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1)
2023(9817)
2022(8381)
2021(7808)
2020(6633)
2019(15176)
2018(14799)
2017(29580)
2016(15143)
2015(16963)
2014(16592)
2013(16175)
2012(14541)
2011(12579)
2010(12021)
2009(10659)
2008(10052)
2007(8390)
2006(6887)
2005(5453)
作者
(38548)
(32437)
(32363)
(30722)
(20555)
(15419)
(14844)
(12828)
(12368)
(11189)
(11003)
(10763)
(9935)
(9906)
(9758)
(9742)
(9653)
(9464)
(9179)
(8993)
(7953)
(7807)
(7652)
(7431)
(7291)
(7219)
(6915)
(6734)
(6313)
(6276)
学科
(67613)
经济(67560)
(45282)
管理(45229)
(37233)
企业(37233)
方法(32272)
数学(28929)
数学方法(28582)
(18020)
(16474)
地方(16121)
中国(15513)
业经(15423)
(12602)
贸易(12596)
农业(12264)
(12257)
产业(11268)
(11235)
财务(11203)
财务管理(11183)
(11133)
技术(11013)
企业财务(10329)
环境(9699)
(9380)
银行(9372)
地方经济(9202)
(9019)
机构
学院(205426)
大学(202459)
(91298)
经济(89885)
管理(87786)
理学(77605)
理学院(76915)
管理学(75760)
管理学院(75377)
研究(60471)
中国(45481)
(39694)
(39379)
科学(34060)
财经(32840)
(30037)
中心(29841)
经济学(28723)
业大(27938)
(27592)
(26799)
(26711)
经济学院(26224)
财经大学(24844)
(24565)
研究所(24499)
师范(24343)
经济管理(24159)
北京(23691)
商学(23502)
基金
项目(150072)
科学(121357)
研究(112153)
基金(112063)
(95990)
国家(95231)
科学基金(84717)
社会(74958)
社会科(71410)
社会科学(71396)
基金项目(60295)
(58103)
自然(53670)
自然科(52479)
自然科学(52469)
自然科学基金(51517)
教育(51271)
(48415)
编号(44559)
资助(44294)
(34233)
(33533)
重点(33465)
成果(33462)
(32647)
国家社会(31955)
教育部(30447)
创新(30368)
人文(30333)
(29129)
期刊
(91038)
经济(91038)
研究(54663)
中国(31501)
管理(31244)
(31186)
科学(26162)
学报(25060)
(23734)
大学(20839)
学学(20029)
技术(19604)
业经(16734)
农业(16272)
(16172)
金融(16172)
教育(16002)
财经(15976)
经济研究(14868)
(13889)
问题(12585)
技术经济(10574)
商业(10442)
统计(9527)
财会(9395)
科技(9277)
理论(9187)
(9127)
现代(9023)
(8927)
共检索到27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任建辉  周岩  
在构建商务成本评估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交易成本及商务总成本的基础上,运用敏感性分析计算了相关转移行业对不同地区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敏感程度,给出中西部各省(市、区)产业承接的重点行业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云虹  王美昌  
基于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中西部地区综合评价后发现,其整体承接能力偏低,空间差异特征明显。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优势产业和产业发展规划分析得到,中部地区在今后的产业承接中应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生物制药和纺织服装等行业为重点;西部地区应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专用设备装备制造和能源化工等行业为重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将中西部地区划分为东北、中部、西北、西南4个区域,采用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各区域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劳动力成本、人力资源和路径效应。结果发现:4个区域的路径效应、资本存量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源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东北、西北地区不显著;劳动力成本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存在负相关关系,但对东北地区不显著;除中部地区外,经济规模与产业转移承接地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中西部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家在促进产业转移进程中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影响要素制定宏观政策与微观引资策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文宇  
当前,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如何在承接中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壮大和发展自己,中西部地区必须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知己知彼,找准对接点;强化公仆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水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承接的有效制度安排;审慎引资,不图一时之利;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承接的载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英基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实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内在动因、优劣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公共服务、技术创新、禀赋升级、结构优化、产业联动发展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容宁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与互动合作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引发的产业梯度转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努力降低转移的成本,加强产业链培育和配套环境建设,抓住不同时机的产业类型,实现产业有效承接和合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颜银根  王光丽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断回流、承接产业不断增加,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文章通过构建空间均衡模型,使用2011-2016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安徽和河南的地级市数据做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促进了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承接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相互影响,形成了"循环累积效应";(2)如果只有劳动力回流或产业承接并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形成交互影响,才能共同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双转移"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启示为:(1)劳动力的回流与产业承接需要同步发展;(2)城镇化发展的提升需要回流劳动力和产业承接的合力推进;(3)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据产业梯度发展的理论来推动;(4)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尤其是外资的流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涛  邹双  
为研究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适合模式,文章采取实证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2000-2011年间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即集群转入模式的内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仅小规模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边际产业,文章提出中西部地区应以集群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及选择关联产业进行产业转移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海峰  葛林  王美昌  
本文构建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理论体系和理论模型,并对钻石模型的基准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食品加工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承接食品加工业是合理的选择,建议重点打造南昌、九江、宜春和抚州四大食品加工业板块,并指出了各大板块重点发展的食品加工产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明  宋彦玲  
本文梳理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FDI)质量影响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作用和内在机制,并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其前期规模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FDI质量(盈利能力、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出口能力和规模)通过改善中西部地区生产环境、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增强区域规模效应等路径推动东部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FDI盈利能力、出口能力和规模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作用显著,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作用并不明显; FDI盈利水平、FDI规模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FDI管理水平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但对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作用不显著,FDI技术水平呈现的作用与FDI管理水平恰好相反,FDI出口能力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但对承接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作用不显著; FDI管理水平和FDI规模促进了东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但对中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FDI技术水平促进了东部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而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冬梅  
产业转移对承接方具有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西部地区能否充分利用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关键在于承接能力。影响产业承接能力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西部地区产业承接的客观环境;另一方面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竞争力。该文认为,西部地区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改善产业转移的环境;发挥承接企业的主体功能,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发展西部地区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龙斌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成本大幅提高推动国内加工贸易必须向中西部转移。然而,由于存在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差、通关效率低、竞争对手多等制约因素,中西部地区要想顺利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必须多途径、多方式突破物流瓶颈,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条件,提高加工贸易的通关效率,同时争取国家的加工贸易政策倾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AZD024)项目首席专家:耿明斋本项目课题组首席专家耿明斋教授长期致力于工业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川  宋晓明  
当前,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必然选择。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内在特征,阐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机理与要素,构建了包括产业承接载体、承接科技、承接成本和承接环境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西部18个省(市区)承接高技术产业转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和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大研发资金和研发人才投入,优化产业承接科技环境;扩大地区开放水平,增强政府产业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地区"短板"影响,提高产业承接整体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燕玲  林峰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下, 我国西部大开发正积极有序地稳步推进, 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增加,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然而,应该看到, 目前各地均把开发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 而对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导致西部工业化进程缓慢, 工业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下降, 使西部经济的长期发展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因此, 西部地区应抓住国际和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时机, 并结合自身的有利条件, 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