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1)
2023(13251)
2022(10473)
2021(9454)
2020(7237)
2019(16254)
2018(15825)
2017(30157)
2016(16185)
2015(17973)
2014(18190)
2013(18101)
2012(16926)
2011(15613)
2010(15870)
2009(14724)
2008(14557)
2007(13360)
2006(12410)
2005(11735)
作者
(48404)
(40871)
(40450)
(37978)
(25556)
(19553)
(18051)
(15758)
(15672)
(14492)
(13936)
(13618)
(13082)
(12935)
(12536)
(12471)
(11825)
(11751)
(11710)
(11566)
(10367)
(10203)
(9991)
(9641)
(9276)
(9099)
(9062)
(8928)
(8338)
(8052)
学科
(83017)
经济(82948)
(50209)
(48574)
管理(37488)
农业(33440)
中国(27228)
地方(27192)
(24902)
企业(24902)
业经(23463)
方法(22585)
数学(19841)
数学方法(19727)
(17253)
(15230)
(14532)
金融(14531)
发展(13908)
(13889)
(13880)
银行(13875)
地方经济(13802)
(13604)
(13423)
(13394)
贸易(13379)
(12858)
环境(12837)
农业经济(12790)
机构
学院(240629)
大学(234370)
(106756)
经济(104628)
研究(90638)
管理(88853)
理学(75025)
理学院(74177)
管理学(73072)
管理学院(72626)
中国(71951)
(58239)
科学(52924)
(50506)
(46178)
(45164)
农业(44036)
中心(42149)
研究所(41324)
业大(39484)
(39095)
财经(34794)
(33997)
师范(33711)
北京(31890)
(31798)
经济学(31789)
(31509)
(31214)
(29803)
基金
项目(155171)
科学(123377)
研究(118779)
基金(111034)
(96285)
国家(95369)
科学基金(81492)
社会(77823)
社会科(73397)
社会科学(73380)
(62944)
基金项目(58458)
(51429)
教育(51424)
编号(49828)
自然(48304)
自然科(47151)
自然科学(47143)
自然科学基金(46277)
资助(42974)
(41494)
成果(39729)
重点(35171)
课题(34640)
发展(34249)
(33870)
(33697)
(32964)
国家社会(32694)
(32429)
期刊
(135519)
经济(135519)
研究(75265)
(63480)
中国(59530)
农业(42852)
科学(35964)
学报(35937)
管理(31399)
(31205)
金融(31205)
(30853)
业经(28614)
大学(28443)
学学(26972)
教育(26870)
技术(21559)
(20356)
问题(19049)
经济研究(18959)
财经(17157)
农业经济(15574)
农村(15566)
(15566)
(14880)
世界(14640)
经济问题(13336)
(13322)
资源(13180)
技术经济(12746)
共检索到390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文渊  李树丞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 ,不可避免地都会出现地区非均衡性发展格局 ,面临公平与效率的两难境地。我国作为地区非均衡发展较为明显的发展中国家 ,一直都在寻找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 ,以谋求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共同进步。而目前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矛盾 ,就是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失衡发展、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和区域市场发展的不协调。因此区域市场和农村工业化协调发展成为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谷人旭  钱志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陶浪萍  
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化过程启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在工业化的有力推动下不断向前推进。首先,从“推力”角度作用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其工业化早期开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彭薇  
农村工业化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推进农村工业化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途径。随着农村工业化实践的丰富和深化,出现了城乡工业化加速融合的趋势。在新形势下,农村工业化必须要有新的形式,即形成新的农村工业聚集化道路。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保平  
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 ,形成了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农村工业和城市现代工业同时并存的二元工业化格局。为了消除西部二元工业化引起的一系列负效应 ,必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推动城乡工业结构调整。建设小城镇 ,推动西部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行制度创新 ,最终实现城乡工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雷仕凤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当今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工业化、城市化是否动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在低成本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失地人口的可持续安置和发展之间如何进行选择和平衡,工业化、城市化如何与农地非农化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过程中应特别处理好诸如平衡好农地保护与农地非农化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以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顺利发展,使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并且为最广大的社会所分享。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冷观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关系到当前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国欠发展地区既缺乏现代市场制度机制建设,又缺乏现代化生产体系的构建,因而无法充分融入现代市场经济之中。各级政府目前对欠发展地区的帮扶力度虽大,但脱离欠发展地区经济起飞的迫切要求,且力量分散,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聚焦功能,同时这种帮扶更多的是非市场化的政府行为。本文提出在我国可以试点由发达地区对欠发展地区城市的合作式兼并,形成更紧密联动关系和共赢机制,借助先发城市的各方面优势,拉动欠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的整体起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颜齐  史修艺  
[目的]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是小农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二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为此研究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协调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方法]文章基于2016年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实证研究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耦合协调度、协调发展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而后利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协调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23个样本地区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499 6,耦合协调水平不高,并呈现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的区域差异;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协调发展的平均综合效率效率为0.852,协调发展效率较好,区域差异较小,东部略优于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农业技术发展及农民合作社发展对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协调发展效率有正向影响。[结论]应强化农村区域组织化与市场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农民合作社的高效发展,持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咏梅  
文章认为,制定激活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策略,需要考虑区域优势和区域差别,实行产业差别化对外开放政策,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产业政策基础上,实现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整合与分工,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密切的生产体系;最终建成系统集成的创新体系,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网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江翔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将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非均衡协调发展中 ,目前亟需解决产业结构方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等问题。而非均衡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必须建立在思想观念解放和制度创新等基础之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单晓娅  潘康  李旻峰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是依然存在工业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探讨了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所存在的生态环境资源、工业污染、区域污染转移等问题,并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工业化程度、生产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旱日实现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单晓娅  潘康  李旻峰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点发展区域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是依然存在工业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探讨了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所存在的生态环境资源、工业污染、区域污染转移等问题,并从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工业化程度、生产技术水平、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旱日实现西部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茂向,祝华军,田志宏  
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两个重大战略,二者又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本文分析了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并对当前未能有效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理论认识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楼洪豪  
苏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存在着差距甚大的三大地带。中间地带的“二传手”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是加大区域经济在空间结构上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统筹长三角的协调发展中应该将中间地带城市的发展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文章以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此提出相应的若干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冯扬  昌忠泽  王洋  
针对我国近年来的“去工业化”现象,本文通过280座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城市地形和省级审批建设用地占比构造的工具变量,从土地资源错配视角考察了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对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过快、过早地去工业化不利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土地资源在地区间和部门间的双重错配是导致我国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以及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增强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新时期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