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
- 2023(1197)
- 2022(996)
- 2021(809)
- 2020(738)
- 2019(1613)
- 2018(1480)
- 2017(2397)
- 2016(1529)
- 2015(1578)
- 2014(1625)
- 2013(1593)
- 2012(1505)
- 2011(1401)
- 2010(1341)
- 2009(1219)
- 2008(1183)
- 2007(1072)
- 2006(977)
- 2005(864)
- 学科
- 济(4277)
- 经济(4271)
- 学(3441)
- 管理(3110)
- 业(2808)
- 企(2286)
- 企业(2286)
- 水产(1935)
- 方法(1749)
- 数学(1586)
- 数学方法(1529)
- 动物(1376)
- 中国(1302)
- 资源(1301)
- 动物学(1221)
- 财(1114)
- 业经(1042)
- 制(1035)
- 发(959)
- 地方(938)
- 产业(937)
- 农(933)
- 技术(799)
- 及其(796)
- 银(789)
- 务(775)
- 财务(771)
- 财务管理(771)
- 银行(767)
- 企业财务(754)
- 机构
- 大学(23026)
- 学院(22034)
- 研究(10460)
- 科学(8477)
- 农(7445)
- 中国(7027)
- 所(6342)
- 管理(6307)
- 济(6218)
- 农业(6137)
- 研究所(6040)
- 经济(6006)
- 业大(5671)
- 理学(5316)
- 理学院(5242)
- 管理学(5034)
- 管理学院(5000)
- 室(4833)
- 实验(4699)
- 京(4601)
- 中心(4506)
- 实验室(4482)
- 省(4477)
- 院(4370)
- 重点(4282)
- 江(4005)
- 研究院(3952)
- 农业大学(3916)
- 技术(3624)
- 部(3550)
共检索到32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俞辰 周成 万荣 张同征 王禹程 谢程兰 张禹
为了解鱼类在人工集鱼装置(FADs)周围的集群特性,本研究基于2021年我国金枪鱼围网船在中西太平洋的回声探测浮标数据,对FADs投放后鱼类首次到达FADs的时间以及聚集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探究。利用U检验和H检验分析了鱼类首次到达FADs时间的差异性,利用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AMMs)分析了金枪鱼类聚集生物量随FADs海上漂流时间和漂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鱼类首次到达FADs的时间为(8.9±9.0)d,其中金枪鱼类为(3.8±4.2)d,非金枪鱼类为(16.0±8.9)d;②金枪鱼类在不同水下长度FADs下的首次到达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金枪鱼类在FADs周围的聚集生物量随FADs海上漂流时间呈现动态变化,约在其投放后第25天到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④金枪鱼聚集生物量随着FADs漂流速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⑤随机效应表明,水下长度为80 m的FADs下金枪鱼类聚集生物量一般最高,60 m其次,而90 m最低。研究表明,FADs投放后金枪鱼类往往先于非金枪鱼类到达,其首次到达时间与FADs水下长度有关;具有较浅水下长度和缓慢漂流速度的FADs类型更易于吸引金枪鱼类在其周围聚集,同时,FADs投放后金枪鱼类逐渐聚集,生物量约在一个月时达到峰值,这可能反映了FADs投放后的最佳捕捞时机。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随附鱼群在FADs周围的行为模式,为设计开发高效生态友好型FADs、优化投网策略及制定针对随附鱼群的养护管理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晓明 戴小杰 田思泉 许柳雄
中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是中国围网渔业最主要的作业海域。由于渔场存在年际间的剧烈变动,掌握渔场时空变动的预报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上海开创公司围网2011–2014年的渔捞日志数据,从Ni?o3.4指数和TAo数据(海洋表面温度和海表风)获得的海洋环境变量,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渔场变动和渔场环境变动的规律;寻找合适的预报因子和延迟数;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在2011–2014年各月海洋环境分布图和渔场中心分布图中,发现渔场中心的变动和风场、温度场变动都有明显的关系。在时滞相关分析中发现:(1)中心渔场经度和180°E与165°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9和0.82,前者滞后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昉 许柳雄 周成 朱国平 唐浩
温跃层特性与金枪鱼表层渔业的捕捞成功率有关,但温跃层特性随海域与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对于捕捞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同。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作业渔场的温跃层特性,并结合海上实测的围网沉降性能与对应的生产资料,探讨了金枪鱼围网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91.2%的网次所对应的温跃层顶界深度超过100 m,温跃层顶界深度较深是该海域渔场温跃层的重要特征;(2)围网最大沉降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85.0,197.8]m,渔场温跃层顶界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46.0,158.3]m,网具穿越温跃层顶界后继续沉降的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34.3,44.0]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珊 杨晓明 朱江峰
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洋围网捕捞的重要资源,为探索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009–2018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及相关海洋环境数据,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因子及渔获率采用探索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方法进行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鲣的渔获率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空间上,主要存在2~3处聚集区,分别聚集在西侧152°E~164°E, 3°N~7°S海域、东侧164°E~175°E, 5°N~4°S海域以及第2季度中的175°E~180°E海域范围;时间上,聚集程度依次为:第4季度>第1季度>第2季度。(2)总体上,各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空间异质性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海表面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SSTG)。(3) SLA和MLD对鲣渔获率的负向影响较明显,是由于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海域对应SLA和MLD的值越小。NPP和SSTG主要为正向影响,是由于冷暖水交汇的锋面海域受NPP和SSTG影响较大。(4)检验GWR模型,发现其残差表现出较小的空间自相关,表明GWR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且优于最小二乘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晓明 戴小杰 王学昉 田思泉
中西太平洋海域10°N10°S是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的主要生产海域,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自由群鲣(Katsuwonus pelamis)和随附群鲣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我国渔业公司2015年23艘围网渔船的渔捞日志数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的单变量函数配对相关函数g(r)、交叉相关函数J12(r)和标记相关函数kmm(r)对不同集群(自由群和随附群)的鲣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围网自由群和随附群点事件的空间分布上都是非均质的,表现为聚集性;自由群在1.9°2.3°尺度下表现出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生 蒋汉凌 戴小杰
长鳍金枪鱼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发展对象,根据2008至2010年中西太平洋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和海表温度(SST)数据,研究了长鳍金枪鱼(ALB)渔获量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海表温度特征。结果表明:以尾数统计时,长鳍金枪鱼渔场主要分布纬度位置为15°~40°N和10°~45°S,该区域渔获尾数占总渔获80%以上。高CPUE渔区主要位于25°~40°N和10°~40°S,其南北分布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北半球冬季时多分布于北太平洋,夏季时多分布于南太平洋。2008-2010三年间渔业资源丰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2009年在北太平洋以及2010年在南太平洋的高CPU...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沈卉卉 黄硕琳
作为世界上渔获量最大的渔区之一,中西太平洋区域是世界上金枪鱼最大的产区。该区域的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广阔的专属经济区和少量的陆地资源。岛国的地理特征决定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依靠海洋资源来发展国民经济。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通过与太平洋岛国论坛渔业局和太平洋共同体秘书处合作,采取兼容性的渔业管理政策,控制捕捞努力量,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但是,中西太平洋区域的渔业管理措施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捕捞能力过剩、渔业数据缺乏、非法捕捞、养护和管理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偏低,以及政治因素的干扰等,使该区域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管理目标受到挑战。对中西太平洋渔区渔业管理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区域金...
关键词:
中西太平洋 渔业管理 养护和管理措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健 刘文俊 王佚兮 王啸 石建高 叶旭昌
利用漂流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对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2°03'S~11°17' S,163°14'E~173°35' E)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进行了取样,对其中886尾进行了繁殖生物学测定。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个体叉长等生物因素、渔获水深和月度等时空因素对繁殖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雄性和雌性平均叉长分别为132.2(±19.1) cm和125.4(±16.8) cm;取样群体中,雌雄比为0.54(±0.74),且叉长与雌雄比具有负相关关系(r=-0.263, P =0.016),叉长大于140 cm后,雄性占主导;GLM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指数(GSI)与叉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关系(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学昉 许柳雄 戴小杰 周成 官文江 田思泉 朱江峰
金枪鱼人工集鱼装置(Fish Aggregation Devices,FADs)分为漂流式和锚泊式两种,人工集鱼装置可以吸引热带金枪鱼类和其他中上层鱼类,在全球范围内支持了数千艘渔船的捕捞作业,大幅提高了捕捞效率和渔获量。但大规模投放的人工集鱼装置被认为会对金枪鱼种群和中上层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生态影响:可能会对金枪鱼的集群、摄食、健康、生长、洄游、死亡等生活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种质衰退;另一方面,兼捕多种硬骨鱼类、鲨鱼、蝠鲼、海龟等非目标鱼种也可能扰动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对于人工集鱼装置生态影响的评估在不同类型不同海域的研究结果中存在矛盾并无法确定。本文梳理归纳了过去30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石肖飞 武孝慈 王佚兮 王啸 石建高 张健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了叉长、性别、性腺指数等生物因素以及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因素对摄食生态位宽度和摄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在81~195 cm的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85;2)空胃率为25.4%,而在非空胃的个体胃含物中,枪乌贼属(Loligo sp.)、虾类和沙丁鱼属(Sardina sp.)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40.3%、39.7%、30.1%;3)个体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空胃率随着叉长的增加而增加,高摄食强度的比例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4)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叉长、月相等因素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渔获水深对J具有显著影响(P=0.024);5)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个体摄食强度随着叉长和性腺指数(P=0.030)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P=0.002),在满月阶段摄食强度较高而在新月前后摄食强度较低(边际显著,P=0.058)。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代丹娜 刘洪生 戴小杰 田思泉
黄鳍金枪鱼是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主要渔获种类之一。根据1975-2004年东太平洋(30°N~25°S,75°W~145°W)黄鳍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Nino3区的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ENSO现象与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及时空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ENSO现象对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在大部分厄尔尼诺年时,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会向东、向北移;而拉尼娜年则向西移。Nino3指数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在年内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春夏季向西、向北移;秋冬季向东、向南移。春夏季的单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少琴 许柳雄 王学昉 唐浩 周成 朱国平 朱江峰
为了解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下鲣鱼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根据2013年2月至3月金枪鱼围网采集的鲣鱼样本,对其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及碳氮比(C∶N)随叉长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鲣鱼叉长范围为31.0~65.0 cm,平均值为(44.30±7.85)cm,优势叉长组为40.1~50.0 cm,占总体样本的45.12%。δ13C的平均值为(-15.94±0.59)‰,叉长对δ13C有显著性影响(F=10.92,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啸 王佚兮 刘文俊 石建高 张健
利用金枪鱼漂流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2°03′~11°17′S,163°14′~173°35′E)进行渔获取样,分析渔获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并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圆形统计方法分析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要素对物种多样性、目标种类和兼捕CPUE等影响。结果表明:(1) 3673尾渔获隶属于9目21科30属35种,其中目标种类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为优势种,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镰状真鲨(Carcharhinus falciformis)、帆蜥鱼(Alepisaurus ferox)和紫魟(Pteroplatytrygon violacea)为重要种;(2)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以及兼捕种类CPUE分别为(1.662±0.89) ind/千钩、(1.39±1.45)ind/千钩、(2.52±1.27)ind/千钩。渔获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Pielou指数(J)分别为(1.78±0.28)、(2.53±0.60)、(0.79±0.09);(3) GLMM结果显示,月相(余弦)对大眼金枪鱼的CPUE的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P=0.001, CPUE在满月较高,而在新月较低),而月相(正弦)对黄鳍金枪鱼CPUE具有边际显著影响(P=0.067,CPUE在上弦月较高,而在下弦月较低),月相兼捕CPUE则没有显著影响,水深对CPUE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4)月相对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水深对渔获Shannon-Weiner指数(H′)和Margalef指数(D)均有显著影响(P<0.001)。研究结果反映出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物种丰富、群落的复杂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群落对环境变化、渔业活动等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