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44)
2023(12356)
2022(10528)
2021(9794)
2020(8469)
2019(19869)
2018(19595)
2017(38393)
2016(20745)
2015(23288)
2014(23373)
2013(23060)
2012(21331)
2011(19159)
2010(19100)
2009(17618)
2008(17522)
2007(15484)
2006(13227)
2005(11609)
作者
(60194)
(50601)
(50522)
(48067)
(32163)
(24415)
(23092)
(19788)
(19292)
(17902)
(17231)
(17196)
(15919)
(15822)
(15717)
(15625)
(15467)
(15046)
(14596)
(14559)
(12418)
(12399)
(12388)
(11696)
(11380)
(11319)
(11262)
(10921)
(10160)
(10080)
学科
(91050)
经济(90961)
管理(58633)
(56932)
(46656)
企业(46656)
方法(44018)
数学(39116)
数学方法(38618)
(24177)
中国(23319)
(23090)
地方(20281)
(18731)
业经(18362)
(16257)
农业(16017)
(15411)
贸易(15407)
(14903)
(14840)
财务(14796)
财务管理(14761)
企业财务(14012)
理论(13380)
(13127)
环境(13052)
(12746)
银行(12706)
(12421)
机构
大学(302513)
学院(301238)
(123470)
经济(120890)
管理(117898)
理学(102896)
理学院(101705)
管理学(99749)
管理学院(99173)
研究(98127)
中国(72620)
(62791)
科学(61874)
(55257)
(51245)
(49010)
中心(46161)
业大(46097)
财经(45234)
研究所(45048)
(44339)
(41113)
农业(40450)
(39890)
师范(39457)
经济学(38947)
北京(38468)
(35440)
经济学院(35429)
(35072)
基金
项目(208313)
科学(165124)
基金(153802)
研究(148419)
(134539)
国家(133477)
科学基金(115187)
社会(95426)
社会科(90548)
社会科学(90519)
基金项目(82352)
(80835)
自然(76022)
自然科(74320)
自然科学(74295)
自然科学基金(72946)
(68814)
教育(68792)
资助(62548)
编号(59012)
重点(47256)
成果(47090)
(46615)
(44730)
(43058)
科研(40789)
创新(40361)
课题(40182)
教育部(39990)
国家社会(39941)
期刊
(128951)
经济(128951)
研究(82685)
中国(49219)
学报(48034)
(45472)
科学(45241)
(43445)
管理(40343)
大学(36382)
学学(34676)
农业(30212)
技术(26049)
教育(26020)
(24469)
金融(24469)
财经(22281)
业经(21603)
经济研究(20272)
问题(19549)
(19155)
(15801)
统计(15246)
(15183)
技术经济(15096)
资源(13982)
商业(13907)
(13821)
理论(13719)
现代(13525)
共检索到422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叶  
经营县城是当前中西部地区推动县域城镇化的主导模式,这使县域城镇化普遍陷入低质量发展困境。本研究引入城市等级结构的分析视角,依托个案研究方法,解释中西部县城经营悖论的发生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经营协调着城市建设投入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展开依赖经营驱动机制、经营约束机制与发展转换机制的共同运作,城市等级结构对城市经营机制的运转有着重要影响。中西部县城位于城市等级体系末端,以公共服务经营化驱动城市经营,在弱经营约束与弱发展转换机制下进行资金投入构成了县城经营的基本特征。由此,经营县城获得的强大资源动员能力与低效的公共支出相碰撞,使县域城镇化陷入弱发展、高汲取、高风险的经营悖论。这表明,中西部县城处于“弱市场-强社会”的城乡中间地带,不适宜采取风险性的城市经营策略,应当将保障农民利益、维持社会稳定的公共服务作为县域城镇化的核心内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阳盼盼  
循环经济实现是物质循环与价值循环的耦合。物质循环是循环经济实现的目标,价值循环是循环经济实现的条件。根据价值循环的实现程度,循环经济可分为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和萎缩再生产三种实现状态。循环经济难以实现的根源在于企业未能在循环经济中实现价值循环,循环经济无法扩大再生产。政府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实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消费者培养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价值认同,企业逐步降低循环经济再生产成本能有效推动循环经济扩大再生产,以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欢欢  兰蓓  
"后危机"时代的城市国际化有了新的内涵,我国中西部城市的国际化路径要在东部沿海城市的国际化路径中加以传承创新。本文从城市国际化的评价方法入手,将联合国伊斯坦布尔城市年会提出的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与"国际城市2.0版"新趋势相结合,构建了全新的城市国际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主要城市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查找中西部城市国际化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中西部城市的国际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立刚  曾小明  
人力资本对产业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高低有别。因此,从人力资本空间差异视角研究人力资本与产业空间转移的关系,可以为我国东部产业难以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和收效甚微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一种理论解释。基于城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份额增加能够有效促进地区产业份额增加,在解决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空间分布的反向因果关系后,人力资本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仍然稳健。在人力资本仍集聚于东部地区的情况下,东部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自然难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应将人力资本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部分,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效应对之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曹聪敏  张丽  
以县城作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基于西部地区陕西省合县县城城镇化的实践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打造城区”与农民“经营家庭”的双重经营行为共同推动了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经营行为具有内在利益契合性,地方政府“打造城区”的内容正是农民“经营家庭”所需,这在无形中形成一股推动县城城镇化的集合力量。然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县城城镇化经由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双重经营已经达到接近饱和的临界状态,县域人口外流的趋势难以逆转。因此,在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应该立足现实,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有序推进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县域产业振兴为抓手,走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化和县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二是打造村镇两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建立县城城镇化的梯度空间体系;三是推动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改革,为县域人民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李  陈萌  
"三层区划圈"是对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行政空间特点的一个理论概括。依托于行政区域界线,中心城市可以分为核心城区(含近郊区)、远郊区、依附型城市(镇)三个圈层。根据这一框架,中心城市应结合各自条件在城市群和都市圈这两个方向之间作出选择。中西部地区因受到行政的强干预,其城镇格局呈现出两个特点:省会城市举足轻重且发展潜力依然很大,中等城市断档且发育困难。这表明中西部地区现阶段更适合优先发展都市圈。鉴于此,行政区划改革应作为优化其城镇格局的先行举措,重点是适度推进第一圈层内较小市辖区的合并,借助市政府驻地迁移来实现权力中心的自我分割以进行圈层间破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利用2004—2010年我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本文计量分析了生产率是否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与异质性贸易理论关于生产率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结论不同,生产率并非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决定因素,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悖论;但出口规模和以出口外向度比较优势为表现的行业外向型发展程度,对企业"走出去"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生产率悖论,实质上源自于现有文献所揭示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本文研究还发现行业规模优势、政府参与以及政策支持均对企业"走出去"具有显著促进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云鹏  顾海兵  
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到要加快中西部的发展,要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政策要逐步向中西部倾斜,这对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但是中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是有差距的,究竟谁会成为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对其主要城市:南宁、成都、重庆、贵阳、昆明、西安、兰州、西宁、乌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初升  冯贺霞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以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物质生活条件差距不断扩大,但一些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却强于城镇居民。本文将这种悖论式的事实置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实之中,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城乡幸福悖论主要源于城乡居民不同的主观心态:控制绝对收入、相对收入及个体特征等相关变量之后,城市居民并不比农村居民更幸福,然而,一旦加入城乡居民对"命运"、"家境"和"进取心"等主观心态,城市居民幸福感会高于农村居民幸福感。另一方面,如果控制包括主观心态在内的其他条件,在那些绝对收入超过16 0...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巍钰; 彭涵祺; 王远东;  
基于我国工业结构已趋于完善,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且工业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的典型事实,选取中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升级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创新指标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都有着正向影响,而其余驱动因素对两者的影响则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春霞  谢高地  成升魁  
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 ,认识这种差异的特征对于制定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有关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 17项指标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对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差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 ,东中西部农业发展的整体差异仍然很大 ,主要表现为人均农业产值和人均乡镇企业产值差异较大。而且 ,从 1980~ 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吉尼系数一直呈现增大趋势 ,说明区域差异呈持续扩大的态势。到 1998年人均农业产值的吉尼系数高达 0 .43 ,已经高于国际警戒水平。对近 10年东中西部乡镇企业产值变化的分析说明 ,自从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以来 ...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云川  张鹏  
近来中西部地区许多城市都出台了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现有研究既提出了支持的意见,也有一些质疑。以SWOT分析为框架,从人力资源、产业结构优化、技术溢出等多方面对中西部服务外包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发现中西部具备了发展服务外包的某些优势,也有许多战略机遇,但近期内仍存在某些劣势,内外部威胁都不容忽视。建议某些中西部城市多开拓欧美市场而不要像东部外包城市那样集中于日本市场,而另一些中西部城市近期内则不宜将服务外包作为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王秀清  
本文依据农户收入方程,确定影响农户收入的决定因素,并结合Blinder-Oaxaca分解方法,从中西部地区间差异和高低收入组间差异两个角度,实证分析农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农户家庭经营不是影响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户纯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原因,工资性收入的多寡已经成为影响农户收入及其差异的重要因素;中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差异的大约15%由地区禀赋造成,高于85%的比重由回归系数差异造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戚功生  林万龙  
中央财政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投入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农村公共投入的政策效果不仅取决于城乡差距的减小,而且还要受到农村内部差距的影响。本文基于中西部三县调研活动的数据资料,总结了农户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和使用中成本负担的表现和作用,分析了成本负担加重农民负担和排斥低收入家庭、流动人口从公共服务中受益的影响,并指出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成本负担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政策的总体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