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5)
2023(13954)
2022(12070)
2021(11183)
2020(9274)
2019(21376)
2018(21417)
2017(40790)
2016(22320)
2015(25169)
2014(25457)
2013(25249)
2012(23542)
2011(21299)
2010(21402)
2009(19514)
2008(18945)
2007(16832)
2006(15013)
2005(13401)
作者
(66704)
(54998)
(54854)
(51837)
(35265)
(26581)
(24935)
(21832)
(21016)
(19854)
(18862)
(18630)
(17651)
(17633)
(17022)
(16925)
(16420)
(16415)
(15754)
(15699)
(13898)
(13754)
(13352)
(12607)
(12437)
(12374)
(12356)
(12190)
(11224)
(10962)
学科
(95760)
经济(95667)
管理(63884)
(63085)
(51429)
企业(51429)
方法(40032)
数学(34155)
数学方法(33743)
中国(27283)
(25708)
地方(24938)
业经(21995)
(20470)
(20382)
技术(19739)
农业(17796)
(16961)
贸易(16947)
(16337)
(15856)
环境(15572)
理论(15533)
(15523)
(15319)
银行(15271)
(14761)
金融(14760)
(14679)
(13698)
机构
大学(320102)
学院(319573)
管理(127390)
(125795)
经济(122896)
研究(111069)
理学(109410)
理学院(108146)
管理学(106366)
管理学院(105789)
中国(82559)
(70197)
科学(70182)
(56784)
(55582)
(53797)
研究所(51694)
中心(50350)
业大(48880)
(47725)
北京(45110)
(44363)
财经(44087)
师范(43933)
农业(41711)
(40496)
(39964)
(39452)
经济学(36121)
技术(35977)
基金
项目(217253)
科学(169757)
研究(159966)
基金(154187)
(134347)
国家(133183)
科学基金(113724)
社会(98633)
社会科(93394)
社会科学(93370)
(86708)
基金项目(82164)
自然(73709)
教育(73217)
(72642)
自然科(71953)
自然科学(71938)
自然科学基金(70603)
编号(66091)
资助(63777)
成果(53443)
(50092)
重点(48746)
(47303)
课题(46306)
(45450)
创新(42370)
科研(41071)
项目编号(40274)
教育部(40013)
期刊
(142625)
经济(142625)
研究(96096)
中国(64993)
学报(49956)
(48801)
管理(47037)
科学(46965)
教育(40520)
(40071)
大学(37458)
学学(34941)
农业(34540)
技术(31262)
(29245)
金融(29245)
业经(24424)
经济研究(21836)
财经(20495)
图书(18635)
问题(18279)
(18014)
科技(17447)
(17400)
技术经济(17386)
理论(15992)
实践(14804)
(14804)
现代(14664)
资源(14644)
共检索到479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管晓永  陈红  
我国信用评价技术发展现状和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信用发达国家,而且远远滞后于国内蓬勃发展的信用建设事业的实践需要。通过中西方信用评价技术发展的逻辑比较以及与此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条件和学术风格的差异分析,探索信用评价技术发展的规律,寻求我国发展落后的问题与原因,并借鉴西方成功的经验,提出我国信用评价技术健康发展的基本方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毛克盾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而提高生产力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程就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西方科技的演进轨迹也是复合与错位并存,近代以来西方摆脱"黑暗中世纪"的阴影,快速发力,西方重理论研究的内蕴优势被发扬出来,领世界科技风骚,中国科技则因种种原因而后续乏力,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又重新迈步。纵观中外科技发展历史,理论研究为先、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和坚持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促进科技飞跃的原因所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克敬  周小寒  刘红梅  樊喜斌  
林业建设的长期实践表明,林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林业技术的进步。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各层面分析了林业技术发展对林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林业技术既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同时又存在很多不足,如林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技术推广效益低、高新技术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等。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制约林业技术发展的因素:林业技术意识薄弱、投入不足、推广效益低下、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弱等,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林业技术的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冰  郑聪辉  宋夫华  
中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未来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美国是现在的最大的经济强国,也是很多信息技术的发明地。2018年的夏天,本文的3位作者中有2位在中美之间旅行和访问。在与各大公司和高校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旅游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未来的前景,也看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方向。随着中国和美国日益紧张的贸易关系和贸易战逐渐扩大加深,笔者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全球化还任重道远。本文力求从两个国家旅游信息化的不同的技术和道路来看未来的前景和所需注意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庆奎  
从技术四要素发展链各阶段强度和技术促进机构有效性两个方面 ,采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对企业技术发展基础结构进行综合评价 ,力求寻找一种较实用的评价方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明贵  黄学良  
科学技术发展能力评价指标是用来反映或说明科技发展系统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某些方面、某些环节、某些层次的某种属性特征的基本概念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继平   赵婧  
企业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授权发明专利的年度变化。专利的引文主要包括论文引文和专利引文两部分,前者体现基础科学研究的影响,后者表征应用技术研究的贡献。本文融合论文共被引网络聚类、专利共被引网络聚类和论文-专利混合共被引网络聚类,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模型,检索下载华为公司在2010—2019年的美国授权发明专利,分析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影响,将论文共被引网络聚类和专利共被引网络聚类映射到论文-专利混合共被引网络聚类中,并结合结构视角和演化视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技术渐进式发展推动技术不断演化,部分科学融入技术,颠覆原技术演化轨迹;(2)仅从技术的角度看待技术发展,局部是片面或割裂的;(3)部分基础科学研究对技术发展起着变革、桥梁的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大尉  李正风  胡明艳  
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风险,厘定了"技术治理"的内涵与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欧美国家发展纳米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治理过程为例,探索了新兴技术治理的模式和主要路径,进而指出:中国在构建新兴技术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对于技术风险问题认识不足、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传统影响、政府之外行动者参与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给出了发挥政府作为、科学共同体参与、加强安全性评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鲁兴启  
区域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特色经济,其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在区域发展中,技术预见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发展,它是区域产业发展的导航器,对区域技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凤朝  张娜  孙玉涛  
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和Logistic模型,使用USPTO专利数据分析G7和中国在ICT九个子技术领域的发展轨迹,阐明各国的战略布局特征。结果表明,在G7国家ICT九个子技术领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移动通信和远程信息处理、集成电路和智能机器人领域均已进入成熟期,无线射频识别和传感网络、宽带和家庭网络和计算机软件领域处于快速成长期,平板显示、数字电视和个人PC领域正经历成长期向成熟期的过渡。各国结合子技术领域发展特点和本国技术发展水平,采取"重点突破"或"全面推进"的发展策略。中国在九个子技术领域的起步时间较晚,但技术发展速度高于G7国家,目前中国在多个子领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尹波  鲁若愚  
新兴技术发展管理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管理",而是广泛涉及新兴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管理思维、管理模式、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革管理,而这些变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新兴技术企业必须具有和新兴技术产业特征相适应的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本文首先讨论了新兴技术的产业特征,然后在Hof- stede的文化纬度模型和Schein的文化层次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新兴技术的产业特征对新兴技术企业管理的文化创新要求,总结出新兴技术管理的文化和文化创新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潇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影响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并且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使得通过商业信息服务的渠道获取人们的行为数据变得具有可行性,而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以及在人群中比例的不断上升使得通过信息服务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