地特征、农房特征、基础设施特征、区位特征对定价主要呈现正向影响,且对不同分位点租金水平的宅基地影响也具有差异性。因此,为引导农户获取流转收益,应建立以宅基地租赁为主的交易市场;村集体应参与农村宅基地租赁;差异化引导不同价格水平宅基地流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永才 李沐芸 宋珂 刘卫柏 郑爱民
在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路径的基础上,基于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选择整体分析视角,运用IAD延伸决策分析模型探析影响农户参与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的因素。围绕参与农户个人与家庭特征、政策与市场环境、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选择变量、改革认知等四类变量,利用浏阳市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受这四类变量的共同影响与作用。其中,农村住宅数量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发挥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提出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与使用改革过程中,要加大政策和舆论宣传,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合理规范使用有偿使用费用,营造公平公正社会环境,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加快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满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需求,是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农村宅基地闲置与转型再利用的既有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宅基地闲置的概念内涵、现状与成因,明晰了闲置宅基地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转型方向。当前,农村宅基地的闲置主要包含“占而不用”和“建而不住”两种情况,闲置的成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宅基地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位、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等。未来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基于宅基地闲置类型区别探讨制定闲置宅基地量化指标体系,宏观上把握闲置宅基地的形成机制、变迁逻辑等基本规律,聚焦闲置宅基地整治及土地优化调控途径,为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静
加快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满足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设需求,是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农村宅基地闲置与转型再利用的既有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宅基地闲置的概念内涵、现状与成因,明晰了闲置宅基地转型的现实需要与转型方向。当前,农村宅基地的闲置主要包含“占而不用”和“建而不住”两种情况,闲置的成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宅基地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位、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及家庭结构的改变等。未来应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基于宅基地闲置类型区别探讨制定闲置宅基地量化指标体系,宏观上把握闲置宅基地的形成机制、变迁逻辑等基本规律,聚焦闲置宅基地整治及土地优化调控途径,为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桂芳 杨玉珍
从理论上讲,城镇化进程应是农村人口转移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城市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过程。然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减少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不减反增,农村建设用地粗放利用、浪费严重。2013年末,城镇化率达53.7%,然而5亿亩建设用地中村镇建设用地占3.7亿亩,城市建设用地占1.3亿亩,村镇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2.85倍。由此可见,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巨大空间是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静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农户间的分化日益加深。异质性农户对宅基地功能偏好及其受偿价格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首先,将宅基地功能分为社会保障功能、资产功能、心理功能和生产功能;然后,选取无锡新区梅村街道和旺庄街道为样本,构建农户宅基地功能评价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权;最后,对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和非农户四种类型农户的宅基地功能分别进行评价,得到不同类型农户的功能偏好和受偿价格,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