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5)
- 2023(6555)
- 2022(5455)
- 2021(4759)
- 2020(3719)
- 2019(8331)
- 2018(8132)
- 2017(14865)
- 2016(8136)
- 2015(9101)
- 2014(9115)
- 2013(9057)
- 2012(8841)
- 2011(8238)
- 2010(8458)
- 2009(7589)
- 2008(7481)
- 2007(6830)
- 2006(6329)
- 2005(6062)
- 学科
- 济(40020)
- 经济(39985)
- 业(19002)
- 管理(17651)
- 地方(16952)
- 中国(15349)
- 农(12781)
- 企(12686)
- 企业(12686)
- 业经(10321)
- 地方经济(9727)
- 发(9288)
- 农业(9001)
- 学(8995)
- 方法(8284)
- 融(7968)
- 金融(7968)
- 银(7801)
- 银行(7786)
- 行(7722)
- 环境(7028)
- 数学(6675)
- 发展(6663)
- 展(6640)
- 制(6619)
- 数学方法(6614)
- 贸(6602)
- 贸易(6591)
- 易(6244)
- 技术(6213)
- 机构
- 学院(118365)
- 大学(114872)
- 研究(49986)
- 济(47511)
- 经济(46372)
- 管理(39081)
- 中国(38068)
- 理学(31859)
- 科学(31774)
- 理学院(31353)
- 管理学(30768)
- 管理学院(30546)
- 所(26841)
- 京(26393)
- 研究所(24250)
- 农(23655)
- 中心(22215)
- 财(21896)
- 江(20441)
- 范(19005)
- 师范(18794)
- 院(18425)
- 农业(18270)
- 省(17504)
- 北京(17421)
- 业大(17240)
- 州(16662)
- 财经(16140)
- 科学院(15332)
- 师范大学(14989)
- 基金
- 项目(74509)
- 科学(58138)
- 研究(55387)
- 基金(50984)
- 家(45355)
- 国家(44912)
- 科学基金(37027)
- 社会(33922)
- 社会科(32052)
- 社会科学(32047)
- 省(31137)
- 基金项目(26633)
- 划(26331)
- 教育(24284)
- 发(23797)
- 自然(22887)
- 编号(22843)
- 自然科(22271)
- 自然科学(22268)
- 自然科学基金(21823)
- 资助(20233)
- 成果(18912)
- 发展(18901)
- 展(18523)
- 重点(18062)
- 课题(17521)
- 创(15462)
- 部(15295)
- 创新(14481)
- 年(14037)
共检索到201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宫领芳 许柳雄 管卫兵 朱国平 李莹春
根据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中西太平洋采集的140个卵巢样本,利用组织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鲣卵巢的发育过程,详细描述了鲣卵巢、卵细胞的发育阶段。结果表明:(1)组织学上,鲣的卵细胞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相,与之对应的,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2)鲣属于不同步产卵类型,卵巢内会同时出现不同时相的卵细胞。(3)传统鉴定方法用于鲣卵巢发育状况时,存在不足之处,与组织学分析的结果差别较大,尤其是Ⅵ期的差别最大。(4)调查海域的鲣至少有两个产卵高峰期,一个高峰期是11月底(12月初),另一个高峰期是12月底(1月初)。
关键词:
鲣 卵巢 中西太平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伟俊 许柳雄 江建军 林东明
根据2013年10月–2014年2月在北太平洋海域(29°08′41°08′N,163°50′144°19′W)采集的364尾长鳍金枪鱼的卵巢样本,利用组织学分析,详细描述了长鳍金枪鱼卵巢、卵细胞的发育阶段。结果显示,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卵巢内同时存在不同时相的卵细胞,为分批产卵类型;组织学上,长鳍金枪鱼的卵细胞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卵巢成熟指数在成熟期为ⅠⅤ期时逐渐增大,在Ⅵ期时减小;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产卵高峰为12月中旬和1月初,其卵巢成熟指数随纬度的升高呈递减趋势,随经度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斌 张敏 邹晓荣 陆奇巍 吴超 晋伟红
根据大型拖网渔船"开欣"轮2010年9-10月以及"开富"轮2011年8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441尾智利竹鱼样本,对雌鱼卵巢进行组织学切片与观察。结果表明:(1)智利竹鱼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其中第2时相核膜外出现透明层,第3时相胞质中形成大量卵黄颗粒和油滴,第4时相核膜开始溶解并且能观察到精孔结构,第5时相成熟卵粒与滤泡膜分离;(2)卵径分布图显示,Ⅳ期卵巢中有各种不同卵径的卵粒,并且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峰;(3)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产卵类型属于分批非同步型;(4)从8月底到10月初是智利竹鱼性腺发育高峰期。
关键词:
智利竹鱼 卵巢发育 组织学 东南太平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晓明 戴小杰 王学昉 田思泉
中西太平洋海域10°N10°S是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的主要生产海域,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自由群鲣(Katsuwonus pelamis)和随附群鲣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我国渔业公司2015年23艘围网渔船的渔捞日志数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的单变量函数配对相关函数g(r)、交叉相关函数J12(r)和标记相关函数kmm(r)对不同集群(自由群和随附群)的鲣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围网自由群和随附群点事件的空间分布上都是非均质的,表现为聚集性;自由群在1.9°2.3°尺度下表现出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易帆 陈新军
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太平洋热带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目前我国金枪鱼围网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海域(5°N-10°S;125°E-135°W)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的遥感数据,利用频次分布法分析了中西太平洋围网鲣分布的SST和SSH适宜范围;采用了外包络法,按季度分别建立了SST、SSH的适应性指数(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计算其栖息地指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舟 陈洋洋 陈新军 郭立新
中西太平洋海域是全球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业的主要渔场,该海域鲣渔场的时空分布规律,尤其是高产海域,是渔情预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提供的1995-2014年中西太平洋鲣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对各年各月的鲣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产量重心分析和聚类分析,找出渔场重心变化规律,同时选取高产的22个渔区(分辨率5°×5°),研究时间和空间因素对CPUE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太平洋鲣历年产量逐步上升,CPUE波动较大,而各月产量和CPUE差异较大,高产月份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历年产量重心分布不均,经度方向上分布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分为4类;各月产量重心变化呈现顺时针变化规律,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再从北向南移动,聚类分析可分为3类;渔获量主要分布于5°S~5°N、120°~175°E,因此对该海域CPUE进行统计,以年份、月份和渔区为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极端气候年份与其它年份的CPUE有明显不同,月份间的变化与产量月间重心变化类似,上、下半年有着明显不同;不同空间下,经度间差异大于纬度间差异,135°~145°E为经度CPUE差异的分界线,而南北纬间的差异不明显。上述鲣的时空分布变化主要与ENSO现象引起的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太平洋岛国的相关入渔政策也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鲣 高产渔区 时空分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滕广亮 单秀娟 金显仕 戴芳群 陈云龙 杨涛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描述了黄海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卵母细胞发育特征及其退化过程。高眼鲽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第1时相为卵原细胞,细胞体积小,细胞质少,细胞核明显;第2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附近出现卵黄核;第3时相由胞质外缘向内层逐渐产生液泡并生成卵黄颗粒,出现双层滤泡膜;第4时相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细胞核向动物极移动,放射膜增厚;第5时相细胞核溶解,卵母细胞从滤泡膜中释放出来并发生水合作用;产卵期过后,卵巢发生退化,卵黄颗粒逐渐被吞噬,放射膜溶解断裂。通过比较卵巢中
关键词:
高眼鲽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卵径分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贝贝 黄开 朱国平
性腺发育是鱼类繁殖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狭鳕是全球渔业单一品种产量最高的鱼种,但目前有关西白令海狭鳕性腺发育,尤其是卵巢发育的研究较为不足。为此,根据2017年6—9月和2018年8—9月在西白令海(60°28′N ~61°57′N,179°11′E~177°57′W)随机采集的狭鳕卵巢样本,利用组织学分析,描述了狭鳕卵母细胞和卵巢的发育阶段。结果显示,夏季西白令海狭鳕卵巢内同时存在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可分为9个发育时相,卵巢分为5个发育阶段;卵巢发育期与叉长、纯体质量、卵巢质量和性腺指数均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且雌性个体的性腺指数无法较好地预测西白令海狭鳕的性成熟度。夏季,所取样的狭鳕大部分不产卵,成熟个体产卵活动不频繁,Ⅱ期和V期发育阶段的狭鳕均较少。本研究可为西白令海狭鳕的资源状况评估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狭鳕 卵巢 卵巢发育 西白令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方舟 陈洋洋 陈新军 郭立新
根据1998—2013年中西太平洋鲣(Katsuwonus pelamis)生产数据,选取时空因子(年、月、经纬度)和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SSH)、尼诺指数(ONI)和叶绿素a浓度]Chl-a)],通过两种不同的模型(广义加性模型GAM和提升回归树模型BRT)研究各因子对鲣资源丰度(以CPUE表示)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GAM模型中,经度对CPUE的影响最大,累计解释偏差超过50%,其次为纬度、年和月;在环境因子中,SSH最为重要,其次为ONI,而SST和Chl-a的影响相对较低。BRT模型分析结果与GAM分析结果类似,时空因子相对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中经度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年、纬度和月;而在环境因子中,ONI的重要性相对更高,其次为SSH,SST和Chl-a同样影响较低。研究认为,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因子对CPUE的影响。由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会使鲣资源分布产生差异,因此在后续的渔情预报研究中,应该更多地考虑将ONI因子纳入渔情预报模型中,以提高预测精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洋洋 陈新军
鲣鱼是中西太平洋重要经济种类,其资源丰度与渔场易受海洋环境的影响。根据1995—2010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的资源丰度(单位网次产量,CPUE),结合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以Nino 3.4指数来表示),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的影响。研究认为,16年间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丰度年间和季节变化幅度较大,其中月CPUE最大值出现在1995年2月,为30.37t/网,最小值出现在1997年10月,为5.35 t/网;Nino 3.4区指数对CPUE的影响滞后02个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明峰 陈新军 吕泽华 汪金涛 雷林 许子安 林泓羽 贺海平 贾海滨
中西太平洋鲣围网渔业是典型的过洋性渔业,资源、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会影响远洋渔业企业对入渔国的选择。本研究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瑙鲁、基里巴斯等5个中西太平洋入渔国为研究对象,在以往资源分布、入渔风险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中西太平洋鲣围网渔业入渔指标体系。体系以远洋渔业企业入渔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包含资源状况、经济成本、入渔风险3个一级指标及8个二级指标。根据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统计数据及远洋渔业企业调研资料,以2017~2021年入渔各沿海国的入渔效益为例对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验证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差异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瑙鲁是入渔评分最高的国家,历年分值均在65分以上,且评分波动较小;其次为基里巴斯、密克罗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3者评分略低于瑙鲁,且稳定性相对较差。马绍尔群岛入渔评分最低,历年均在65分以下。各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资源状况(0.479)、经济成本(0.372)、入渔风险(0.149);各二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资源丰度(0.265)、作业天单价(0.171)、寻鱼时间(0.151)、适宜栖息地面积比(0.148)、社会稳定性(0.078)、国家外交关系(0.071)、高经济价值种类占比(0.066)、转场时间(0.050)。研究结果为我国远洋渔业企业进行入渔决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鲣 入渔 指标体系 中西太平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刘君刚 赵明 王妍妍 曲建忠
研究了圆斑星鲽卵巢年周期发育的组织学规律及其数量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圆斑星鲽产卵属1年1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卵巢发育属非同步分批成熟类型。性成熟亲鱼在年周期发育中经历5个发育时期,同时可见5个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中卵母细胞类型和组成比例不同。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在亲鱼的年周期发育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与卵巢发育呈现密切的关联。亲鱼卵巢发育的有效积温为1 050日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刘乃真 曲建忠 倪娜 赵明
采用组织学方法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亲鱼卵巢的组织发育周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分为6期。卵巢不同发育时期都由不同类型的卵母细胞组成,半滑舌鳎为非同步分批多次产卵类型。周年发育过程中,6月龄前的鱼卵巢发育处于第Ⅰ期;9~12月龄卵巢可发育至第Ⅱ期;12月龄半滑舌鳎性腺可发育达到Ⅲ期,并一直保持至24月龄。3龄雌鱼达到性成熟,卵巢可发育至第Ⅳ期;随着水温和光周期的调控,卵巢发育进入成熟期(Ⅴ期),发生水合现象是卵母细胞成熟并准备排卵的信号;产卵结束后卵巢退化至第Ⅵ期,排出的卵母细胞退化吸收,以Ⅲ期卵巢越冬后,卵巢退化至Ⅱ期并持续至下一个繁殖周期。人工养...
关键词:
半滑舌鳎 卵巢发育 组织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史宝 王滨
采捕山东威海外海黄海海域的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亲鱼进行驯化和培育,在人工条件下成功驯化存活野生亲鱼49尾,经短期促熟培育后,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获得了多批次受精卵。对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早期仔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太平洋鳕成熟卵子为沉性卵,圆球形,卵径为0.9–1.1 mm,无油球。胚胎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为9–10℃、盐度为27–29的海水中孵化,受精卵历时312 h 30
关键词:
太平洋鳕 亲鱼驯化 胚胎发育 早期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珊 杨晓明 朱江峰
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洋围网捕捞的重要资源,为探索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009–2018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及相关海洋环境数据,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因子及渔获率采用探索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方法进行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鲣的渔获率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空间上,主要存在2~3处聚集区,分别聚集在西侧152°E~164°E, 3°N~7°S海域、东侧164°E~175°E, 5°N~4°S海域以及第2季度中的175°E~180°E海域范围;时间上,聚集程度依次为:第4季度>第1季度>第2季度。(2)总体上,各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空间异质性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海表面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SSTG)。(3) SLA和MLD对鲣渔获率的负向影响较明显,是由于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海域对应SLA和MLD的值越小。NPP和SSTG主要为正向影响,是由于冷暖水交汇的锋面海域受NPP和SSTG影响较大。(4)检验GWR模型,发现其残差表现出较小的空间自相关,表明GWR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且优于最小二乘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