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0)
- 2023(15409)
- 2022(12857)
- 2021(11889)
- 2020(9656)
- 2019(22109)
- 2018(22199)
- 2017(42198)
- 2016(23127)
- 2015(25909)
- 2014(26340)
- 2013(25957)
- 2012(23957)
- 2011(21716)
- 2010(21715)
- 2009(19787)
- 2008(19193)
- 2007(16899)
- 2006(15212)
- 2005(13798)
- 学科
- 济(99325)
- 经济(99223)
- 管理(63011)
- 业(61971)
- 企(48967)
- 企业(48967)
- 方法(37908)
- 数学(32091)
- 数学方法(31729)
- 中国(30758)
- 农(29056)
- 地方(27926)
- 业经(24248)
- 学(21174)
- 财(20847)
- 农业(20007)
- 制(17171)
- 贸(16873)
- 贸易(16856)
- 易(16229)
- 环境(15809)
- 银(15694)
- 和(15676)
- 发(15662)
- 银行(15652)
- 理论(15602)
- 技术(15389)
- 融(15303)
- 金融(15300)
- 行(15077)
- 机构
- 大学(327956)
- 学院(327428)
- 济(129259)
- 管理(127511)
- 经济(126304)
- 研究(116382)
- 理学(109330)
- 理学院(108026)
- 管理学(106148)
- 管理学院(105567)
- 中国(86427)
- 科学(73054)
- 京(72301)
- 所(59344)
- 财(57919)
- 农(55419)
- 研究所(53986)
- 中心(51832)
- 江(49314)
- 业大(49108)
- 范(46468)
- 北京(46346)
- 师范(46031)
- 财经(45745)
- 农业(43022)
- 院(42372)
- 经(41502)
- 州(40701)
- 经济学(37783)
- 师范大学(37249)
- 基金
- 项目(222136)
- 科学(173976)
- 研究(164411)
- 基金(158532)
- 家(138427)
- 国家(137202)
- 科学基金(116959)
- 社会(102047)
- 社会科(96507)
- 社会科学(96481)
- 省(87272)
- 基金项目(84401)
- 自然(75079)
- 教育(74605)
- 划(73721)
- 自然科(73313)
- 自然科学(73298)
- 自然科学基金(71943)
- 编号(68169)
- 资助(64356)
- 成果(55780)
- 发(51556)
- 重点(50036)
- 部(47997)
- 课题(47577)
- 创(45842)
- 创新(42711)
- 科研(41779)
- 国家社会(41390)
- 项目编号(41258)
- 期刊
- 济(150271)
- 经济(150271)
- 研究(100686)
- 中国(68529)
- 学报(52166)
- 农(52142)
- 科学(49014)
- 管理(48265)
- 教育(41987)
- 财(41679)
- 大学(39212)
- 学学(36515)
- 农业(36246)
- 融(30411)
- 金融(30411)
- 技术(29129)
- 业经(26063)
- 经济研究(23302)
- 财经(21662)
- 问题(19877)
- 图书(19513)
- 业(18853)
- 经(18461)
- 科技(16424)
- 理论(15917)
- 技术经济(15654)
- 资源(15518)
- 现代(15350)
- 版(14792)
- 商业(14700)
共检索到497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芳
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三化"互动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富裕的重大问题,也是拉动内需的关键。本文基于土地视角分析了中西部"三化"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西部"三化"互动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模型。可持续发展财务评价模型将土地城镇化转变人口城镇化,使农民既不失地又不失业;然后以城镇化为引领,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荣增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出发点,利用层次分析模型深入探讨了影响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六项制约因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建霞
文章首先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其次具体论述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可持续发展与科技进步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启才,黄敬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春超 姚义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雷海章,男,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41年4出生,四川宜宾市人。1966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农业经济系,随后分配到青海省称多县政府工作979年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生。19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986年10月至1987年11月赴苏联莫斯科季米里捷夫农学院进修。1992年至今,先后担任华中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贾佳
农村图书室建设不但有效的缓解农民科技需求与农村现有科学普及环境的矛盾,还为培养现代化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提供有力支撑。本文以中西部地区为切入点,分析农村图书室建设现状与问题,提出中西部地区农村图书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图书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落成 董雅文 朱振国
探讨了中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并提出了一些环境立法、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优化、环境带动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中西部,环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岳利萍
早在2001年我国就开始重视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目前共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其空间分布呈现出全国性分布、空间非均衡分布和区域内部聚集分布三大特征。全国性分布体现在从资源型城市的绝对数量看,四大区域无一例外均有资源型城市,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个数分别是37座、49座、74座和102座。空间非均衡性分布则表现为各地区资源型城市占
[期刊] 改革
[作者]
岳利萍
早在2001年我国就开始重视和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问题,目前共有262座资源型城市,其空间分布呈现出全国性分布、空间非均衡分布和区域内部聚集分布三大特征。全国性分布体现在从资源型城市的绝对数量看,四大区域无一例外均有资源型城市,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个数分别是37座、49座、74座和102座。空间非均衡性分布则表现为各地区资源型城市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尹世杰
我国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应汲取国内外经验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必须:(1)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搞好城市发展规划;(2)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3)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4)搞好生态平衡;(5)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中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洪恩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球的中心问题,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清洁能源尤其是洁净煤技术在我国中、西部可持续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煤炭资源管理和能源安全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洁净煤技术 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路小昆
西部各省区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 ,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立足于本地区、本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的实际 ,注重城市化的内涵和质量 ,在协调的基础上加快 ,在加快的过程中保持协调 ,实现城市化的持续、稳步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春香
从多目标最优化视角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以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构成的能源化工基地支撑环境评价体系。然后在对西部地区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支撑环境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形成良性的水循环模式、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扩大对外开放度、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普适性建议。
关键词:
能源化工基地 多目标最优化 环境支撑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永娇 郑华珠 董锁成 钱娇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出现"高—高"和"低—低"空间分布。(2)产业资源配置效率(TI)及产业结构高级化(TS)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现阶段优化TI比TS升级对减缓碳排放更有效,其直接和间接的边际效应强度分别达41.2%和32.2%、8.0%和6.1%,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强度。(3)为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强TI和TS优化升级,特别是近期内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而解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双重胁迫压力,减少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