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2)
- 2023(9900)
- 2022(8871)
- 2021(8424)
- 2020(6966)
- 2019(16621)
- 2018(16523)
- 2017(32561)
- 2016(17687)
- 2015(19596)
- 2014(19589)
- 2013(19548)
- 2012(17878)
- 2011(15947)
- 2010(15732)
- 2009(14204)
- 2008(13626)
- 2007(11741)
- 2006(10225)
- 2005(8831)
- 学科
- 济(73239)
- 经济(73172)
- 管理(49180)
- 业(47177)
- 企(39133)
- 企业(39133)
- 方法(34305)
- 数学(29967)
- 数学方法(29658)
- 农(18785)
- 地方(18208)
- 中国(17482)
- 财(16657)
- 学(15867)
- 业经(15827)
- 农业(12683)
- 贸(12278)
- 贸易(12272)
- 制(11864)
- 易(11857)
- 和(11472)
- 环境(11445)
- 理论(11345)
- 技术(10830)
- 务(10720)
- 财务(10663)
- 财务管理(10647)
- 企业财务(10126)
- 地方经济(10070)
- 划(9728)
- 机构
- 大学(248883)
- 学院(247108)
- 管理(101887)
- 济(97772)
- 经济(95688)
- 理学(89450)
- 理学院(88440)
- 管理学(86945)
- 管理学院(86516)
- 研究(82163)
- 中国(58311)
- 京(53158)
- 科学(52577)
- 财(41808)
- 所(40943)
- 农(38229)
- 业大(37989)
- 研究所(37745)
- 中心(36370)
- 财经(34622)
- 江(33862)
- 北京(33525)
- 范(33232)
- 师范(32929)
- 经(31531)
- 院(30227)
- 农业(29938)
- 经济学(28718)
- 州(28258)
- 师范大学(26765)
- 基金
- 项目(177088)
- 科学(139193)
- 研究(129414)
- 基金(128521)
- 家(112011)
- 国家(111119)
- 科学基金(95569)
- 社会(80500)
- 社会科(76269)
- 社会科学(76248)
- 基金项目(69544)
- 省(68725)
- 自然(63036)
- 自然科(61544)
- 自然科学(61531)
- 自然科学基金(60436)
- 教育(58621)
- 划(58099)
- 编号(52870)
- 资助(52705)
- 成果(42202)
- 重点(39437)
- 部(38916)
- 发(38105)
- 创(36577)
- 课题(35827)
- 创新(34080)
- 科研(33849)
- 教育部(33316)
- 大学(32723)
- 期刊
- 济(103751)
- 经济(103751)
- 研究(71792)
- 中国(41105)
- 学报(39385)
- 科学(37120)
- 管理(36279)
- 农(34146)
- 财(29496)
- 大学(29432)
- 学学(27710)
- 教育(26256)
- 农业(24164)
- 技术(21124)
- 业经(17434)
- 融(17099)
- 金融(17099)
- 经济研究(16408)
- 财经(16200)
- 图书(13846)
- 问题(13789)
- 经(13740)
- 科技(12726)
- 理论(12604)
- 技术经济(12339)
- 业(11990)
- 实践(11697)
- 践(11697)
- 资源(11419)
- 现代(11341)
共检索到344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攀 高红贵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主要以资源型产业和能源供应业为主,在工业结构与市场化两方面均滞后于东部地区。基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41个细分工业部门的工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21个省区市的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市场化程度高的省份,工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也较高。二者内外共同作用,相辅相成,能够加快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7个产能过剩工业应以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化解过剩产能,要加快制造业发展、加强金融体系建设、重视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分层次推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等。
关键词:
工业结构 工业结构合理化 市场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巍钰; 彭涵祺; 王远东;
基于我国工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且工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的典型事实,选取中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创新指标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都有着正向影响,而其余驱动因素对两者的影响则存在差异。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工业结构升级; 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昭乌达、哲里木、兴安和呼伦贝尔四盟等行政区域。本区经过历史上的发展和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经济区域。三十多年来,东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教训。对此,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研究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既可按省按行政区剖析,也可从经济区考查。本文是从经济区的角度,对其工业结构与布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杨富田
传统的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县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县域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配套设施产业、"互联网+产业"的信息化产业,不断优化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使东北地区县域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乡村旅游监督管理,树立乡村旅游品牌;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线下物流,促进现代新兴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解决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的矛盾,推动东北地区县域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高级。
关键词:
新常态 产业结构 县域 东北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桐彬 朱英明 王念
基于产业结构锁定效应理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凤凰涅槃"式产业转型和"腾笼换鸟"式产业转移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本文使用PSM-DID方法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东北振兴战略可以通过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工业化、政府规模等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东北振兴战略既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分类异质性,促进了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产业转移,阻碍了成熟型城市产业转型。因此,应提升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本水平,突破资源型产业锁定效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分类引导资源型城市转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洪梅 章磷 董大朋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产生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镇化进程延缓密切相关,本文选择2003—2016年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面板数据,对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大了东北地区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应该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同时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城乡之间协调均衡发展,消除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障碍,拓宽农业劳动者收入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汉杰 李春艳 秦婷婷
针对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地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产业升级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科学评价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客观评价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升级能力,借鉴发展成效突出地区的经验,总结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庆龙 史桂芬
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滑,源于东北地区根深蒂固的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需要现代金融体系的大力支持。应以东北地区资源禀赋为依托,实现金融精准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并以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作为金融支持的基本原则。面对资金外流的客观事实,立足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金融支持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还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在具体实现路径上,宜采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PPP"与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相融合的模式。
关键词:
新常态 东北振兴 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支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林莎
清末以来 ,随着东北地区的弛禁开放和大规模开发 ,迅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成为我国工业化进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清末弛禁放荒中东北地区开始的工业化进程 ,民国时期主要体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伪满时期则呈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在各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较快 ,在一定时期内居全国领先地位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工业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潘顺安 刘继生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建国之初重点建设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初期承担了历史的重任,创造了光荣的历史。这里不仅诞生了新中国工业的许多个第一,还为全国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燃料和原材料,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工业丰碑。东北工业规模庞大,分布集中,门类齐全,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优良条件。通过工业旅游开发,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工业旅游 怀旧 体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宁 赵伟
在对相关的就业理论与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衡量地区就业能力的影响因子。进而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以相关的区域与空间理论及分析方法为基础,在系统论思想及指标与指标体系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衡量地区就业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东北地区35个地级市一级的行政区域的就业能力进行量化指标的对比与分析,进而确定其就业能力的区域分异及所反映出的地域结构特征和在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
城市就业能力 地域结构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飏 王士君 杨艳茹 高翯
从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基本历程出发,总结了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独特的内在问题、外部形势、动力机制与空间重构的方向选择。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如下基本特征:城市圈层结构比较明显;城市核心区进一步强化,"多中心"格局尚未形成;"退二进三"彰显成效,"工业包围城市"痕迹严重;正在进入一个城市迅速外延的发展阶段;空间扩展呈现多元化特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卓顺
吉林省、黑龙江省各产业投资对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大,辽宁省各产业投资对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小;辽宁省、黑龙江省第三产业投资对各产业产值的综合关联度最大,吉林省第一产业投资对各产业产值的综合关联度最大。这种状况与东北三省三次产业投资比重并不相符,说明东北地区产业投资结构不协调。而且,东北地区第二、三产业内投资结构也不协调,造成各产业投资边际产出上升幅度趋弱。因此,应通过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巩固和改造支柱产业、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增强产业间关联效应、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加强民间投资引导力度等方式,优化东北地区产业投资结构。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 投资结构 关联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