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
2023(1377)
2022(1195)
2021(1196)
2020(956)
2019(2111)
2018(2167)
2017(3966)
2016(2424)
2015(2893)
2014(2861)
2013(2674)
2012(2569)
2011(2336)
2010(2340)
2009(2079)
2008(2201)
2007(1911)
2006(1633)
2005(1542)
作者
(7045)
(5886)
(5818)
(5621)
(3760)
(2931)
(2702)
(2292)
(2248)
(2097)
(2080)
(1978)
(1905)
(1903)
(1806)
(1793)
(1778)
(1770)
(1734)
(1678)
(1526)
(1442)
(1407)
(1389)
(1375)
(1362)
(1327)
(1303)
(1244)
(1218)
学科
(9114)
经济(9097)
(4647)
管理(4470)
方法(4406)
数学(3773)
数学方法(3728)
(3441)
企业(3441)
教育(3379)
(2846)
中国(2351)
地方(2218)
(2215)
(2053)
思想(2041)
政治(1869)
(1757)
贸易(1756)
思想政治(1719)
政治教育(1719)
治教(1719)
(1704)
德育(1702)
理论(1699)
(1575)
金融(1575)
农业(1488)
(1473)
业经(1453)
机构
大学(36192)
学院(35010)
(13564)
经济(13310)
研究(12510)
管理(11209)
理学(9771)
理学院(9627)
管理学(9427)
管理学院(9361)
中国(8231)
科学(8191)
(7798)
(6733)
(6669)
(6306)
研究所(6125)
(5708)
业大(5684)
师范(5637)
中心(5550)
农业(5390)
(5279)
财经(5201)
北京(5043)
(4719)
经济学(4645)
师范大学(4616)
(4275)
经济学院(4211)
基金
项目(23061)
科学(17471)
研究(16342)
基金(16138)
(14344)
国家(14220)
科学基金(11611)
社会(10583)
社会科(9952)
社会科学(9950)
(8956)
基金项目(8410)
教育(8165)
(7624)
自然(7224)
资助(7142)
自然科(7069)
自然科学(7069)
自然科学基金(6929)
编号(6412)
成果(5735)
(5474)
重点(5350)
(5022)
课题(4798)
(4649)
教育部(4622)
大学(4618)
科研(4595)
创新(4387)
期刊
(13763)
经济(13763)
研究(10672)
学报(7582)
中国(6331)
教育(6062)
(5948)
科学(5811)
大学(5719)
学学(5324)
(4742)
农业(4201)
管理(3759)
财经(2775)
(2439)
(2433)
(2360)
(2326)
金融(2326)
经济研究(2257)
技术(2217)
科技(2029)
问题(2008)
业大(1965)
统计(1856)
(1855)
世界(1734)
(1730)
社会(1678)
图书(1660)
共检索到50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畅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与审美心理的不同,中西园林在艺术风格和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别。结合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从哲学基础、审美心理、建筑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揭示中西园林艺术思想方面的差异,从而为了解中西园林的不同艺术风格的成因与文化背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红艳  
<正>圆明园建筑风格独特、艺术价值丰富,将江南园林的清丽俊秀、柔和优美与北方园林的宏伟壮观、大气磅礴融为一体,形成了集山水、建筑、文化、艺术、植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艺术,因此,圆明园不仅是一座极具艺术氛围和历史文化气息的园林,还是清代皇家文化与封建文明的象征。由何重义和曾昭奋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圆明园园林艺术》一书,从文化和艺术的视角出发,以圆明园为中心介绍了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的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详细分析了清代皇家园林造园技术,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荷仙  蒋文娟  
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庭园是古典园林的一种形式。藏书楼的格局 ,体现了名称的精深寓意。天一阁原本是一个简单的江南私家园林 ,而在历代修葺过程中 ,不断扩充发展 ,从而形成现在的集藏书、书法、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于一体的书城。园林的命名不仅是个简单的称呼 ,而且是统领整个园林规划设计的总纲 ;对古典园林的保护 ,除了保护原貌外 ,还应积极地充实发展。参 4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涂以全  
城市环境的优化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而环境优化主要表现为城市园林化,将园林艺术设计应用于现代城市规划中,并从园林规划、园林艺术入手,创建景观化城市。 一、景观化城市的建立 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和物的大规模高密度和快节奏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征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中,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这归功于唐宋时期的一大批文人画家,他们直接参与了当时的造园,并将自己的绘画美学思想、画论和画理巧妙地融会贯通于造园艺术中,从而形成了园林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对后来的中华造园体系的确立,启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国新  杨絮飞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视觉为主要感知方式的综合的空间造型艺术。其中,听觉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高妙境界之一。要实现中国古典园林"雅静之至"的理想境界,确实也离不开令人荡气回肠的听觉因素。在园林中听觉与视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建构园林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都可以形成听觉美。园林听觉美对现代景观的效果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娴  刘显波  李世颖  邓文屏  
在画意式(即自然风致式)园林属于艺术范畴的假设前提下探讨风景艺术的意义。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提出日耳曼的自由精神和原始宗教信仰是影响这个民族审美观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因为民族的审美心理是移情于自然的,所以崇敬自然的风景艺术能够代表日耳曼民族艺术的传统。用类比法列举同一时期的诗歌和风景画互补解说,用对比法比较日耳曼民族与拉丁民族的造园艺术差异。最后指出日耳曼民族的风景艺术传统是深层生态学的显学,并由此总结了风景艺术在当代生态心理方面的积极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承英  樊国盛  
在西南林业大学园林艺术实验园中规划了75科135属163种功能、类型各异的观赏植物,其中云南乡土树种114种,优势树种9种,配置了观赏型植物群落、抗污染型植物群落、保健型植物群落、知识型植物群落、经济型植物群落5类植物群落,并以20 m×20 m为植物群落配置单元对其群落种类、群落结构、群层关系、群落功能、造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种规划实现了实验园中植物群落景观的多样化,使其中涵盖了满足高校科研与教学需求、社会多种需求的园林植物群落景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需要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所需,还应满足人们对于艺术及精神层次的需求。这进一步说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必须是多元场景的,是包含生产景观、乡村聚落、乡村生态、乡村文化等的综合体规划。以此为切入点,《遗产活化视角下的苏州古典园林功能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2022年,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一书可资借鉴。其以“根植过去,立足当代,展望未来”为主线,详细梳理苏州园林功能演化历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西子  
~~
关键词: 园林艺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学峰  
中国传统文人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作者均为士大夫文人,他们有共同的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之谓文人园,在其设计和建造中多借用文人画的理论。文人画与文人园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中强调“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之天然情趣;借物咏志,借景抒情,传达文人情怀。在立意和布局上遵循“以少胜多”“意到笔不到”的原则,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关系。在意境的创造中,追求诗情画意,以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精神内核,这种人文精神不仅透射在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亭一榭,也必将在中国现代园林发展中重放光芒。参6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庄元  
在对我国与欧洲、美国等西方艺术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比较的基础上,对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如何发展我国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瑞  
二十世纪之初我国艺术教育出现了"中西兼学、博采众长"的局面,进入了一个探索与求真、借鉴与开拓、传承与改革的历史新时期,传统艺术教育模式与西洋艺术教学模式并行发展,国学思想和西学艺术思想兼容并蓄。由曾繁仁撰写的《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一书,对中外高校艺术教育比较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该书围绕中外艺术教育这个中心议题,分六编进行了详细论述,分别为现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敏霞  邱雯婉  鲍沁星  
凿山理景在我国传统园林的营造中应用广泛,早在魏晋时就有相关记载,并在历朝历代不断发展成熟。基于现有研究缺乏对其的系统整理,将凿山理景的历史源流和主要特征进行梳理,并在整理文献资料中记载的凿山案例的基础上,将传统园林凿山理景的理法分为凿山作峰石、凿山作洞壑、凿山作溪谷、凿山作蹬道、凿山作壁刻,浅析其造园理法和匠意。凿山理景能充分利用真山原本的山势地脉,以较少的人力和物力对山体加以梳理与雕琢,人工与自然融合成景,体现了景观营造中的传统智慧。在当代风景园林的建设背景下,凿山理景在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中具有借鉴价值,尤其在山地园林的景观设计,以及由采石活动产生的棕地的景观修复等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征  
中国园林雕塑源远流长,“石头”文化开创了园林雕塑的先河,它体现着一种文化和审美,象征着一种精神和意境。雕塑是环境艺术,它具有依附性,雕塑家的作品创作仅仅是完成了室内创作的一部分,园林雕塑重要的是要接受大环境的检验,一件优秀的作品,是艺术和环境诸方面的统一体。“神形兼备”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形与神、神与境的完美统一才是园林雕塑的完美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