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2)
- 2023(14342)
- 2022(12638)
- 2021(11606)
- 2020(9774)
- 2019(22200)
- 2018(21718)
- 2017(41350)
- 2016(22744)
- 2015(25022)
- 2014(24834)
- 2013(24595)
- 2012(22360)
- 2011(20169)
- 2010(19765)
- 2009(17979)
- 2008(17203)
- 2007(14698)
- 2006(12859)
- 2005(10885)
- 学科
- 济(89292)
- 经济(89202)
- 管理(60754)
- 业(58252)
- 企(47261)
- 企业(47261)
- 方法(42457)
- 数学(36524)
- 数学方法(36125)
- 农(24265)
- 中国(21947)
- 学(21566)
- 地方(21110)
- 业经(20130)
- 财(20123)
- 农业(16867)
- 贸(16244)
- 贸易(16236)
- 易(15698)
- 环境(14892)
- 理论(14565)
- 技术(13819)
- 和(13636)
- 制(13357)
- 务(12608)
- 财务(12549)
- 财务管理(12527)
- 划(12211)
- 企业财务(11845)
- 融(11347)
- 机构
- 大学(321774)
- 学院(320710)
- 管理(126377)
- 济(120840)
- 经济(118205)
- 理学(111068)
- 理学院(109664)
- 研究(109576)
- 管理学(107559)
- 管理学院(107003)
- 中国(77227)
- 科学(74567)
- 京(68545)
- 农(60696)
- 所(55988)
- 业大(55078)
- 研究所(52124)
- 财(51779)
- 中心(48710)
- 农业(48230)
- 江(44990)
- 范(44193)
- 师范(43642)
- 财经(42856)
- 北京(42690)
- 院(40026)
- 经(39114)
- 州(36907)
- 师范大学(35689)
- 经济学(35357)
- 基金
- 项目(233272)
- 科学(182261)
- 基金(169362)
- 研究(161485)
- 家(151675)
- 国家(150484)
- 科学基金(127844)
- 社会(101226)
- 社会科(96006)
- 社会科学(95979)
- 基金项目(91923)
- 省(91816)
- 自然(87134)
- 自然科(85123)
- 自然科学(85098)
- 自然科学基金(83553)
- 划(78403)
- 教育(73308)
- 资助(68829)
- 编号(64061)
- 重点(52659)
- 发(49883)
- 部(49707)
- 成果(49396)
- 创(48354)
- 科研(45419)
- 计划(45309)
- 创新(45152)
- 课题(44179)
- 大学(42024)
- 期刊
- 济(125249)
- 经济(125249)
- 研究(86410)
- 学报(60665)
- 中国(54812)
- 农(53870)
- 科学(53797)
- 大学(43998)
- 管理(42924)
- 学学(41861)
- 农业(37604)
- 财(35993)
- 教育(31768)
- 技术(24770)
- 业经(21710)
- 融(21353)
- 金融(21353)
- 经济研究(20010)
- 业(19756)
- 财经(19437)
- 科技(17552)
- 问题(16913)
- 业大(16608)
- 经(16598)
- 资源(16430)
- 版(16314)
- 图书(16230)
- 技术经济(14470)
- 商业(14233)
- 理论(14218)
共检索到443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宏宇 吴普侠 冯庆 孙根年
以成都、西安、武汉都市圈2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角度选取影响旅游流的三大因素,通过空间错位指数模型揭示三大都市圈旅游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三大都市圈旅游资源丰度和交通可达性重心整体向南偏移,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流重心向北偏移,产生错位现象。(2)三大都市圈内部空间差异加剧,呈现“中心城市高,子城市低”,出现不同层级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3)整体而言,高错位区出现在武汉和成都,其余地级市空间错位指数绝对值集中在0~2;旅游资源、交通可达性、人均收入和旅游流对空间错位贡献值均为负值,表明其对空间错位有正向优化作用,其中交通可达性错位贡献值最大,是降低空间错位现象的最主要的因素。当前区域旅游发展除了重视核心城市对其余城市辐射及溢出作用外,同时应分析旅游要素错位区域及发展趋势,促进都市圈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宏盈 马耀峰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我国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入境口岸地区,不计其数的海外游客以其为中转地向全国各地扩散。广西是旅游业相对滞后但旅游资源丰富的典型代表之一,吸引着众多入境游客。通过对1997-2005年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旅游区入境旅游流向广西扩散转移的数量变化、时间及空间分布集中性及其扩散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结论:京津冀是广西入境旅游发展最大的中转区,长三角入境旅游转移在广西客源结构中排名第二,并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而珠三角虽然向广西转移的入境游客数量最少,但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关键词:
入境旅游流 动态扩散 历程 广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久文 李承璋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考察中国三大都市圈中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消费结构变化情况,从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中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改善,整体上已经越过了以生存型消费为主的基本阶段,进入了以发展型消费为主、享乐型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的注重消费质量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区域一体化推动了都市圈核心城市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不同都市圈中核心城市相异的功能定位将使得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过程各具特色。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城市定位 都市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俞路 蒋元涛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分析来探索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首先,从空间尺度来看,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在持续拉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三大都市圈内部的经济差异却在逐步减小。这充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近距离的区域趋同效应显著,内部的核心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明显,导致其内部经济差异大幅缩小。但对远距离的内陆地区影响作用很小,全国其他地区与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其次,文章探索了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与空间依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经济越不平衡,那么区域经济的空间依赖程度将会上升,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非嵌套空间权值矩阵的检验方法,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化效应及经济的集聚与扩散所产生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存在各自独特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城市化进程道路,应继续提升城市集中度,通过发展中心城市缩小区域内收入差距,带动整个区域协调发展。其中珠三角地区已达到城市最优集中度,应通过扩张区域辐射范围来均衡区域的最优城市集中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富纪 朱苑秋
在对都市圈创新要素进行界定并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现状与都市圈内部联系强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技术要素、人力资本要素和资金要素等方面分别对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的配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三大都市圈在创新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都市圈 创新要素 配置 技术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蕾 王桂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圣军
政府机制是推动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重要机制,是加速我国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的推动力。然而,政府机制在三大都市圈经济整合中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行使怎样的职能,目前还存在很多困惑。为此,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能,破解地方城市本位论思想导致的各自为政局面,还得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有效协调,这样,政府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
大都市圈 经济整合 政府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涵
本文选取我国8大都市圈的样本,实证研究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核心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高;而且在我国,当都市圈规模较小时,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能得到发挥。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结构特征 经济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久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琪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国三大都市圈各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三大都市圈流通业对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并对溢出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大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都比较显著,但程度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长三角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最高,而环渤海都市圈流通业的溢出效应不及其他两大都市圈。
关键词:
都市圈 流通业 溢出效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波 郑卉妤 马瑜琼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确定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空间计量研究方法,观察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均应纳税收入的整体收敛情况。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外部冲击对日本三大都市圈区域增长影响显着。从长期观察,同一区域不同时间段的空间收敛会产生异质性表现,面临重大情势变化,将考验不同发展水平的都市圈的风险防御能力。因此,海西地区应借福建自贸区建设,注重协同周边地区,分享国家政策福利,实现海西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区域内的均衡成长。
关键词:
海西都市圈 空间计量经济 人均收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圣军 张宇
我国三大都市圈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区域核心辐射源的缺乏、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协调机制缺失、交通体系不健全、城市层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城市本位论思想是影响其发展壮大的最大阻力。化解城市本位论思想,寻求制度创新,是促进我国大都市圈内部经济整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城市本位论 都市圈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宋炳林 陈琳
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上海为参照,对杭宁苏合甬等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进行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评估效果显示,苏州凭借经济国际化领域的较大优势,综合得分排名首位;杭州、南京、宁波各有所长,分列二至四位;合肥则亟需以经济国际化为引领,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全面提升。结合定量分析,归纳总结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国际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并提出全面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开放水平、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都市圈中心城市 国际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