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8)
2023(7229)
2022(5978)
2021(5643)
2020(4752)
2019(10424)
2018(10250)
2017(19216)
2016(10922)
2015(12077)
2014(12274)
2013(12099)
2012(11675)
2011(10724)
2010(10934)
2009(10056)
2008(10515)
2007(9587)
2006(8555)
2005(7775)
作者
(35512)
(29877)
(29731)
(28329)
(19165)
(14687)
(13422)
(11554)
(11297)
(10794)
(10492)
(10491)
(9875)
(9665)
(9655)
(9112)
(9067)
(8797)
(8796)
(8521)
(7591)
(7586)
(7336)
(6832)
(6806)
(6652)
(6570)
(6523)
(6240)
(6179)
学科
(46371)
经济(46312)
管理(30579)
(26140)
(21079)
企业(21079)
方法(18747)
数学(15884)
数学方法(15568)
(14565)
地方(12950)
中国(11603)
(11084)
(9727)
业经(8727)
(8398)
(8311)
地方经济(8187)
理论(8097)
环境(7823)
农业(7663)
(7342)
资源(7342)
金融(7340)
(6955)
银行(6929)
(6642)
(6528)
贸易(6524)
技术(6247)
机构
大学(167438)
学院(165025)
研究(62469)
(59648)
经济(58142)
管理(57093)
理学(49022)
理学院(48256)
管理学(46939)
管理学院(46614)
中国(45656)
科学(43813)
(36971)
(34336)
(33397)
研究所(31744)
(28006)
中心(27708)
业大(27118)
农业(26617)
(26392)
(25104)
师范(24773)
北京(23041)
(22586)
财经(22564)
(21103)
(20463)
师范大学(20170)
(19986)
基金
项目(113760)
科学(88735)
基金(82495)
研究(77032)
(75274)
国家(74680)
科学基金(61971)
社会(47849)
社会科(45267)
社会科学(45251)
(44268)
基金项目(43345)
自然(42402)
自然科(41278)
自然科学(41257)
自然科学基金(40488)
(38448)
教育(35421)
资助(34237)
编号(29801)
重点(26985)
成果(25198)
(25073)
(24686)
计划(22750)
(22616)
科研(22169)
课题(21563)
创新(21346)
(20344)
期刊
(67543)
经济(67543)
研究(44965)
学报(35614)
中国(34487)
科学(30640)
(29678)
大学(25001)
学学(23488)
(21095)
管理(20643)
农业(20376)
教育(18817)
(13341)
金融(13341)
技术(12512)
资源(11466)
财经(11338)
(11035)
图书(10250)
(10051)
经济研究(10038)
(9815)
业经(9759)
业大(9375)
问题(8796)
科技(8297)
统计(7914)
农业大学(7604)
(7434)
共检索到246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开达  张洪亮  谢汉阳  梁君  张龙  朱文斌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与2011年2月(冬季)对中街山列岛水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甲壳动物资源状况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捕获甲壳动物33种,隶属于2目,17科,27属,其中虾类20种、蟹类12种、虾蛄类1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甲壳类生物量密度以秋季最高(426.96 kg.km-2),而尾数密度以冬季最高(1.38×107ind.km-2),春季两者都最低(91.13 kg.km-2和2.43×106ind.km-2),秋季和春季的生物量密度差异极显著(P<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子硕   许永久   张秀梅   陈峰   周永东   徐开达   张亚洲   张洪亮   李庆英   刘万金   俞佳  
嵊泗马鞍列岛附近海域自然条件复杂,是众多鱼类与甲壳类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季节性休渔等因素对鱼类和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演替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21年4个季度在浙江嵊泗马鞍列岛邻近海域的鱼类和甲壳类两类游泳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和非参数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等方法研究两类群的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的季节变化。利用RDA分析研究休渔、环境等因子与两个类群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四季调查物种共103种,其中鱼类53种、甲壳类50种,优势种包括龙头鱼、凤鲚、带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共5种鱼类以及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共3种甲壳类。鱼类和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群落结构组成均具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而均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鱼类和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均大致呈现由春季增加至秋季高峰,后缓慢递减到冬季的趋势;平均个体大小则呈现春季最小,其他季节较大,尤其夏季最大的趋势。RDA分析结果表明,捕捞压力是显著影响鱼类与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季节变异的主要因素(RDA第一轴),鱼类与甲壳类功能特征季节变化与休渔引起的捕捞压力及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研究表明,禁渔和环境因子对渔业生态系统功能特征(数量和个体大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功能特征长期变化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海洋保护区的评价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兰萍  高天翔  张浩博  陈治  王晓艳  
岛礁生境支撑着极高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而鱼类物种多样性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准确了解岛礁海域的鱼类时空分布格局和多样性特征,依靠传统的渔业资源调查方式存在诸多的困难与挑战,亟需建立灵敏、高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在中街山列岛海域设置了4个采样站位,并在2、5、8和11月4个季节采集了海水表层样品,采用环境DNA metabarcoding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中街山列岛近岸海区共检测出37种鱼,隶属于10目26科36属;鱼类种数呈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的趋势;四季共有种仅2种,约占鱼类总种数的5.41%;只在一个季节被检测出的鱼类约占总种数的54.05%。结合NMDS分析和ANOSIM检验的结果显示,鱼类群落在不同季节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不同站位间无显著差异。鱼类群落的均匀度较为稳定,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在站位间无明显变化,但在季节间表现为夏季最高、春季最低。研究表明,中街山列岛近岸海区的鱼类分布受季节影响较大,而在不同采样站位的差异不大,可能受站位较为集中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其他岛礁海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提供环境友好的新方法,并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开达  卢占晖  薛利建  王伟定  梁君  周永东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中街山列岛水域进行的共4个航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蟹类资源状况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捕获蟹类12种,隶属于7科,8属;调查海域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双斑(Charybdisbimaculata)、日本(Charybdis japonica)、泥足隆背蟹(Carcinoplax vestita)、隆线强蟹(Eucrate crenat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其中双斑和日本是主要优势种;4个季节广温广盐种比例均最高;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琳琳  蒋日进  徐义平  印瑞  陈峰  陈鹏  彭欣  
根据2016年5月份、8月份、11月份和2017年2月份在乐清湾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甲壳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共鉴定出甲壳类43种,隶属于2个目、18个科、28个属,全年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哈氏仿对虾。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间变化差异显著,夏季甲壳类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优势种种类季节变化较小。对不同水深带的甲壳类群落结构分析发现,5~10 m种类数最多,小于5 m和大于10 m种类数较少。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水深甲壳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水深和浑浊度是影响乐清湾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水深对甲壳类分布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盖建军  王丽卿  刘其根  陈马康  陈来生  任丽萍  洪荣华  
研究了浙江千岛湖2004年浮游甲壳类的群落结构组成及现存量的时空变化。千岛湖浮游甲壳类主要由33种组成,其中桡足类14种,优势种为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tumidus)、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s)等;枝角类19种,优势种为透明溞(Daphnia hyaline)、象鼻溞(Bosminaspp)、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等。桡足类年平均密度为8.26±1.25 ind/L,年均生物量为0.13±0.0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雨轩   单秀娟   卞晓东   韦超   张婉茹   崔培东  
长岛毗邻水域是黄渤海鱼类洄游迁徙的生态廊道,是黄渤海鱼类连通的关键区域。基于2021年3-12月对长岛毗邻水域开展的鱼卵、仔稚鱼逐月调查,分析了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丰度时空格局、群落结构更替规律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时空差异。结果显示,共采集到36种鱼卵、仔稚鱼,其中,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为21种,鱼卵总数量为71 695粒,仔稚鱼总数量为1 161尾;主要产卵期为5-8月,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flora)、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少鳞鱚(Sillago japonica)、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等,鱼卵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至西南部的庙岛海峡毗邻水域;仔稚鱼主要集中于5-7月和11-12月,主要种类为鳀、白氏银汉鱼(Hypoatherina valencienne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等,仔稚鱼密集区位于调查水域东部、西南部和西北部;春夏季(5-7月)鱼类早期资源群落功能丰富度、均匀度和离散度指数最高,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调查水域东北部和西南部。长岛毗邻水域鱼卵及仔稚鱼丰度、群落结构及功能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鱼类繁殖群体的洄游迁徙对长岛毗邻水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金玲  汪振华  章守宇  徐胜南  吴程宏  陈玲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强  王俊  李忠义  陈瑞盛  孙坚强  金显仕  
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动物资源状况,于2010年5月采用底拖网调查,对黄渤海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渤海共捕获甲壳类32种,其中虾类18种,蟹类13种,口足类1种;不同海区优势种类组成差异较大,脊腹褐虾在各海区均为优势种,是黄渤海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甲壳类物种之一;对黄渤海各海区甲壳类平均相对资源密度组成进行研究,各海区甲壳类生物量均以蟹类密度最高,黄渤海蟹类平均相对资源量为2.97 kg/h,丰度均以虾类密度最高,黄渤海虾类平均资源密度为1 825 ind/h;对黄渤海甲壳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各海区生物量排序为黄海北部>黄海南部>黄海中部>渤海;对黄渤海各海区甲壳类的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志铮  张义浩  吴常文  严世强  
According to the b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Zhongjieshan Islands tideland and on the base of advanced principle of dividing of the benthic algae, we studi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 limits distribution of the benthic algae. The paper also advances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ocess the 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天  梁君  周永东  胡扬杰  徐开达  张亚洲  李雪珽  
为了探究曼氏无针乌贼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实验根据2020—2021 年中街山列岛海域春季 (4月) 和秋季 (10月) 共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联结系数 (AC) 等方法,分析了中街山列岛海域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结果显示,春季主要游泳动物共21 种,秋季共14 种,不同季节曼氏无针乌贼的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大,春季曼氏无针乌贼属于广生态位,秋季属于中生态位。春季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O_(ik)≥0.5 的种对仅占总数的14.29%;秋季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O_(ik)≥0.5 的种对占总数的50%。AC分析显示,曼氏无针乌贼与主要游泳动物种间联结呈正联结 (AC≥0) 的种对所占比重较大,其中,春季21 个种对中,19.05%的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秋季14 个种对中,35.71%的种对具有显著正联结。研究表明,不同生活史阶段曼氏无针乌贼的资源利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主要游泳动物种间联结度均有所不同。本研究基于生态位视角进一步探究曼氏无针乌贼资源衰退机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提供生态学基础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丽平  夏昇  顾静  李甜莉  陈立婧  
青草沙水库地理位置特殊,供应上海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日常饮用水,因此维持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及水质良好尤为重要。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研究了水库浮游甲壳类的群落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DA)阐述了浮游甲壳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鉴定出浮游甲壳类34种,其中枝角类18种,桡足类16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种数比2015年增加了6种,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为两年中的全年优势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的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各为(8. 7±9. 1)个/L、(0. 598 3±0. 692 6) mg/L,2015年为(3. 1±2. 7)个/L和(0. 208 3±0. 244 6) mg/L。自河流区经过渡区到湖泊区其现存量逐渐升高。RDA排序图显示,对浮游甲壳类具有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有水温、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杜肖  韩志强  王依昕  徐衡  郑伟  王凤丽  胡成业  李良  水柏年  
基于2012年5、8和10月对唐山湾海域进行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及群落ABC曲线等分析方法,对3个季节渔业资源现状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获物中共有海洋动物59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17种,贝类7种,棘皮动物4种,头足类3种,多毛类1种;春季捕获35种渔获物,夏季36种,秋季37种;春季平均渔获率(质量)为3.50 kg/h,夏季为13.68 kg/h,秋季为16.99 kg/h。研究表明:(1)渔获率及其组成季节差异明显。在生物量上,春季以头足类为主,鱼类与甲壳类次之;夏季甲壳类为主,鱼类次之;秋季鱼类为主,甲壳类次之。(2)渔获率空间分布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