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3)
- 2023(1936)
- 2022(1723)
- 2021(1837)
- 2020(1619)
- 2019(3784)
- 2018(3946)
- 2017(8486)
- 2016(4525)
- 2015(5370)
- 2014(5422)
- 2013(5683)
- 2012(5615)
- 2011(5332)
- 2010(5527)
- 2009(5508)
- 2008(5439)
- 2007(4938)
- 2006(4686)
- 2005(4435)
- 学科
- 济(19502)
- 经济(19480)
- 管理(11140)
- 业(10652)
- 中国(9349)
- 方法(8877)
- 数学(8137)
- 数学方法(8103)
- 企(7188)
- 企业(7188)
- 制(6240)
- 农(5924)
- 银(5504)
- 银行(5502)
- 行(5353)
- 贸(5284)
- 贸易(5279)
- 易(5197)
- 财(5068)
- 融(4064)
- 金融(4062)
- 税(3848)
- 体(3702)
- 税收(3652)
- 收(3626)
- 业经(3461)
- 度(3363)
- 制度(3362)
- 农业(3334)
- 学(3331)
- 机构
- 大学(76094)
- 学院(73296)
- 济(33434)
- 经济(32710)
- 管理(26658)
- 研究(25037)
- 理学(22111)
- 理学院(21886)
- 管理学(21656)
- 管理学院(21517)
- 中国(20603)
- 财(18436)
- 京(16638)
- 财经(14331)
- 经(12883)
- 科学(12850)
- 所(12683)
- 北京(11366)
- 研究所(11045)
- 经济学(10842)
- 财经大学(10613)
- 中心(10471)
- 江(10415)
- 范(10012)
- 师范(9968)
- 经济学院(9927)
- 州(8675)
- 院(8559)
- 农(8473)
- 师范大学(8101)
- 基金
- 项目(37533)
- 研究(30508)
- 科学(29021)
- 基金(26937)
- 家(22240)
- 国家(22035)
- 社会(19457)
- 社会科(18452)
- 社会科学(18448)
- 科学基金(17868)
- 教育(14089)
- 基金项目(13746)
- 编号(13629)
- 省(13052)
- 成果(12782)
- 划(11581)
- 资助(11348)
- 部(9478)
- 自然(9393)
- 自然科(9085)
- 自然科学(9081)
- 课题(8983)
- 自然科学基金(8901)
- 项目编号(8503)
- 发(8345)
- 教育部(8284)
- 重点(8153)
- 性(8152)
- 国家社会(7987)
- 社科(7965)
共检索到118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书目分类既是对文献世界的整序,也是对文献背后知识本体的界定以及对知识结构的全面规划。近代书目分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在传统四部框架内容纳西学书籍,增补四部书目类别以统摄西书,西书独立编目,中西书籍分列于一编,以中学为主建构统一分类体系,以西学为主建构统一分类体系等变化;它们大致对应于"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中西异学"、"学无中西"、"西体中用"等学术理念。而总体上,中国近代书目的历史演进与对传统知识分类的逐步清算以及对知识体系的西方化重建相同步。
关键词:
中西学术 近代 书目分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墨
1880至1904年编制的西学书目前后继踵,形成系列,集中反映了对西学认知的历时性变化。从名称上看,这批书目概有译书、西学、东西学、新学、科学等不同称谓;从内涵上看,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格致(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人文科学的不断扩容过程。而分类体系的变迁,涉及对西学关注焦点的定夺以及对不同文献学术价值的权衡,成为学术应时转型的体系性陈述。因此,西学书目的发展,既是文献秩序的演进,也是学术坐标的后出转精,呈现出衡量知识价值的不同标准和分配知识权力的不同方案,并直接对应于不同语境下国家前途命运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西学 名相 庶政 维新改良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中国近代书目分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分类法自身的转型,也是对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重塑。近代书目促进了人们对西学知识体系的总体认知、改变了对中西学术关系的界定。更为重要的是,1917年《仿杜威十进分类法》以来的书目分类西方化,还重新梳理了文献和知识的关系,并根据西方分科治学的原则完成了对传统知识体系的近代化重组,从而也以"据西论中"和"以今律古"的形式,误读了传统知识的本质。总之,近代书目分类具有明确的自我文化选择尺度,并通过类目设计、分类标准等书目自身特有的方式,影响人们对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理解,显示了书目的能动性特征。近代以降,中国人获得的"崭新"的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书目...
关键词:
中国近代 书目分类 知识 能动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邹桂香 高俊宽
清朝末期,由于书院教育改革呼声日高,加之政治和行政力量的干预,兵燹战乱的持续破坏,我国书院藏书命运多舛。书院改制后,藏书多有散佚,或分流至省立图书馆、县级基层图书馆系统;或流入各级学校图书馆,成为其基础馆藏。在新时代背景下,书院藏书的传承不尽如人意,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系统均应探索书院藏书传承的新模式、新路径;政府和各级科研主管部门应该加大科研扶持力度,推动和促进书院藏书在当代的开发利用与传承。
关键词:
书院 书院藏书 公共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潘骥翔
我们将焦点文献定义为:是在以它为基础而组成的类别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那个文献。虽然至今尚未有人提出过焦点文献的概念,但我们坚信:焦点文献确实存在于古代书目分类者的主观心理,并相应地影响着古代书目分类形态。《七略》“总别群书”为38种,其中的“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等8个类别直接使用了具体文献的名称。难怪早年姚名达先生说《七略》的《六艺略》是“以古书对象分”。此外,《七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兰日旭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人类的知识财富不断积累与丰富,为后人的创新创造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奠定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发展与创新对世界各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金融的发展史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史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中西金融组织发展演变"系列史话,力求围绕金融组织这一承载金融发展的载体,分别从美国、日本、英国等金融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的比较中,探求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与制度背景下金融成长的适宜土壤,为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找寻更长久的动力。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业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晓敏
《西学书目表》是梁启超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它不但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其分科设学的思想也显示了梁启超建立新的知识系统的尝试。本文从梁启超对中学体系批判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这一尝试背后的思想动因。这不但有西学冲击的影响,也有中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理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许丽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自刊行后,各地多有翻刻,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文章在梳理《时务报》本、《质学丛书》本、《中西学门径书》本等五个版本的基础上,揭示了《西学书目表》各版本在文本上的差异及其特点。
关键词:
梁启超 《西学书目表》 版本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范建鏋
近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经波折,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动频繁,其中尤以财政权力的配置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构造为核心线索。本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以历史的视角,以晚清迄今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为分析对象,力图做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勾勒,并对隐含其中的财政逻辑做初步的评析。本文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大一统"传统的国家,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在集权的趋势中有着走向分权的倾向,当政府权力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时,如果能建立起一种良性应对机制可以较好地化解突发危机,尤其是突发的财政危机,那么,中央与地方关系则更有可能走上一条稳态均衡的道路。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曹之
中国古代书目的编撰特点有四 ,即连续性、时代性、学术性和技术性。参考文献 8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吴稌年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其过程存在着"以日为师"和"以美为师"两个不同阶段。译介日本的《图书馆小识》标志着"以日为师"阶段的高峰,并迅速衰退,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快速进入了"以美为师"阶段。这一阶段的起点是比较高的,厘清了图书馆的性质、任务、意义、宗旨,构建出了代表该时期的图书馆学体系,提升了管理和服务理念。1926年,洪有丰《图书馆组织与管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图书馆学"的开始。
关键词:
图书馆学史 图书馆学术史 西学东渐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赵其庄
通过对古代图书分类体系的分析,论述了古代图书分类法的内在逻辑性和合理性。提出了图书分类法不只是类分图书的工具,它所反映的是特定知识形态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学习和研究传统图书分类法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图书分类法,传统学术,知识形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我国科学近代化起点的标志被认为是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然而,我国科学技术近代化的主要任务是由受过西方科技文化熏陶的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完成的,他们使近代科学逐步走向制度化,构建了我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基本体制和形态,并将科学教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异动和"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儒家价值观念和教化思想也越来越招致激烈的批判。反思传统教化的近代命运,对于深刻理解现代性教化的兴起和全面把握中国现代学校变革的文化走向显然不无益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